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航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宁
[摘 要] 航运管理专业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一个专业,其包括诸多课程,其核心课程之一是“国际航运管理”,为了培养更多的国际航运人才,对“国际航运管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剖析“国际航运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探究该课程改革的具体举措,希望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 键 词] 国际航运管理;教学改革;意义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8-0230-02
“国际航运管理”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主要阐释了国际航运活动的管理和运营。该课程具有鲜明的特点,即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有着较强的综合性。传统课堂上,教师更重视向学生讲解航运管理相关的理论知识,未能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进行讲授,导致学生在实际运用中缺乏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而且传统教学方式比较单一,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学生难以主动参与到该门课程的学习中,长此以往,难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该门课程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一、“国际航运管理”课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受教学模式制约
因为船舶运输生产的条件都不简单,这些条件中有很多都存在可变因素,为了能够较好地应对这些变化情况,要求航运企业管理人员要具备灵活应对问题能力、妥善处理问题能力,学生唯有拥有丰富的知识以及经验,才可以支持其在问题面前做出合理的决策。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都照本宣科,是一种“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属于课堂的被动倾听者,学生在课堂中很少发表自己的意见,所有的知识都来自教师的讲解,中间未经过学生的思考加工,学生接受的是教师的思想而并非自己的思考结果,学生缺乏对知识的创新能力。
(二)学生未能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当前,很多学生在学习“国际航运管理”该门课程时候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理论和实践相脱离,学生在进入岗位后不能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实际工作中[1]。因为该门课程的很多理论以及方法都不是显性知识,学生的学习如果仅仅停留在表面,就不能彻底领悟这些知识所蕴含的意思,学生唯有在实践活动中才可以完全领悟这些知识。但是当前的实际情况是,教师在该门课程中大多都采用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教学环节,造成学生难以进行实际操作,这也是学生学习的不足之处[2]。
(三)教学内容与航运市场变化的对接度有时滞后
国际航运市场并非一成不变的,它处在动态调整的过程中。这就要求“国际航运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要顺应时代发展,符合时代发展要求,能够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人们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思想在知识经济时代中是发展变化的[3]。教师如果单纯利用教材开展教学活动,教材的更新速度远远跟不上国际航运市场的变化速度,相较于国际航运市场的现状,教材内容是较为滞后的。倘若教师未能第一时间跟踪、了解国际航运市场的发展以及变化情况,同时未能结合国际航运市场的实际情况以及变化情况适当调整自己的课程内容,那么教师所讲授的一些内容必然会和国际航运市场发展情况不相符。
二、“国际航运管理”课程教学进行改革的具体举措
(一)使用合作学习小组探讨教学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照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将学生划分为对应的合作学习小组,让小组成员可以围绕某一主题内容展开探讨的教学方法被称为合作学习小组探讨教学法。航运管理问题受多种因素影响,其有不确定的一面,很多问题的解释是多样而非唯一的,其正确答案也是多样并非唯一的[4]。教师对于此类问题可以采取小组探讨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真正领悟国际航运管理中的相关内容。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分析航运企业经营战略环境时,结合目前国际贸易、世界经济的具体状况以及当前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和主要的海运运价指数BDI等的走势状况,分析以及预测国际航运市场的发展趋势,让小组成员探讨航运企业的经营策略以及战略。为了保证小组探讨活动顺利进行,学生在探讨前要搜集国际航运相关的信息资料,小组成员要总结自己的讨论结果,并要对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发言阐述。如果各小组之间的最终观点差异比较大,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小组之间的辩论,既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还能提升其灵活应用能力。小组成员的思想通过小组讨论发生碰撞,学生可能会产生新的思想火花,能够拓展学生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也能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弥补教材内容滞后的缺陷。
(二)使用案例分析教学法
学生对基本知识以及分析方法已经有所掌握,在此基础上,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既定教学目标,选取恰当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结合案例模拟相对应的情景,让学生综合课堂教师所讲授的理论部分内容,尝试通过自己思考去分析、判断以及决策具体问题的教学方法被称为案例分析教学法。因为案例本身具有鲜明的特点,即实践性以及真实性,教师使用案例分析教学法能够让学生积累相应的实践经验[5]。教师的案例分析教学法通常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开展:其一,结合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认知范畴以及既定教学目标选取经典的案例;其二,让学生自己阅读案例相关内容;其三,教师抛出提前设置好的相关问题;其四,让学生结合教师的案例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五,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其六,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比如,教师在讲解不定期与班轮船营运组织优化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倘若单独为学生讲解理论部分内容,因为内容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范畴,便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学生一般只理解了表面意思,并未知其所以然。教师为了让学生彻底理解该知识点,可以选择案例分析教学法,案例可以确定为航运企业实际运营中的某些决策问题,学生综合案例以及教师的问题去分析,进而达到掌握有关理论知识的目的。传统课堂一般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扮演了听众的角色。在案例分析教学中,教师应该正确定位自己的课堂角色,应该意识到引导者才是自己要扮演的角色,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相应的知识,还应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唯有经过学生思考的知识才能真正变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生思维上的变化,让学生面对问题从“请教、依靠老师”变为“独立思考、依靠自己”。学生唯有主动分析问题,并能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给出合理解决方案,才能不再依赖于成熟的理论知识,才可以形成属于自己的创新思想。 (三)保证课程设计质量
论证船型经济是“国际航运管理”课程的重点内容,当前通常的教学方法是提供若干船型资料以及航线供学生选择,学生在风险分析以及经济分析中要选择五种以上船型以及一条航线,让学生分析出具体航线的最佳船型[6]。学生未经过搜集资料以及调查的分析是一种停留在表面的学习,很多学生都陷入了“纸上谈兵”的困境。为了让学生走出这种困境,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程开始前收集相关资料,并实际调研分析,让学生的分析更贴近实际情况,保证课程教学质量,进而提高学生的分析以及决策能力。
(四)通过实验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当前,大部分学校的“国际航运管理”专业课程依旧是理论教学,未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这方面能力比较欠缺,这一点在学生进入实际岗位之后就能够明显突显出来。因此,教师应该将理论課和实验课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去领悟有关课程内容。当前很多国际航运管理企业已经引入了“不定期船模拟系统”,此系统创设了一个虚拟的不定期经营市场,主要运用JAVA开发的B/S架构,该模拟市场能够结合客观实际规律适当地响应此市场中的船公司的管理以及经营决策。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应用该模拟系统,引导学生模拟训练航运经营中的不同业务,让学生能够熟练操作不定期船营运管理中的所有业务。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五)鼓励教师“走出去”,提升教学能力
当前,很多“国际航运管理”专业的教师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所以其对学生的引导也难以结合实际。应该鼓励教师“走出去”,即让专业教师进入航运企业去调研,或者直接担任该企业的某一具体岗位,增加教师的实际经验。另外,可以聘请航运企业优秀的工作人员来学校讲课,可以和其他同类院校举办联谊活动,加强学术沟通。学校要对教师的培训、深造和交流行为进行支持,让教师发展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全能教师。
综上所述,“国际航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可以让教师运用全新教学理念和全新教学方法,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能够让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能够提高学生在航运企业经营管理实务中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桂丽,李发宗.基于CDIO的《国际海运管理实务》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7(1):90-95.
[2]曾露玲,任律珍.“班轮运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与实践[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7(3):80-82.
[3]苏同江,于晓丹.国际航运管理专业租船运输业务与法律课程标准的研究[J].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2013,34(1):1-5.
[4]李艳松.国际航运管理实训课程改革探析:以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126-128.
[5]方风平.国际航运管理类专业港航地理实训系统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2):40-43.
[6]欧卫新.职场能力导向的高职国际航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4(6):27-29.
编辑 武生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29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