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写作教学“双基”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写作教学“双基”模式致力于传授系统的写作知识以培养学生基本的写作能力。该模式以陈述性的文章学知识为主,以分解组合方式为特征,使写作教学进入明晰化的知识学习阶段,有其合理性与局限性。未来双基模式大致有三大发展方向:写作知识更具针对性、写作学习富有情境性、教学范式趋向微型化。
  【关键词】写作教学;双基模式;知识;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201-02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目标而构建起来的一种简约的理论框架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降低教学活动的复杂性,从而能在较为简化的框架内反思和改进教学成效。四十年来,我国写作教学模式层出不穷。概括而言,大致有如下三类模式:“双基”模式(关注写作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过程模式(侧重写作过程)、语境模式(聚焦交际语境)。本文拟就写作教学“双基”模式做一番综述研究。
  一、“双基”模式的背景
  注重写作知识与能力的“双基”模式,肇始于20世纪30年代,兴盛于20世纪80年代,嬗变于2000年之后。
  20世纪30年代我国出现过几套以写作知识为线索的著名写作教材。其中,以1935年夏丏尊、叶圣陶编写的《国文百八课》影响最大。该书运用国外文体理论,组织编排有关阅读与写作的知识,开创了我国写作教学“知识模式”之先河。
  20世纪80年代初步形成的“双基”模式以文章学视角下形成的写作知识为主要内容,如:主题、素材、构思、结构、段落等要素,铺垫、衬托、照应、渲染等手法,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等方法,集大成者为曾祥芹先生。
  21世纪以来,写作知识与能力研究出现了全新局面。读者意识、文体特征、创意写作、任务写作、写作支架等知识不断丰富着“双基模式”。何更生等人将现代心理学知识分类方法运用于写作研究,写作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遂进入写作教学成为重要的知识能力要素。
  二、“双基”模式代表形态
  四十年来,注重写作知識与能力的“双基”模式呈现出较为丰富的表现形态。以时间为序,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1979—1999年),致力于构建写作知识与能力序列,主要代表人物有常青、刘朏朏、陆继椿、杨初春等一线特级教师;第二阶段(2000—2019年),致力于重构写作教学内容及教学范式,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更生、魏小娜、叶黎明、荣维东等高校博士。
  黑龙江常青老师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写作“分格教学法”。所谓“分格”,就是分解写作能力训练点,使无序的知识与训练变得有序。与此类似的还有:广东丁有宽将记叙文读写规律性知识归纳为“50法”,包括句子、句群、构段、文章开头、文章结尾、谋篇、记事、写景状物和写人等九大类别;辽宁欧阳代娜以能力训练为经线,以语文知识为纬线,构建了一个有98个训练点的训练体系;湖南邓日提出“初中作文分项训练法”;辽宁李忠义提出了“高中段以训练项目为单元组织作文教学法”;等等。以上各家研究均致力于“基本写作知识”研究,有如下共性特征:对写作知识做系统化、序列化整理,试图构建一个自成体系的写作学科知识谱系。
  我们统称上述各家教学体系为“双基”模式。该模式具有如下两大特征:一是在文体训练基础上,逐渐形成写作知识系统和能力训练系统,建构了一种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训练序列;二是致力于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完善写作课堂教学环节。
  2000年以来,高校博士群体在写作研究领域成果颇丰,他们的研究吸纳了“双基”模式中的积极元素,但又超越了这一模式。
  何更生基于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观认为学生写作能力由写作内容知识(陈述性知识)、写作技能(程序性知识)和写作策略性知识(认知策略)等三类知识构成。叶黎明认为写作是综合性很强的活动,反对用人为的逻辑与机械的层级划分写作知识,认为此举可能遮蔽写作的综合性与循环性。这些模式对“双基”模式有所扬弃,一方面重知识、重能力,一方面更新了写作知识能力观。但是,这些新“双基”模式尚处于“理论建构”阶段,对写作教学的实际作用尚需等待实践检验。
  三、“双基”模式的展望与方向
  1.“双基”模式的基本特征。
  (1)从知识内容角度看,以文章学知识为主。多数为文章学知识,如“主题”“材料”“结构”或“卒章显志”“以小见大”等知识;还有部分知识属于考场应试技巧知识。
  (2)从知识类型角度看,以静态陈述性知识为主,缺乏程序性知识,更缺少策略性知识。
  (3)在知识组织方式上,以分解方式割裂了写作知识与能力之间关系。该模式受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影响较深。
  (4)从模式发展角度看,自2000年后,学界重构了“双基”模式。研究者开始重视对知识的理解与加工,着眼于教会学生运用知识完成真实的写作任务。交际语境、情境任务写作等新型教学模式开始出现,这些模式均立足于“写作知识与能力”,可视为对传统“双基”模式的扬弃与重构。
  2.“双基”模式的价值与不足。
  (1)学术价值。双基模式注重写作知识、能力的体系化梳理。这是人们对写作教学规律认识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是写作教学发展的应有之意。
  (2)主要不足。这一模式在发展过程中,渐渐定型为一套具有知识点、能力点、训练点的严密的体系,固定僵化、烦琐机械的特征日益凸显。在教学内容层面,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即学科知识多,学习知识少。
  3.“双基”模式未来发展方向。
  (1)写作知识不必追求严密的学科体系。章熊先生认为写作技能有序可循,但这个序列不是严密的逻辑序列。像武术中的“散打”而不像“套路”,管用却未必系统。未来写作教学模式在知识方面将不再追求知识本身的系统性而更加侧重写作学习者的实际需求。
  (2)任务情境写作将成为教学主流模式。未来的写作教学模式将注重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运用写作知识,或将写作知识镶嵌于特定任务情境中。
  (3)宏大的写作教学模式将让位于微型化写作教学范式。未来的写作教学模式将依据写作学情为学生的写作学习提供针对性知识,小型、动态、即时干预式的教学范式将取代宏大、僵化、颟顸陈旧的教学模式。
  四十年写作教学模式之变,恰是人们对写作教学规律认识不断深入的体现。
  参考文献
  [1]王云峰.语文教学模式的建构、解构与重构[J].语文建设,2005(1).
  [2]李康.模式、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模式[J].远程教育杂志,2001(3).
  作者简介:张家运,中学一级教师,多年担任初三语文教学以及备课组长等工作,教学成绩优异,深受学生喜爱。曾参加由国家教育部承办的“国培计划”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并于2012年被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授予“初级中学语文学科专家型教师”的称号。有多篇专业论文发表于核心期刊及省市级刊物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89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