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針对高职院校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水平差异较大的问题,提出了分层教学的教学改革思路。通过对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分层及评价分层等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分层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五年制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18-0088-02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小学和初中阶段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也随之发展,大多数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术,并且计算机水平逐年提高。但是,不同地区的中小学教育环境和学校教学安排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进入高职院校之后,计算机应用基础水平差距较大。水平较好的学生觉得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太简单,缺少挑战性,所以上课也不认真听讲了。而基础较差的学生,虽然平时学习很认真、也很努力,但成绩依然不理想,从而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也失去了信心。对于这种情况用同样的目标和要求来考核学生是不合理的,势必让有些学生厌恶学习,扼杀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甚至会产生自卑心理。也会让有些学生出现“吃不饱”的问题,不利于他们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如何让计算机应用基础不同的学生都乐于去学习,并有所收获,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巨大难题。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水平掌握程度不同,给教学的组织带来困难。如果实施统一的教学,势必将出现有些学生“吃不饱”,而有些学生又“吃不完”的现象。而分层教学,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出现上述问题。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可以在最近发展区,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整个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提高。
  1 分层教学理论
  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自身能力水平等因素,将学生科学的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因需施教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是将学生按测试成绩和学习能力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级或小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级或小组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最先开始于美国,主要运用在心理学理论和教育学当中。中国的分层教学思想早在两千多年前就以“因材施教”的形式提出。
  2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2.1 学生水平差异性
  高职的学生来自不同地区的不同学校,由于各个学校的计算机教育水平不平衡,进入高职后,同一个专业的不同班级,同一个班级中的不同学生之间计算机水平差异很大。这种差异给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问题。如果实行统一的授课,若教学要求以水平较好的学生为标准,将会使得水平较差的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从而降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尤其是差生会越来越差,最终导致整体教学质量不佳。如果教学要求以水平较差的学生为标准,又会使得计算机水平较好的学生感觉学习内容太过于简单,从而降低学习的热情,更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自主学习的潜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水平、自身能力水平和心理特点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显得尤为必要。
  2.2 专业需求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各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常识、操作系统、Office软件和计算机网络基础。但是通过对学生的深入调查发现,高职院校的各类专业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比如财会专业的学生希望能更多的学习到Excel软件的使用,而旅游专业的学生更多的是图片和文字的处理。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内容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展开,以满足不同高职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
  针对以上状况,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显得极为重要和必要。
  3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
  3.1 学生分层
  在不改变现有行政班级的基础上,采用班内分层模式。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首先根据学生已掌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自身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多个层次。然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制定适合各自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考核。从而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所有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学习中都有所收获。通常情况下将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分为A层,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差的分为C层,中间大多数学生分为B层。
  3.2 教学目标分层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A层次的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水平较好,在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方面已处于相对较高的层面。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挖掘这部分学生的潜能,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B层次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像A层次的学生靠拢,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对于C层次的分学生来说,计算机应用基础相对较差,平时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在长期处于落后的情况下,已经对学习缺乏信心。针对这部分学生,我们要想办法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来完成正常的学习。
  3.3 教学分层
  1) 分层备课
  教师备课是分层教学的基础。按照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师在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前提下进行有目的的备课。在教学设计时,要以C层次的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为起点,重难点知识讲解有梯度。在设计课堂练习的难度时,要考虑到各个层次学生的情况。既要有简单容易操作的练习,让C层次的学生能顺利掌握,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要设计一些较难操作的练习,让A层次的学生练习,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增强他们的愉悦感。这样既能保证教学大纲和教学任务的完成,也能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2) 分层教学
  课堂教学在分层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有层次性,做到兼顾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可以以B层次的学生为基础,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同时要兼顾A层次学生和C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操作性较强,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采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混合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帮助合作学习。让计算机应用水平较好的学生帮助水平较差的学生一起进行学习,同时教师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指导,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方面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以此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素质的提升。
  3) 辅导和作业
  辅导和作业是巩固分层教学的重要手段。课堂上,学生在练习时教师要做好巡视工作,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做出及时的信息反馈。并且要重点关注B层次和C层次学生的巡视和辅导。要鼓励和表扬C层次学生提问,激励A层次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难度较低的练习可安排A层次的学生对B层次和C层次的学生进行辅导。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进步。
  作业布置也要做到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度不同的练习。在题型上可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来完成对应的作业。还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水平,并提高各自的学习兴趣。
  3.4 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是对分层教学的反馈和激励。按照学生掌握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实施分层考核。考核时试卷中可以设置必选题和附加题两类题型,必选题属于基本要求,附加题则属于较难的加分题。这样的考核方法可使A层次的学生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可激发B层次和C层次学生的学习欲望。对各个层次的学生选择适合各自的考核标准,对A层次的学生选用高标准严要求的竞争性考核,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对B层次的学生选用激励性考核,及时指出其不足和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C层次的学生选用鼓励和表扬为主的考核,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综上所述,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水平的差异,采用分层教学可以有效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质量,同时也能激励各个层次的学生向更高的層次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慧丽.以计算机等级考试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
  [2] 徐正锦.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分层教学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106,109.
  [3] 周佳.分层教学法在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求知导刊,2014(3):127-127.
  [4] 李肖宁.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3(92):67.
  [5] 关德君.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分层教学的尝试[J].辽宁高职学报,2008,10(12):44-46.
  【通联编辑:唐一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499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