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通讯及图像信息技术的风暴式革新,让高中生物的教学课堂从传统单一的板书式向现代化的智慧互动式转变。在高中生物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恰当地将知识点与信息技术相连接,为学生创造生动可视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对生物这门科目的学习热情,培养其多向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中生物 教学应用
  据调查,截至2018年12月,学生群体占我国网民职业比重最高,为25.4%。高中生物教师应当顺应这一时代趋势,及时转变教学方法方式,借助信息科技,架构起学生从课前、课中及课后的学习互动轨迹,在课时设计中采用视频、图像及逻辑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这门课程。
  一、传统“板书式”生物教学的不足
  (一)高中生物的学科痛点
  高中生物是一科通过研究自然生命进程来探讨生物其内在活动规律的学科。它的知识网络体系繁杂,其内容偏理论化抽象化,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来记背和理解。但高中是个升学压力期,学生课后负担重,所以需要教师把握上课时间,抓好上课内容,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高中生物的学习难点
  高中生物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课程,其理论化强,抽象概念程度高的学科痛点,使得学生在学习高中生物时容易遭遇到以下的学习难点。
  1.缺乏直观的图像感知
  举例,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二小节“染色体变异”中,因学生缺乏对原染色体和变异染色体的图像印象,造成相关病症分类困难。
  2.缺乏动态的生物认知
  举例,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二小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中,因学生缺乏对细胞器运动过程的印象,导致细胞结构认知发生错乱[1]。
  3.缺乏师生学习联动
  举例,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一小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中,因学生缺乏与老师的互动,引起对病症及其神经判断场所的误判。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的紧密性和发展性
  (一)高中生物教学与信息化的紧密关系
  随着信息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图像及通讯技术的风暴式变革,国内教育信息化风潮盛行,是符合我国现实科教兴国战略方针政策的,它表明了信息教育是培养信息人才的基础。高中作为学生时代最为重要的教育阶段,高中生物與信息化技术的结合是有其紧密性和必要性的。
  在实际的高中生物课堂中,可以借助PPT将动画、视频、音频、照片等直观的感官手段结合起来,并辅以文字内容加以辅助说明,让抽象的生物概念直观化,生动化。举例,在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二小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的模型”中,把概念结构具象细化,能保证学生对该模型的理解和正确记忆。
  (二)高中生物教学与信息化的发展关系
  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对新时期学生们的知识储备和生物素养都提出了更高更难的要求。为了回应这一时代潮声,要求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对信息化手段多加运用,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多种新兴媒体来帮助学生进行高中生物的学习。举例,在高中生物教版必修三第三章二小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中,可以通过播放不同植物根系、茎干的图片来引入学生,再通过PPT展示同——植物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反应动态图像,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用多向互动的形式,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课堂教学效果[2]。
  三、在信息技术指导下开展高中生物教学的研究
  在下文中,我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二小节“DNA分子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一)运用通讯信息技术作课前导入,生生互动
  在本节课时开始前,我将该堂课的学生进行分组,分别让他们在课后休息时间,利用QQ,微信的实时功能性对DNA分子的结构提出自己的疑惑,经过组内讨论后在上课课前分别派代表上台进行交流。这一课程安排不仅能够保证学生在上课时对生物这门课程抱有高昂的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学生层面保证了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果,能够侧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与课堂氛围,而且对以后课前对通讯设备的良好使用有很好地引导作用,由生生互动的量变引起学习课堂的师生共振,是很好的一种课前导入的方式。
  (二)运用图像音频技术,把握课中
  1.动态图像音频技术导入,丰沛课程情感
  在课堂中,我会学生提问:同学们知道DNA分子是怎么运动的吗?你们想知道自己遗传生长的奥秘吗?然后利用一段“DNA分子螺旋式上升运动”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具象地感受DNA分子结构的特点的和其螺旋式的运动轨迹,此处是借助图像音频技术,以声像结合的方式来把握课中本节课的难点DNA分子结构的特点与其分布,这一有机组合虽然简单,但在激发学生举手发言和促进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有非常大的作用。据调查,人对于图像和音频的接受能力远高于简单的文字,在面对声音和图像的刺激下人的注意力和精神更容易集中。由此推及至学生群体,其效果就只会更加明显,能有效地为学生的课堂专注力提供不一样的刺激,从而促进不同层面的师生学习共振。
  2.分组上台阐述心得,巩固课堂学习效果
  本堂课的核心环节是小组上台阐述心得。在这一环节担任演讲报幕的角色,小组代表集合到台前,依次上台进行阐述,利用视频、PPT幻灯片、visio思维逻辑导图模型对本堂课时完成后的心得进行汇总交流包括学习的重点及难点,上课笔记的完成程度以及本堂课时小组成员内仍有的最大疑惑,或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随后通过课堂教师和其他的学生民主一致的共同评价守则,对该小组的课前及课中的知识吸收情况作出星级评分,通过师生合作共赢,竞争学习的形式,让学生把DNA的分子结构及其特点的相关知识点连线而成面,从而促进不同层面的学生逻辑思维的同步成长共振,让学生对高中生物这门学科保持良好科学的思维方式。与此同时,交流的音频与视频资料,教师都可以通过QQ群及微信群进行资源共享,既满足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又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中发扬了一个共赢学习的氛围,这为师生之间共同进步提供了便捷的一个数字化平台。
  3.信息当堂简练,为课后打好复习准备
  为了检验学生对“DNA分子,学以致用,我在小组汇报时利用多媒体穿插了4个具有不同难度梯度的探究性问题,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升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实验的过程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高中生物所有科目中,生物课程有区别于其他科目最主要的特点,在于它需要通过大量的亲手试验和观察来补充教学具象的内容,对于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师来说,仅通过教材进行生物知识的教学,是无法让学生真正深入理解高中生物的知识点。举例在人教版高中生物第四章“植物的激素调节”一节,着重介绍了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起到的关键性作用,而教材中提到了植物向性运动,植物激素以及生长素的部分和植物个体的生长以及细胞的分裂有极大的关联,可以通过制作相应的植物生长的教学图片让学生直接观察不同植物生长的区别,展示生长素在植物发育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通过教学试验与信息科学相结合,使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在实验中逐步得到提高,通过所有学生与教师在教学试验中的互动,来提高学生对于高中生物内容及章节的深刻理解,把生物学教学种类同教师的课前、课中、课后的指导串联起来。
  结语
  通讯及图像信息技术的风暴式革新,注重高中生物的教学课堂向现代化的智慧互动式转变。在高中生物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恰当地将知识点与信息技术相连接,为学生创造生动可视的课堂情境,在课前、课中和课后激发并保持学生对生物这门科目的学习热情,培养其对高中生物多向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丽瑛.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影响[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7):142-143.
  [2]宋伶俐.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7(7):71-7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47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