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随着职业院校的扩招,许多新的教学思想运用到了教学实际中,在职业院校的教学中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对培养职业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提供了更具创造性的挑战,需要学校与企业双方转变思想、创新模式,为社会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
  [关    键   词]  “互联网+”;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1-0032-02
   在我国,职业教育自诞生起,一直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这就决定了其培养方向要符合市场的需求,提前与企业做好沟通,在培养人才模式上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对人才培养绩效提升具有重要意義。虽然校企合作推行多年,但在操作过程中依然面临许多问题,特别是学校与企业之间存在培养理念和方式上的分歧,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和能力的提升[1]。“互联网+”时代给校企合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社会各界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利好,为校企合作的模式提供有力的帮助。笔者结合在职业院校工作多年的经验,用社会调查的方式探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一、调查的对象和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式和访谈式结合的方法,主要调查了四项内容:一是学校和企业对当前“互联网+校企合作”的认识和疑惑;二是学校和企业对“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下难以解决的问题的态度;三是对未来“互联网+”模式下学校自身建设中需要解决的诸如师资力量、教学理念与内容、教学方法等问题的变革;四是对“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如何规范地使用提出的科学化建议。
   (一)问卷式调查
   按照学校对学生培养理念与企业用人需求情况,制定了“‘互联网+’背景下职业学校与企业对人才培养进行合作”的调查问卷,将这些问卷分别在本市的职业学校论坛、当地企业人力资源交流QQ群、当地关注度较高的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投放,获得最原始的调查数据。参与的职业学校人员包括学校管理层、教学研究人员、专业课教师及职业院校的学生,涵盖了管理、工程、计算机、艺术等多种专业;参与的企业类型,包括国有企业、私营企业,还有少数几家合资企业。调查人员的范围,涵盖了校企合作所涉及的单位和人员。
   (二)访谈式调查
   本次谈话调查选取了不同类型的职业学校,包括专科性的学校即综合类学校,访谈的主要目标集中于本地区职业学校的教务人员、学生,对企业的访谈,主要集中于人事管理的负责人。访谈以对话的形式,记录了他们在“互联网+校企合作”形式及内容中存在的想法,特别是对其中急需提升的相关工作发表了自己专业性的看法。
   二、对调查结果的总结
   (一)学校与企业之间对合作现状不甚满意
   1.校企之间的合作很难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
   校企合作虽然推行多年,但是一直处于有形式没有内容的状态,学校现有的资源与企业现有的资源无法规范地完成整合,从而导致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在对学校与企业交谈时可知,校企合作存在较多的不足,在学校与企业之间缺少一个可以沟通的平台,无法实现无缝对接。部分职业学校派从事教学和管理的教师到企业学习,事先没有做好沟通,导致对教师的管理缺少明确的制度,教师不清楚学习内容,企业没有做好管理,从而使学习流于形式。
   2.实习呈现出分散、不专业的状态
   由于企业对本单位人员数量的限制,每年招录的毕业生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学生不得不进入不同企业进行实习,这样的实习呈现出分散的状态,很难保证对学生实行集中培训。多数学生在进入企业实习时,主要是顶岗的方式,企业将实习的学生当成廉价的劳动力,代替本单位的职工做一些基本的重复性工作,学生根本没有机会真正地体验不同岗位或本专业的工作,企业与学生之间没有劳动合同,管理人员无法对学生制订符合自己的成长规划,这导致实习工作成效不大。对学生在企业表现,教师缺少跟踪,仅仅依靠电话和社交网络的形式进行关注,寄希望将所有的工作都展现在实习报告中,看不到学生的日常表现,无法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3.课程设置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企业的人才需求与学校的培养目标存在较大差别,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随着市场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而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依然坚持着过去的方式,特别是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教师也没有渠道和动力去更新本课程的知识体系,向学生灌输落后的知识甚至没有意义的教学内容,这些都会导致企业与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方向发生脱节。“互联网+”技术的使用,使整个课程体系已不再仅局限于教材中的内容,而是应该将本专业中最先进的知识通过技术手段引入课堂中,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为进入社会做好准备。
   (二)校企双方针对“互联网+校企合作”持不同意见
   1.校企双方掌握的情况存在区别
   通过对职业学校和企业的调查可知,双方对“互联网+校企合作”的模式所掌握的内容存在较多的差别,通过笔者掌握的数据,多数学校的教职工可以对该模式有基本的了解,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辅助教学,满足基本的教学需要,但是多数企业工作人员由于忙于本职工作,很少有时间去研究属于自己职责范围之外的事情,导致他们对“互联网+校企合作”的方式了解甚少,这样的现状导致他们在面对这一模式时,在操作思路上会出现较多分歧[2]。    2.校企双方对推行该模式的意愿存在差别
   对校企合作,职业学校和企业之间普遍认同感较高,也寄希望于校企合作给双方发展带来更多与帮助,但是出于对“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的陌生感,导致企业并不看好该模式,对其发展的前景不太看好,而多數职业学校对该模式保持了较高的期望,认为这是校企合作未来的发展方向。校企之间不同的看法说明,当前该模式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整个过程不够成熟,需要社会、学校和企业之间投入更大的力度探索,适应其发展规律。
   (三)校企双方在推行该模式中存在较多困难
   1.职业学校的信息化水平不高
   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信息时代的来临,代表互联网与其他产业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也日益成熟。对职业院校而言,利用“互联网+”技术带动教学发展已逐渐推行,这对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软实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国的职业学校发展起步较晚,相较于其他高等学校,政府的财政投入不足,民办资金实力有限,从而导致学校在信息化发展的能力上能力不足,特别是利用当前“互联网+”技术带动的各类课程,由于经费所限,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进一步阻碍了校企合作的推动。
   2.教师在信息化建设中素质不足
   推行“互联网+校企合作”的模式,对职业学校的教师而言,是对其教学能力的新考验,传统的教学理念下,教师获取知识、传播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需要教师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其教学打开新的思路,提供更加便捷的方法,教师需要在海量的数据中准确地分析出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多种软件推动教学创新。但在实践中发现,很少有教师可以将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运用到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路依然很难满足企业的需求。
   三、“互联网+”背景下加强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措施
   (一)职业学校要做好信息技术建设
   针对当前在职业学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国家出台了许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对促进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对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校企合作是提升学生素质、提高就业率、促进学生融入社会的重要方式,需要学校信息化技术的帮助,将过去校企合作中面临的困境和存在的不足进行改革,无论是相关的软硬件基础设施还是信息化管理方式,都需要正视“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使其得到不断提高,满足学校发展和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增强职业学校教师运用信息化的能力
   作为教学工作的直接参与者,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影响了学校的整体信息化水平,也是推动“互联网+校企合作”的主要动力。受过去的教学思想影响,教学视野较狭窄,将课本知识的传授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忽略了学生技能的培养,对外来的新兴事物存在一定的误解,短时间内很难融入教学体系。职业学校要想在“互联网+”背景下积极地推行校企合作,必须加强对教师思想的指导和能力的培训,转变过去落后的思想,学习其他学校先进的信息化教学内容,并结合本校的实际灵活地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三)发挥过去校企合作优势,与“互联网+”进行结合
   虽然采取“互联网+”的校企合作对提高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这种更偏向虚拟化的教学技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仍然需要结合传统的校企合作方式,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实习机会,真正地到企业中参加岗位工作,通过履行岗位职责,切身体验本专业所需掌握的知识,发掘自身存在的不足,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传统的校企合作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借助互联网技术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更加便利地获取最新的信息,借助传统的校企合作获得更具体验性的岗位知识,从而使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更加全面。
   (四)带动企业对“互联网+”的运用
   职业学校对“互联网+”的运用,更多的是体现在理论知识和对学生教学中,由于缺少相应的平台,很难做到将已有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产中,若要提高校企合作效果,需要推动企业对“互联网+”的使用。企业要想实现新的校企合作模式,需要运用更加商业化的模式,为企业带来可观的收益,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学校和企业双方可以签订相关的协议,根据合作的项目以及所产生的收益给予合理分配,着重提高在校企合作中企业获得的收益。政府机关要做好相关政策的制订与引导工作,针对校企合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特别是操作中出现的矛盾,做好相关的沟通工作,对效果突出的企业要给予一定奖励,并在本地推广其合作模式。
   在职业学校与企业之间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行的合作模式,对培养人才是一种创举,解决了当前在校企合作中的顶岗实习效果不佳、实习浮于形式等诸多难题,加强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还会有更多更适合合作的具体细则被运用,相信校企合作会变得更加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朱秀民.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9(3):91-95.
   [2]唐金花.“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的转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36(12):122-1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73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