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兴华
摘 要:在教育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最终作用在于教育出更多技术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所需。在培养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因为我国经济架构的改变,高职院校必须有新的培养标准。在高职教育阶段,课程与教学规划、人才培养宗旨以及培养方式等主要环节,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不足。在高职教育未来发展过程中,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拟定合乎人才需求的培养宗旨,应改革创新培养方式,真正做到学习与生产相结合,使其与社会发展相匹配,实现经济架构优化的目的。针对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文章对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研究,分析其原因所在,就人才培养方式提出可行性措施,并加以阐述。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类;人才培养
一、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及原因
(一)培养目标不科学
高等教育中,高職教育是有机的组成部分,它的作用在于教育出技术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所需。为使得学生成长为实用型的高端人才,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的知识,具备与其他专业协作的能力,拥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同时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提升其职业素养。现代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从职业需求出发,了解其所学知识架构和能力需求,在培养学生过程中,把提升艺术职业能力和艺术职业素质作为主导,落实到位,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等架构持续改善完备,从而使其能够胜任艺术类专业工作,并且在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广告设计等行业中有所建树,成为不仅仅具备一线操作的能力,同时具备管理能力的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一部分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现阶段存在培养目标不清晰的问题,并没有注重其专业特性,更没有与本地区产业最新的要求相结合。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设定,缺乏针对性,往往不考虑实际,直接套用普通本科院校的模式,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过于笼统,在专业技能培养方面,没办法掌握更多技能,目标存在局限性。在当下就业大环境下,想要更好地适应社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复合型人才是大势所趋。在现代艺术行业中,一旦人才不具备多元化的技能,就很难在行业中立足。
(二)单一、封闭的培养方式
在人的发展与进步过程中,实践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革命活动阶段,人在改变着环境的同时,自己也在这过程中完成自我改变。诸多高职院校在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阶段,实践教学一直延续着以往的知识传授方式,在课程教学中,始终以教师为主体,课堂为主阵地的方式完成教学工作。
国家对艺术类课程要求,必须有四成的课程是实践课程,这些课程脱离课本,通过实践完成。但是大部分的艺术类专业并没有达到要求,也就是说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并没有把“实践导向”落实到位,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导致理论教学没办法与实践教学在实施过程紧密结合。在职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采用教师为主体,课堂为主阵地的教学方式,与培养的宗旨背道而驰。
基于对学生艺术素质以及综合能力两方面的要求,学校采用的是知识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进步对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两者存在巨大的偏差,导致学生在专业上很难有更好的发展,思维创新也存在局限性,学生很难在职业发展变化中找到自我定位。学校在创设的课程体系中,并没有把学生职业能力体现出来,更没有付诸行动,学生实践能力很难有实质的提升,在人才培养模式中,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的要旨,更没有与本地的需求相匹配。
为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在职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现代学徒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了解劳动力市场所需,促使学生顺利就业。部分学校在进行人才培养阶段,循规蹈矩,自我封闭,不主动与企业合作培养,即便是与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也是直接架空企业,没有在课程设计以及教学实践等环节中,让企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直接导致学生即便参与实践,也达不到企业需求标准。
(三)课程内容不能与时俱进
职业教育指导思想必须发生转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坚持与社会相匹配,具备实用性,不再是被动地适应岗位,而是主动去满足社会所需,合乎岗位需求。针对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内容包括掌握专业知识,同时还需具备专业实践技能。专业知识包括本专业基础知识、理论和基本方法、行业规则以及实践标准、职业发展技能。
大部分的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现阶段实行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完全没有依据社会职业需求对课程知识架构进行创新,课程内容老旧,课程改革一直停留原地。在人才培养知识体系中,行业最新信息、知识、技术等在课程内容中没有体现出来,实际的教学不能与现代企业、行业先进技术连贯在一起,不能体现出产业发展的真正需求。同时各个课程在教学内容设计中没有进行合理优化整合,往往各行其事,学校传授的是一些行业早期的信息知识,学生一旦毕业,意味着技术、思想的掉队。
部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没有凸显出艺术类专业所应该具备的实践特征,不能与实践相融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企业参与,没有把联合培养的理念落实到教学过程中,使得教学活动完全脱离实际生产,甚至与之背道而驰。
在培养综合艺术类人才的时候,部分高职教学没能精准把握行业发展,不了解行业新标准,在专业能力、知识架构以及职业素养方面,不能与社会发展与时俱进,更没有了解市场需求以及职业发展的要求,显然无法适应社会以及行业的发展。
二、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健全人格,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学校有责任有义务把学生的思想道德品格作为培养的重心。基于现代服务行业的特性,职业教育为确保培养出技能、素质都合乎社会需求的人才,应该把教育的重点放在职业操守、服务理念、心理质素以及诚信方面,以此获得社会的认可和他人的尊重。
(二)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职业院校艺术类专业教师必须把终身学习作为目标,并且拟定计划实施到位,与时俱进获取新知识,掌握更多教学经验,在教育中敢于创新,教育思想和理念与时俱进,迎合时代发展,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把职业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整合在一起,贯彻到底,始终坚持并达成素质教育理念,持续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教师应紧跟时代潮流,学生才可以获得最新知识,掌握最先进的技能;教师只有敢于创新,学生才能做行业的弄潮儿。只有创新教育观念,才可以让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创新精神。 (三)加强就业指导, 准确定位, 明确指出高职生的就业方向
在高等教育改革创新过程中,在始终坚持就业这个大前提下,教育部提出,高职院校办学应以就业为主导,依据学校所在地区的经济以及行业发展需求,培养出与经济和社会相匹配的应用型人才,找准自身所处位置,持续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实际生产、建设、管理以及服务等需求出发,培养出满足第一线所需,具备高职业素养以及高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现代职业院校艺术类专业应该把教育的重心放在现实教育,针对大部分学生不随和、不合群、好高骛远等特性,帮助他们摆正心态,明确找工作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的正确理念。一方面,为逐步改变他们的就业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专业老师传达给学生正确的就业信息;另外一方面,就业部门开展就业形势知识讲座,邀请行业精英主持会议,同时发放资料,宣传推广就业相关的政策方针,以就业为导向并展开相关研讨,从而帮助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对现阶段的就业环境有一个客观的了解,并且在思想上找准自身位置,提升就业率。
(四)优化专业设置, 突出实用性, 明确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最基本以及最主要的要求就是培养实用性人才,只有具备应用性,才可以凸显出其职业特性。艺术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普通本科院校有较大的区别,高职教育不应该以培养设计型以及学术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进行课程设置,课程中应该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主,使其具备实用性。高职教育要求学生掌握课程知识以外的能力,学生需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掌握技术应用能力。
三、结语
我国经济架构处于持续优化阶段,在诸多产业中,文化创意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这种行业趋势下,高职院校在实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有更高标准。针对人才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必须创设出自我特色,从理论出发,与实践相结合,互相促进,才能确保培养出来的艺术人才与社会需求相匹配。总而言之,在培养艺术类专业人才道路上,高职院校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教育者在工作中,应积极主动投入到教学实践中,持续优化改革,与时俱进,在教学思路上持续拓宽,使得教学价值最大化,从而确保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善金.当前艺术类高职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87-89.
[2]冯显静.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设计史教学方法初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6):96-98.
[3]唐丽.市场导向下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策略探究[J].美与时代(上),2017(7):119-120.
作者單位: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41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