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企业研发质量提升工作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龙艳
摘要:论文通过对中小型企业质量发展的简要分析,结合研发管理中的团队建设、项目管理和知识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实践,以研发流程优化为例,探讨了新形势下中小型企业利用规模优势和现有资源,应用过程方法解决系统问题的思路和建议,强调了加强研发流程监控管理和阶段评审的重要性。
关键词:过程方法 研发流程 整体协调
Research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R&D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Long Yan(Guangdong TECHTONE Electronic Technology Limited)
Abstract: By brief analysis, and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of research management on the aspect of team building, project management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with the case study on R&D process optimiz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dvantages of scale and utilization of the existing resources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gives ideas and suggestions on application of Process Approach to solve system problems,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strengthening the research process monitoring management and assessment at every stage.
Key words: Process Approach, R&D process, overall coordination
1 問题的提出
中小型企业在创业初期,因其管理成本较低,市场应变能力较强等特点,具有大型企业无可比拟的优势,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中小型企业的发展,面临市场竞争、管理不到位、知识成果积累等多种问题,在“二次创业”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如何改变这种困境,提高企业的有机构成和科技含量,成为当前中小型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提高科技含量自然离不开产品的开拓创新,需要高效的研发团队和研发流程的有力保障,同时企业还必须具备动态适应力,这样才能在较短时间内研制出满足要求的产品,并且保证产品质量。
对于中小型企业,应充分发挥其优势,调动内部各方力量快速响应,建立一整套研发流程管理制度,并在运行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对现有研发流程进行适应性改造势在必行。
显然,研发流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僵化流程,更不是生搬硬套别家公司的外来流程,而是在参考和借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企业和产品的自身特点,制定的切实可行的流程。
根据多年来参与标准化和研发管理的工作实践,结合中小型企业的特点,讨论如何应用过程方法,深入实际进行研发流程优化工作,实施全员标准化管理工作模式,通过提升产品质量的源头──研发质量,从而改变企业发展困境,提高企业竞争力。
2 研发流程优化研究
2.1 现状分析
在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公司内外、特别是公司内各部门之间的问题时有发生。通过分析,公司内部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a)部门职责不清晰,本位主义较严重;
b)部门之间的流程衔接不好,时有脱节;
c)认识不统一,沟通不畅;
d)个别业务的实际运作与流程规定脱节,存在“两层皮”现象。
这些问题不是孤立的局部问题,而是综合性问题,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管理不到位,职责没有充分识别并分配到具体部门;
b)流程的可操作性不强,各部门分别制定各自流程,没有在统一的平台上考虑流程的衔接和通用性;
c)没有流程,或流程规定不明确,缺少流程指标要求和判定准则;
d)流程制定人员不熟悉具体业务或照搬相关标准,且流程在运行过程中缺少监控管理;
e)对过程质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特别是个别年轻研发人员,缺乏质量意识,往往重视最终的产品实现,而忽视研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求,认为其主要任务就是研制出满足指标要求的产品,其他要求如阶段评审、文件归档等研发过程控制都是次要的,可有可无。
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侯建国指出:质量管理体系为质量管理和产品保证提供了一个基础和平台[1]。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载人航天总体部赵桂芬也认为: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就是将影响产品质量的组织结构、程序、各项质量活动的过程和资源等诸因素综合起来,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或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并应用过程方法使这些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处于受控状态,以确保产品的实物质量,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2]。
通过学习和参考航天企业先进的产品质量保证和可靠性保证经验,同时应用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和方法,把实际工作和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可以避免“两层皮”现象。
船舶标准化专家沈治平提出:标准不是用来给人看的,而是要用的;制定标准不是目的,用标准解决问题才是目的;不能为定标准而定标准,而是为解决问题才定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在标准化工作中牢牢把握目的性原则,把国家的重点、社会的急需、企业的关键纳入标准化的工作目标 [3]。 广东天珩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借助GJB 9001C—2017《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换版的契机,运用七项质量管理原则之一的过程方法,对各过程及其相互作用进行系统的规定和管理,从而实现预期目标。
2.2 研发流程优化
2.2.1 策划
公司把快速响应市场,缩短研制周期,提升研发质量,减少内部消耗,进而提高产品质量作为战略目标,对现有研发流程进行适应性改造。
将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及其相互关系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分析,规定产品研制分为五个阶段:立项及策划、方案、工程研制、设计定型和生产定型。在设计和开发策划时,根据新研制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阶段划分,并结合软件工程化的控制要求,考虑方案阶段是否再拆分为三个小阶段:方案设计、软件需求规格、软件概要设计,工程研制阶段是否再拆分为三个小阶段:软件详细设计、初样研制、正样研制。细化了流程,明确了要求。
在研制各阶段结束之前设置评审监控点,根据各阶段的工作内容确定评审要素,评审专家按照评审要素表进行审查,对各阶段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审,充分降低项目在决策、管理和执行等方面的风险,规避产品的先天缺陷,提高产品质量。只有在前一个阶段的工作达到要求并通过评审后,才能转入下一个阶段,环环相扣,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2.2.2 实施
制定工作流程标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顶层设计将主要业务逐级分解,细化到部门,明确输入和输出,统一认识,并按职责权限和专业分工,组织制定各部門的业务流程,通过整体协调形成一整套可行的流程标准。
针对流程衔接不好的问题,召集市场、研发、中试、生产、质量、售服等职能部门进行充分讨论,通过参与制定研制各阶段的工作流程标准和产品文件模板,分享他们在各自业务领域的知识和经验。标准化工作者整体协调,统一要求,同时制修订有关文件编制、阶段评审、文件签署归档等一系列过程管控标准,并规定在各阶段评审通过后,该阶段的成果文件作为GJB 9001C—2017“7.1.6 组织的知识”进行归档,为公司后续发展储备技术积累。
公司在某型卫星天线的研制初期充分重视策划工作,按照此优化流程和GJB 9001C—2017要求的“A.4 基于风险的思维”执行,根据产品特点和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研制阶段,并列出各阶段的产品文件清单,识别制约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关键因素和薄弱环节,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形成风险清单,确定风险接受准则和风险控制措施[4]。在研制各阶段对技术、质量、进度、经费等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并把加强关键技术实现、经费预算等应对措施纳入研制计划实施风险管控。在研制过程中坚持技术创新与继承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成熟技术和现有产品,开展模块化设计。其中,室外单元主控板、功率驱动板等与已定型产品通用,节约了研制成本,缩短了研制周期。通过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努力,加强过程控制和成果管理,最终在短短13个月就完成了产品研制并通过了交付验收,提高了研发水平和效率,提升了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
2.2.3 测量、改进
在实施过程中,标准化工作者跟踪检查、收集反馈信息,整体协调各种问题的及时处理,监视、分析和评价整套流程标准的绩效,并不断更新和充实标准。
公司根据GJB 9001C—2017要求,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进行流程审计和“9.2 内部审核”,在审查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同时,也审查了优化后流程的实施情况。通过“9.3 管理评审”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绩效评价,并持续地做适应性调整,解决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 研发标准化工作重点
作为研制项目组成员,标准化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组织编制《新产品标准化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大纲》是实施技术指标、指导产品研制各阶段标准化工作的基本文件,并作为新产品设计和开发的输入要求,是《研制任务书》的组成部分。《大纲》中的“新产品采用标准目录”则是推动贯标的动力和依据。
在研制过程中,标准化工作者加强前期指导和中期检查的力度,通过坚持不懈的沟通宣贯,提高研发人员的质量意识,使他们能够将设计要求贯彻到产品设计中,并按规定输出各阶段的技术成果;后期通过审查图样和技术文件以考核标准的贯彻执行情况,并重点关注:
a)是否贯彻实施了设计和开发输入要求中的相关标准;
b)是否按《大纲》的规定编制图样和技术文件,且与型号研制同步;
c)设计是否贯彻通用化、系列化、模块化原则,各种电气接口、物理接口是否标准化、通用化,具有良好的互换性;
d)产品标准是否符合GB/ 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
e)图样和技术文件的编制是否符合文件模板的要求,是否完整、正确、统一、协调,并能够作为产品生产、检验和验收的依据。
4 结束语
研发流程优化实际上就是一个完整的“PDCA”循环过程,包括编制标准规划、标准的制定、标准的实施、实施过程的监督、实施效果的验证等一系列活动。
标准化工作者适时转变观念和工作模式,把企业各方力量组织起来,将标准化工作重心与企业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通过解决企业重大关键问题来实施标准、提高标准、积累标准。采用过程方法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流程标准,把握机遇,通过不断开发新产品,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度,既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标准水平,又提高了标准化工作者的水平,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 侯建国. 航天产品保证与质量管理体系关系的再认识[J]. 质量与可靠性, 2017(1):38-41.
[2] 赵桂芬. 航天型号产品保证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关系[J]. 航天工业管理, 2011(5):7-9.
[3] 沈治平. 目标导向的标准化系统工程——综合标准化实践 中的系统特征[J]. 中国标准化, 2014(8):49-53.
[4] 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JB 9001C— 2017 [S]. 北京:国家军用标准出版社, 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93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