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培养临床实用性人才为导向的儿科护理教学改革思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儿科护理是护理管理的重要构成,其能够培养学生的护理意识,保证儿童可以健康成长。为了培养临床实用性人才,需要对教学进行改革,从而提升儿科护理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基于此,本文先阐述了我国儿科护理教学现状,然后提出了基于培养临床实用性人才为导向的儿科护理教学改革思路。
  关键词 临床 实用性人才 儿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新课标改革程度的加深,对儿科护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现阶段学生需求。因此,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推动儿科护理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进而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临床实用性人才,加强医院的人才储备,进而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坚实的保障。
  1儿科护理的教学状况
  首先,学生对专业的理解较少。在学生刚开始接受护理专业学习时,由于其對专业理解不足,所以在学习及实践过程中,学生会将护理专业定义为简单且重复的劳动作业,进而降低对护理专业的学习热情与认同感。此种现象的发生,不但会使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减弱,同时还会对正常授课造成影响,教学质量与效率急剧下滑。其次,缺少高级护理教师。在我国儿科护理教学中,高级护理教师的人数不多,并且普通护理教师的职业素养及知识储备较差,致使儿科护理教师的数量与质量得不到保障。部分高校为改善此教学质量,聘请医院高级医师进行授课,增加了办学成本。然后,理论与实践教学时间不合理。目前,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实践教学的比重较低,这使得学生空有理论知识,不知如何运用,实践能力较弱。最后,教学资源缺失。儿科是医学专业二级学科,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科书虽以改版,但仍然存在较多问题,比如:文字叙述较多,示意图较少;教学实例阐述了治疗原则而未提供具体用药剂量等,教学质量较差。
  2儿科护理教学改革具体思路
  2.1进行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基本操作能力
  所谓的体验式教学就是要将学生置于教学中心,以亲身体验的形式进行教学,具体步骤为:明确教学目标→师生角色互换→创设体验环境→指导与反思。因为大多数护理学生认为儿科护理是简单重复性工作,无法激发其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可以采取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儿科护理知识。比如:在学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知识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医院去观察此类学生的实际状况,并且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了解并掌握如何护理此种疾病儿童。利用此种方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知识记忆力与动手操作能力,进而提高其护理能力。
  2.2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
  由上述可知,儿科护理教科书中的示意图较少,理论文字知识较多,这不利于学生对护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所以教师应当利用多媒体,从网络中收集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图片及案例,从而利用较多的案例提升学生对护理知识的理解力。并且通过展示真实案例,以及利用相关专业软件进行模拟操作,能够培养其护理操作能力,为培养临床实用性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还需在课后开放实践室,让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联系,弥补课堂中的不足;加之观看相关护理内容视频,有利于修正学生自身的事物操作。比如:在学习护理肿瘤患儿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让其了解具体护理流程,使其脑中形成一定画面,此种学习方式相对于传统文字讲授,不仅改善了课堂学习氛围,同时还能够加深学生印象,从而增强其临床护理能力。
  2.3利用角色扮演,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程度
  通过角色扮演进行儿科护理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未来临床工作的适应性。教师要按照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个较为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扮演护理工作者对“儿童患者”进行护理,能够加深学生对此疾病病症的理解,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在实际操作之中,以此提高其临床护理能力。比如:在学习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护理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个儿童模型,或是让某位学生扮演患病儿童,再让学生以口述与实践操作结合的方式,表达出此类患儿的护理办法,以此提高其对此疾病的护理能力。由此可见,通过角色扮演进行儿科护理教学,能够有效检测出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并且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儿科护理教学质量与效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儿科护理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培养优秀的临床实用性人才,需要对教学进行优化改革,教师可以通过进行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基本操作能力;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利用角色扮演,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进而为医院储备更多临床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吕晓春,刘国强,丁玲玲等.临床思维能力培养视角下儿科护理实习教学的优化思考[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8,40(S1):118-1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75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