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化教学在西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医学高等教育培养人才主要通过学校的医学理论教学和医学实践教学,但是医学教学本身特点决定单纯的学校教育不能满足学生终生需求,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医学教育不能满足当前需求,在新形式下培养高素质人才需要通过不断地尝试,转变思想,不断尝试提高医学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主要针对西医内科学进行了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教学探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发挥学生主动性,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关键词] 医学高等教育;西医;内科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7(c)-0149-02
Application of Diversified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of Internal Medicine
WANG Juan, XU Guo-fang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hengzhou, Henan Province, 450002 China
[Abstract] Medical higher education trains talents mainly through medical theory teaching and medical practice teaching in schools. Howev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dical teaching itself determine that simple school education can not meet the students' lifelong need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culture, medical education can not meet current needs. In the new form,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talents requires continuous experimentation, changing ideas, and constantly trying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medical higher educa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nternal medicine, with scene simulation, case analysis and other teaching exploration to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nitiative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y.
[Key words] Medical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concept
培養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更好培养创新性人才往往成为衡量高校综合实力主要指标之一,既往的单一课堂教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新时代高校教育中心提出“以本为本”[1],本科教学是工作重中之重,加强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创新人才是高校教育之本。针对目前形势,该校在全校展开大讨论,并在各院系积极开展探索尝试,从多方面寻求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现分析如下。
1 国际形势不断变化对高等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全球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使得国与国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越来越重视于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高校教育目标逐渐适应新形势发生转移,如何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创新性的人才是决定国家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高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更着眼于将学生认知能力培养与创造能力训练相结合,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校内教育与学生终身学习相结合。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与国家发展的新型复合型人才。随着网络普及,信息爆炸以及学科的不断分化细化,医学高等教育的职能诉求也在与时俱进。西医内科学具有以下特点,一方面教学内容繁杂,在有限的学时限制下无法在课堂上将所有的知识点进行全面的讲授,只能突出重点,其他进行略讲,另一方面需要终身学习,课堂上的重点内容只是有限的一部分,更多的略讲知识点需要学生在课下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自学,自学的效率则和课堂讲授的效果差别较大[2]。西医内科学的每个知识点可能在学生将来临床工作中都会发挥着意想不到的作用。对医学生来说,最受用终身的关键是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形成自己提出问题病寻求解决的好习惯,掌握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
2 西医内科学教学现状
西医内科学是实践科学,要求学生利用以及学习的基础理论学会分析患者,总结患者病史资料结合诊断技能以及相关辅助检查来最终实现诊断治疗疾病,是一门将理论糅合转化最后归结于实践的学科,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建立起临床思维模式,将分散的不同系统理论最后吸收消化变身自身的实践技能,这个过程需要学生主动去思考,总结,分析充分理解掌握所学内容。在纷杂的信息中抽丝剥茧获取最后目标。作为中医院校的学生在接受中医理论的思维模式同时还要运用另一种思维模式接受西医基础及临床教育,因此学时不断压缩,在极为有限的学校教育中是很难实现这个目标,因此造成目前中医高等院校中学生西医理论基础主要依靠生硬的记忆,实践转化能力偏弱,多年来教师与学生都习惯与传统的讲授与接受的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学生思想僵化,满足于书本基础知识,教师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而医疗环境的不佳使得学生动手机会减少,在关键的实习阶段很难完成实践转化的关键一步这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目前国家的教育改革方针以及国际形式发展的迫切要求。如何能够转变学生角色,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愿意积极地、主动地并且能够迸发出思想火花创造性地去学习。使学生充满兴趣地去寻求知识,解决问题,不断进步这是当前极力寻求的努力方向。 3 教学改革探索思路
3.1 转变教学理念
教育部关于教学改革的文件提出要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这一理念被广为宣传,但如何落实,如何真正理解并付诸行动却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尝试。很多的高校教师尝试各种教学改革方案,通过众多的教学研究也证实讨论、参与实践动手、互动教学这些新的教学方法能够大大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比率[3]。而作为从医学生一步步经历过不断学习最终成长起来的西医内科学教师都是工作在临床一线的骨干,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从理论到实践转化的艰辛过程都有深刻体会,更能理解主動学习是西医内科学教学中非常关键的环节。理念的转变是行为转变的前提。
3.2 教学改革尝试
3.2.1 临床思维的培养 西医内科学按照人体系统针对各个疾病进行讲解,人作为疾病载体,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整合之前的基础医学理论,在学习单个疾病过程中逐渐学会把相关理论知识串连起来,从“这个病是什么”,到“为什么生病”然后有兴趣去了解疾病的前生今世,如同密室探宝或者警察断案,从患者症状体征不断发掘最后发现疾病本质。而如何把枯燥的学习转变成兴趣盎然的探险,使学生主动探索则是当前要探讨的。例如急性冠脉综合征一章节中,先以一临床实际案例引起学生兴趣引出“什么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然后针对该案例中患者的病情演变勾起同学急于了“为何患病”,层次深入了解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直至疾病诊治。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回顾解剖、病理及诊断相关知识,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相互融汇,最终用疾病作为线索把所有相关知识贯通起来。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临床思维方式。
3.2.2 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兴趣是天生的老师,如果能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去查找资料,去寻求答案,这样的学习效果要比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要更理想。网络普及,咨询的飞速发展,面对铺天盖地的各种信息,如何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不是在网络中迷失,这需要教师作为一名引导者,带领学生,指引学生将兴趣合理应用到专业学习当中,教师应合理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网络等教学手段,通过PBL,情景模拟,利用微信进行翻转课堂的尝试。选出相对艰涩难懂但又是重点的章节,例如心律失常,将心脏比喻成房子,将窦房结等传导系统比喻成电源和电线,使学生更好理解发病机制,由于该章节的实践性很强,是临床上常见疾病,针对该章节设计情景模拟教学。将学生分成小组,利用实训室的情景模拟系统,事先编辑好病例,模拟临床实际抢救心律失常患者的场景,给予病例摘要,按小组实施患者发生急性心律失常是临床的诊断及治疗,营造相似的气氛,脱离枯燥的课堂,使同学及早体会到临床工作紧张气氛,激发兴趣。总之,通过多种方式使教学更加有趣不枯燥、吸引学生主动探索,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3.2.3 教师自身的提高 教学理念的改进,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在教育,多接触先进的理念,教师作为引导者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因此教师需具备能够驾驭教育的良好能力,具备良好形象以及端正的教态和丰富的教学语言、良好的教学艺术修养等,因此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尤为重要。作为西医内科学的教师多为医教合一人员,同时奋战在临床一线,工作繁忙,除了不断更新医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之外,同时要通过学术交流,与兄弟院校联谊,外出进修,培训等方式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学校也应采取政策倾斜,能够给临床课教师提供更多机会提高教学技能。毕竟,加强学生的医学理论向临床实践转化能力,提高实践能力是我们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更加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3.2.4 教学设计的改进 西医内科学作为实践科学,内涵丰富,操作性强,需要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尝试实践动手能力,因此传统讲课是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的,采用多种互动,情景模拟教学,增加实训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章节,疾病特点选择部分章节进行多种方式的尝试,寻求最佳教学设计,力求达到最佳效果: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讨论启发,翻转课堂等多种方式,将其体现在教学设计当中。当然要考虑学校的现实背景,避免流于形式,尽可能找到最佳方式。
3.3 改革教学评价方式
随着高校教育普及,国家对中医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现,培养具有高尚的人文精神,良好的科学素养、扎实的基础知识、加强的实践能力及开拓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势在必行,中医教育方法也应相应有所调整[4]。中医院校的本科毕业生面临实践能力低下,就业压力大的窘境。为缓解压力不断继续攻读硕士,博士,有学生自称为“中医不转,西医不行”,而通过各种教学改革目的就是改善这种现状,但各种改革方式面临着考核方式如何进行。传统的一考定终身被大家越来越不认可,形成性考核势在必行,形成性考核方式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中激励与改变,全面发展与个体化发展相结合,从不同角度,多种方式,多次评价,更准确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不断反馈,不断改进,从而更好提高教学效果[5]。
医学教育改革要满足社会进步展以及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需要,因此,如何培养出顺应社会进步,更满足社会需求的医学高等人才,一方面具备深厚中医理论知识,同时具备坚实的西医基础理论知识和足够的实践能力,能成为中西医并重的高素质人才是各个中医高等医学院校不断尝试突破寻找答案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兰善红,武秀文,王玥婷.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强高校教学管理[J].山东化工,2018,47(24):144-146.
[2] 梁洁.慕课时代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探讨[J].长江从刊,2018(8):184.
[3] 罗伟,周霄,刘保丽.“以学生为中心”的《饭店管理》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J].科技创新月刊,2015,28(8):78-79.
[4] 王颖晓.过程性评价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11):33-35.
[5] 梁鹤,崔姗姗,李艳坤.重视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中医思维培养[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3):9-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20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