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融合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与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林海英

  [摘           要]  深入分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历史背景及发展趋势,结合本校的定位和特色专业,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和学校各专业的共同性、差异性和关联性,从顶层设计到逐项落实,深化构建立体式的框架教学结构,并为今后该类课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提供发展的建议策略。
  [关    键   词]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7-0226-02
   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所有教学阶段所必须掌握的关键课程之一,特别针对一些非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来说,能够系统熟练地用好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实操能力,是确保专业走向纵深发展的高效途径。教育主管部门也曾对各类专业的计算机课程进行了深化定位,对课程开展的性质、目标、方法、措施都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本校包括平面设计、媒体技术、电子商务、旅游服务与管理、电子技术应用、制冷空调维护等专业。客观地说,计算机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拥有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并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通过更加科技化的手段解决相关领域中的疑难问题。
   过去的数年间,各大中职学校在“与专业结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改革”中都取得一些成功经验。比如,在电子表格制作的过程中,教师会将一些表格中经常用到的技巧及经验与相关专业融会贯通,对相关专业的学习效率进行有效提升。与此同时,在部分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建设过程中也是不遗余力,利用内容排版知识的深度结合,帮助学生更好消化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上种种措施都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优化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因此,对本校来说,如何结合平面设计、媒体技术、电子商务、旅游与服务、电子应用、制冷空调维护等专业特色,培养具有综合素养的学生,打造融合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体系是一项日益重要的课题。
   本校经过多年来的学科调整和制度创新,教学体系一直致力于拥抱时代,加速变化。本校各项专业已经不可回避地成为学校教学、科研、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鉴于本校专业的多样性、差异化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本校学生的认知能力差异较大,计算机应用基础能力也不尽相同,不同专业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需求也存在一定的不同。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的定位与结构
   从我校各专业的定位和办学特点来看,结合不同专业的个性化需求,初步拟定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的三个原则:趋同性、差异化以及关联性。
   所谓趋同性是指为了提高我校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素质、巩固计算機应用基础知识、强化计算机应用基本操作技能,积极建立和打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共享化的基础性层级。在基础性层级的建设过程中对各类非计算机本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操技能的培养目标大体一致,在此框架下,基本以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基础应用为核心,该部分教学内容以理论教学为主,主要提供以Office系列操作软件为核心教学目标及网络基础应用的实践教学,将理论和实践充分融会贯通,双管齐下。
   所谓差异化是指要重点关注各学科之间的典型差异。关注各个专业的不同特点,充分尊重各专业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目标,以此设置不同的课程,并结合实际情况打造差异化的教学目标,不断提高各类学生在各自专业领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这一层级的工作是为建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体系中的实践层。实践层与基础层的实现方法不尽相同,往往是通过不同的教学模块来实现最为基本的教学任务。在实践这一层面,我们需要不断打造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内容排版、电子表格制作等专业课程任务,从实践意义上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实操能力。通过不同教学手段和方式方法的创新优化,以问题为导向,以能力优化为目标,在实践层面进一步完善学生计算机应用的素养,以此奠定学生在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一些实践基础。
   最后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关联性。所谓关联性是指通过我校各专业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交叉融合,互动促进。通过这种方式打造实际效果优于基础层、应用层的教学层级,也就是关联层。在关联这一层面,无论是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水平的相关要求,都需要在课程中充分融入学生在不同的知识领域彼此渗透的成果,不断增加本校各专业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关联成效。值得一提的是,当一个学生经历了基础层、应用层、关联层三个层级、三个阶段的学习之后,学生在专业中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素质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专业问题的能力将大幅提高,在此过程中也会充分锻炼我校学生结合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能力。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的专业需求划分
   为进一步理顺不同学科专业需求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内在关系,本文将充分结合各学科的不同特点以及在我校的发展现状,将各专业对计算机的应用需求细分为几类加以讨论。
   平面设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在学校学科建设中占有重要位置,针对该类专业学生,建议以发展个体的计算机艺术创意为基本思想,帮助学生提高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不断深化计算机在平面设计领域、在旅游服务领域中的创意应用能力和业务规划能力。无论是与专业契合度较高的内容排版、电子表格制作或者PPT制作都可以尝试设置为该类学生的重点课程。
   电子应用、制冷空调维护等专业在本校也是需要重点关注和发展的重要学科,在未来计算机专业领域的学习过程中,也会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有比较多的需求,针对这类专业,要不断加深本专业学生对计算机概念的认识,不断加深对计算机这一社会产品的理解,与此同时,要充分加强Office系列软件在专业中的实际应用相对接,并在电子产品部件的设置与使用过程中增加相应的语言类基础课程,使专业学习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媒体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则需要在后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更多更为丰富的计算机类课程。在该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学校要以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专业领域教学为基本导向目标,充分满足该专业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深度及广度需要,同时还要注意兼顾学生二维、三维动画、影视制作等设计能力的培养,以上课程的设置对该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很有帮助的。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个较为成熟的课程设置体系中,学校应尽可能结合不同专业的发展诉求,设置多样化的课程体系,盡可能将差异化、个性化的元素融入课程设计环节中,充分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及特长爱好,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多元化的课程设计方案,不断强化学生的个人素质。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的具体方案
   所谓课程建设的具体方案,是细化到具体的内容设置环节进行阐述。这一环节的基本原则不仅要充分体现学校的定位与专业特色,也要坚决符合课程设置的基本结构要求、充分对接各专业实际需要,还要着重突出各类课程的关键内容与内在解读,不断提高本校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首先便是基础层的设计,在这一环节中主要包括由计算机理论基础以及基本实践教学两个环节。理论教学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本概念等相关知识。结合当下的计算机发展趋势,理论教学的内容可以以Windows系统教学,Office基本操作为基础,额外增加一些网络基础实操课程。在基础层这一层级架构的建设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了解基本的网络操作,这部分以项目教学及任务教学为主,不断加大实践力度,充分践行知行合一理念,提高实践课程的相对比例,加强实践教学任务的考核频次以及比重,以此监督强化学生的实操能力。例如,Excel电子表格的教学,可以用本班的各科成绩进行各项函数、公式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基本的学习目标。在本层面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杜绝学生基础能力不足的问题,为应用层、关联层的教学做好铺垫。
   应用这一层级中,在突出计算机课程体系的多样化的同时,教师一定要注重循循善诱,因为涉及更多的实操环节,针对部分技术基础不是非常牢固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耐心,适度将课程予以分解,并制定符合学生特点的个性化成长方案。例如,在Word排版的教学中,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各专业的不同,设置突出各专业的学习内容的排版,让学生在排版练习的过程中感觉更加亲切,更有学习动力。课程设计方面,除了基本的与专业相结合的Office软件操作教学以外,还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对专业发展有附加助益的基础教学内容,针对该类层级而言,其根本目的就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实操能力,能够在基本的审美能力中不断自主开发计算机应用基础能力。
   在关联层这一层面,可以通过制作项目来展现更系统、更深层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例如,学生可以利所学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结合所学的Word排版,Excel图表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多媒体技术等的相关知识,制作一门专业课程的介绍课件,并在其中适当提出一些层次不同的制作要求,再进行集中点评并展示,让所有学生能学有所得,展现不同的学习效果。
   经过一段的实践与探索,本校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一体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体系,未来也将继续精益求精,不断跟随形势,结合专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不断优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设置,加强与各专业的横向联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体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目标以及内在意义。与此同时,不断深化创新,深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改革理念,顺应计算机课程体系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规律,充分激发课程活力与学生的专业兴趣,打造与我校专业及定位更加契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周新杰.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诊断体系的构建研究[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8,17(4):15-18.
   [2]孙海峰.谈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设计的内容与建设[J].现代教育,2013(5):25-26.
  编辑 赵瑞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37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