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立足课堂育人 润物细无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这样指出: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此外,在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本文从德育渗透的必要性、案例和教学反思三点,浅谈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关键词】小学科学;德育渗透;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095-02
  美国伟大的教育家杜威说:“道德的目的是各科教学的共同中首要目的,教育过程即德育过程。知道如何把表现道德价值的社会标准加到学校所用的教材上是十分重要的。”[1]但是在德育实施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课程的德育价值,导致学科育人目标淡化。因此,笔者在日常的教学中,致力于研究教学中的课程育人体系。本篇论文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领会课程的德育意图,并找准切入点,探究科学科学育人的价值。
  一、小学科学教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1.国家要求需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这样指出: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此外,在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涵盖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的目标。
  由此可见,《中小学德育指南》与《小学科学课程》并不是没有交点的两条平行线,而是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所以,要在小学科学课堂中不打折扣地渗透德育教育。
  2.小学生的群体特点需要在科学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
  小学阶段一般是6——12岁,也称之为儿童期,这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初级阶段。因其年龄特点,小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具有不成熟性,缺乏原则性,普遍自觉性和自控能力发展水平低,没有形成道德信念等。所以需要不断加强德育教育。
  但是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道德同时兼具可塑性,所以老师的思想观念,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化为学生个体道德需要就不难成为事实。只要教育者采取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就可以使学生向着教育者所期望的目标发展。
  二、案例
  1.单元概述。
  蚕是孩子们容易亲近的小生命,也是孩子们容易饲养的小动物,更是能使孩子们着迷的奇特的小动物。学生在杨灿活动中能够观察到一个生命的完整周期,获得知识,情感,态度,方法等各方面的收益。这一单元根据蚕的发育过程来建构学习内容,并在养蚕活动结束后,以交流会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养蚕的经历,让养蚕成为学生终身难忘的体验过程,发展过程和成长过程。
  2.单元教学德育目标。
  (1)学习有毅力,愿意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
  (2)愿意合作与交流。
  (3)珍爱动植物的生命。
  在动员与饲养,观察与测量,收获与抽丝,经验交流等几个关键期指导学生活动,使学生乐意养蚕,把蚕养好,在养蚕中锻炼成长,在养蚕中了解生命,增长相关知识,发挥饲养活动的育人价值。
  3.课堂中从小入手,教学中渗透德育,让科学素养在课堂中落地。
  “我们来养蚕”这一单元就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磨刀不误砍柴工——前期准备工作不可少,让科学研究的条理性、严谨性在课堂中落地。
  教学片段一:
  师:在正式养蚕宝宝之前,你做了哪些工作?
  生:要考虑食物,也就是他们要吃什么。蚕主要以桑叶为食,有时候也食用莴苣叶。
  生:但是我了解到吃莴苣叶的一般结的蚕茧比较小。
  师:你怎样保证有充足的桑叶?
  生:我在小区门口的水果店里买了一大包,放在冰箱里保存起来。
  生:这样可能就不新鲜了。可以先调查一下我们学校周围桑叶的分布情况。我们小组四个人在小区附近都找到了桑树,这样我们就解决了桑叶的问题。
  师:其他人呢?还要提前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吗?
  生:我们组还要给蚕宝宝建一个干净舒适的家,这样它们才能健康的成长。我奶奶以前就是蚕农,她告诉我说可以将养蚕的工具放在太阳下暴晒,这样可以杀死一些细菌,也可以用漂白粉对蚕宝宝的家进行喷洒消毒。
  师:不够漂白粉用起来需要注意安全。
  生:我们组还关注了天气。蚕宝宝需要的温度为24——26摄氏度。我们打算养蚕之前看了一下未来15天的天气预报,所以降温的时候我们提前将蚕宝宝放在了电灯下,这样可以保证温度不会太低,有碍蚕宝宝的生长。
  生:还要考虑一下其他的因素。比如不在家的时候,还要考虑谁来照顾蚕宝宝。五一假期,我们全家都会一起回了老家,我要提前采了足够的桑叶并把蚕宝宝托给邻居照看。
  生:……
  师小结:原来,在正式养蚕宝宝之前我们需要考虑这么多事情。可见,任何事在行动之前我们都有有计划,有思考。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做了详细的计划,做起事情来才能很顺利。
  评析:以往这一环节,很多老师都是在PPT上直接告诉学生注意事项,采用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可是一旦离开PPT,离开课堂,很多内容学生就会遗忘。而我在这个环节中,充分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去了解养蚕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课堂上通过学生间的不断的互相交流,不断学习,让孩子们对养蚕的这一活动重视起来,要为蚕宝宝的生命负责,能够感受到责任的重大。同时,在提到漂白粉消毒的时候,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这样无形之中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
  三、教学反思
  在小学科学教学德育案例研究中,学生能够在任务的驱动下,提前做好一定的准备,逐步意识到做事情要有计划,有条理,不能仅凭一时的热情;在蚕卵的观察与记录这个活动中,在教师的细心指导下,学生也能逐步意识到准确描述的正确性,体会到科学的严谨性。同时能对所看到的现象进行比较,思考,推测,释疑,学生的思维得到不断发展;法布尔的故事,让学生知道了持之以恒的重要性。整个单元,都要提醒学生爱护,呵护蚕宝宝,为蚕宝宝负责,渗透对生命的价值的教育,让学生能够懂得珍爱生命。
  “学科德育”理念下,科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坚持不懈的引导。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把德育蕴含于学科教学中,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只有反复抓,抓反复,学生才能在丰富的德育思想内涵的熏陶与感染下,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才能让科学素养的落实有了可能性。
  参考文献
  [1]李家黎.教师信念的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博士論文集.
  [2]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基教[2017]8号).
  [3]祝守宏.例谈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实现德育功能[D].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46期.
  作者简介:吴娜(1987.02-),女,籍贯:江苏新沂,常州市新北区飞龙实验小学213000,中小学二级,学科育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90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