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语文核心素养旨在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对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的培育。植根于阅读教学,笔者认为应该从“引导质疑释疑,发展思维品质”“注重品读鉴赏,提升审美素养”“植根传统文化,培养人文情怀”“丰富语言实践,提高语言能力”四个方面进行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部编教材;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近两年的教育热点。对语文学科而言,“核心素养”旨在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对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的培育。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部编教材在编排上非常注重阅读。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可以立足于部编教材,植根于阅读教学这片沃土,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引导质疑释疑,发展思维品质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陈献章)“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可见,只有引导学生质疑释疑,才能令学生有所长进。
  课堂上教师必须努力创设一个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质疑环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品质,并利用文本资源教给学生各种行之有效的质疑技巧,引导学生从文章标题处质疑,抓住文章矛盾处、异常处、反复处质疑,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质疑,多角度、全方位地发问,并引导学生挖掘文本,或自主研读或合作探究,学会多途径解决问题。当学生乐于质疑、善于释疑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不容小觑。譬如在学习《伟大的悲剧》一文时,在学生初步感知后,笔者让学生自主质疑。一学生质疑:“老师,既然是‘悲剧’,又为什么说‘伟大’呢?”又一学生质疑:“老师,自古以成败论英雄,为什么作者要给一群失败者作传呢?”又一学生质疑:“老师,斯科特等人为什么愿意替阿蒙森作证?这不等于在全世界面前往自己的伤口撒盐吗?”……学生起疑后,笔者先不急着给学生释疑,而是引导学生再研读文本,仔细找出“悲剧”的几方面表现(这点学生基本能自行找出),并让他们在小组成员内部进行交流——文中感动你的人物是谁?你为什么会被感动?他有没有“伟大”之处?通过师生对话、文本对话、生生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大体能理解“悲剧”“伟大”的缘由,感受到作者所颂扬的情感。在一次次的质疑释疑中,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能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其思维品质也得到了发展与提升。
  二、注重品读鉴赏,提升审美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富有内涵、极具情趣,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文本细读,挖掘那凝练生动的文学语言、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强烈浓郁的抒情色彩和优美深邃的意境中蕴藏着的审美价值,去鉴赏那形式各异的美感——语言美、结构美、绘画美、生活美、人情美等。
  很多学生认为古文学习很无趣。其实,选入教材中的文言文,诸如《三峡》《岳阳楼记》等名篇,都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是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好教材。譬如,教授《醉翁亭记》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初步感知琅琊山美景图——这里有山、水、林、亭既各尽其美又交织一体的山水映衬之美,有“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的朝暮变化之美,有“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的四季变幻之美……继而让学生深入研读、进入意境去感受其蕴含的人情美——这里有山水之乐、滁人之乐、众宾之乐、禽鸟之乐、太守之乐,以一“乐”字串联全文,集中抒发了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政治情怀。随后让学生反复诵读,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来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这里有凝练精粹之美(如一个“翼”字写出凉亭凌空欲飞的丰姿),有骈散结合、音韵和谐之美……在学生反复欣赏品味文中诸多美感后,不妨让学生展开美的想象,闭上眼睛,想象作者笔下的山水之美、人情之美,然后尝试用优美的语句来描绘其中的某幅画面,引领听众走入美的情境。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运用情景交融的写法去创造一篇写景随笔。从学生的课堂反馈来看,以“美”入手,他们不觉得古文学习枯燥无味了,认为是一种美的享受。因此,笔者认为注重品读鉴赏,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这样更有利于培育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的素养。
  三、植根传统文化,培养人文情怀
  温儒敏教授提到部编教材的编写理念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的指导下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部编教材特别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尤其要重视古诗词、文言文、经典名著等,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学习《岳阳楼记》时,教师应该以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政治抱负影响学生,以他即使身处逆境仍旧心怀国家、关心国家命运前途和百姓疾苦的爱国精神、豁达胸襟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对国家、对中华民族的责任感、使命感,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思;学习《唐雎不辱使命》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唐雎维护国家主权的凛然正气;学习《过零丁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气节;学习《行路难》时,教师可以设法唤起学生学习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情怀……部编教材有着培养人格的最佳素材,教师要立足教材,借助教材中的育人因素立德树人。
  四、丰富语言实践,提高语言能力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朗读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质疑释疑,在读中品味鉴赏,在读中有所感悟。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阅读中的发现分享出来,为学生的发现而鼓掌,引导学生由说“不精彩”到“精彩”,把课堂上的生成当作宝贵的教学资源,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结合教材灵活创设各种“读”“说”“评”“写”的情境,丰富学生的语言实践,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譬如,学习《三峡》时,可让学生品读赏析后口头创作一段“导游词”,带领学生去领略三峡的美好景观;学习《行路难》时,教师在学生品读赏析后可引导学生“对话李白”:假如我们穿越时空,看见了这时的李白,你想对他说什么呢?是鼓励还是安慰?是同情还是敬佩?在学生“说”后,教师要求学生以《李白,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小练笔……笔者相信,假若教师能持之以恒地丰富学生的语言实践,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自然能有所提升。
  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既要立足课内阅读,也要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植根于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溫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34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