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沙地植物利用价值与植被特征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就沙地植物的利用和植被特征进行了论述,对于沙区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及牧区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沙地植物;利用;植被特征;浅析
  中图分类号:S28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830033
  1 沙生植物
  我国沙地野生植物资源比较丰富,约800余种,其中饲用植物占有较大的比例,还包括经济价值较高的药用植物、工业用植物、食用植物和固沙造林植物等。
  1.1 沙地饲用植物
  在我国北方干旱区的荒漠草原、干草原地带的沙地范围内,天然草场面积很大,饲用植物种类繁多,多为牲畜喜食的优良牧草。这些饲用植物主要属于禾本科、菊科、豆科、黎科、蔷薇科、莎草科、蓼科、十字花科、百合科、杨柳科等,这些饲用植物中既包括众多草本植物,还包括大量的饲用木本植物。
  沙地植物中的灌木、半灌木,如羊柴、花棒、小叶锦鸡儿、柠条、差巴嘎蒿、油蒿等植物,饲用价值较高,具有对干旱、盐碱、风浊、沙埋、高温等抵抗能力强的优点,并能在各种恶劣生境下生存,沙地灌木除本身具有较高饲用价值外,对保畜、维护和提高牧场生产力等方面都有良好的作用。
  1.2 药用植物
  由于沙地生境特殊,药用植物形成次生物质种类多、药效好,是有待开发的药用植物宝库。这些药用植物主要分布于沙漠、沙地、戈壁、粗沙砾质地、草甸、盐碱地、湖盆、农田边缘及石质低山等。如麻黄、甘草、蒙古黄芪、列当、苁蓉、锁阳、枸杞、多岐沙参和肉苁蓉等都是沙区特有的名贵药材,有的甚至还供出口。这些大宗药材主要集中于豆科、麻黄科、龙胆科、毛茛科、唇形科、伞形科、远志科、菊科、碟形花科和百合科等。这些著名的药用植物都是以其粗壮的地下部分为药用对象,如苷草、蒙古黄芪、赤芍、黄芩、防风、狭叶柴胡、远志、知母和苍术等。大多药用植物具有种类多、分布广、贮量大等特点。例如,人称“药中之王”的甘草,各地草原都有分布,以陕北和内蒙古鄂尔多斯、阿拉善草原上的质量最好,皮色鲜红、粗细均匀、枝头肥厚、质地坚硬、粉多筋少,被列为上等品。枸杞也是一种贵重药材。枸杞的利用价值最高,全身是宝,既是名贵的药材,又是良好的滋补剂。肉苁蓉被誉为“沙漠人参”,不仅是高级营养品,而且也是一种滋阴壮阳、补血益气的名贵药材。
  1.3 工业用植物
  沙地可供纤维造纸用的植物很多,如芦苇、灯心草、香蒲、芨芨草、马蔺、罗布麻等植物的茎、叶及各种乔木、灌木茎、树皮等。其中罗布麻是一种高级纤维植物,素有“纤维之王”的称号。可做高级衣料、渔网线、雨衣及用于造纸。
  1.4 油料植物
  我国沙地油料植物资源丰富,有苍耳子、蒿子籽、木瓜、杏仁等40多种,仅内蒙古草原产量就可达2×107kg之多,含油量一般为17%~40%,出油率最高的木瓜籽高达46.7%,杏仁含油率50%,出油率40%~50%,是国际市场上的传统商品,价值400~500美元/t。生长在沙地上的沙蒿种子不仅可供药用,而且能榨油食用,还可磨面代粮。这些油脂的用途很广,除少部分可供食用外,都可做油漆、油墨、肥皂、涂料等工业原料,其渣饼等副产品还可以做饮料或肥料,甚至有的还有很高的医用价值。
  1.5 食用植物
  我国沙地及其周边草地上的食用植物非常丰富,初步统计仅内蒙古草原就有100余种,年产量1×107kg,总价值1000多万元。食用植物有蔬菜、果品、蜜源、饮料源及其它植物。如草茴香、沙芥、沙葱、多根葱、马齿苋、灰绿黎、碱蓬、盐生草等均可作为蔬菜或凉拌菜食用。沙区更多种类的花、果实可作为食用及用于酿造业,如被誉为沙漠中葡萄的白刺属的果实、枸杞属的果实等。发菜生长在干旱的戈壁草原,是一种有高级营养的名贵菜。生长在内蒙古大草原上蒙古韭菜和沙芥。前者用来做馅,更多的是腌渍食用,后者有称“沙生萝卜”。草地上重要的果品植物有榛子、山楂、山杏、沙棘、沙枣等。沙棘果实中含有大量的脂肪油、维生素C、维生素E、绿原酸等。沙棘汁可酿酒、酿油、制作果子酱、果子羹、糕点、饼干等十几个系列的食品,味美色鲜,芳香可口。蜜源植物有山荆子、萎陵菜、草木樨、沙棘、沙枣、柳兰、地榆等,经济效益都很高。其他遍布于我国各地草原上的黄花、木耳、蘑菇、蕨菜等,不仅行销各地,深受消费者欢迎,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有很高的声誉,都是我国重要的出口物资。
  1.6 固沙造林植物
  我国万里风沙线上,在长期防风固沙造林实践中选出了许多优良的常用乔木和灌木植物种。其中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作用大、应用价值高、在草原沙地生态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灌木有:花棒、羊柴、柠条、胡枝子、沙柳、黄柳和沙拐枣;高大灌木或小乔木有梭梭、圣柳、酸刺和沙棗;高大乔木有胡杨、樟子松;半灌木有油蒿、籽蒿、差巴嘎蒿和冷蒿等。
  我国沙地自西向东分布在不同的自然地带,由于所处的自然条件不同,各沙地都有适宜于当地固沙造林效果较好的乡土植物,如草原带乔木树种有白榆、小青杨、小叶杨、油松和棒子松等;荒漠地带有胡杨、白榆、早柳、小叶杨、二白杨、新疆杨、箭杆杨等,都是我国用于沙地环境整治的防风固沙林、绿洲农田防护林、护牧林、护路林、薪炭林、速生用材林的主要树种。例如樟子松,又名海拉尔松、西伯利亚赤松、黑河赤松等,为松科大乔木。樟子松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的优良造林树种之一。大兴安岭林区和呼伦贝尔草原沙地上,分布着大片天然樟子松。解放前,由于中东铁路的修建,樟子松林得到恢复和发展。樟子松林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结实量大,是呼伦贝尔沙地的绿化明珠,也是我国广大沙地极有发展前途的珍贵树种。
  2 沙地植被
  沙地植被是一个独特的植被类型,既打上了地带性植被的深深烙印,也是具有其本身的生物学、生理学、生态学特性的一类植被类型。沙地植被可分为先锋物群聚、沙地灌丛植被和沙地森林植被。   2.1 先锋植物群聚
  通常把定居于裸露沙地上的第1批植物称为沙生先锋植物。这类植物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耐沙埋、根系强大、生活周期短,可较快形成一个较稳定的群落,有助于后续植物的定居和沙丘的进一步稳定。
  2.1.1 草本沙生先锋植物
  草本沙生先锋植物包括一年生、二年生草本沙生植物分布广泛的有藜科、十字花科和菊科的一些植物。这些先锋固沙植物的共同特点是结实量很大,借风力传播面广,遇雨即能快速发芽生长,局部可形成绿色背景。其种群结构单纯,多为单优势种“纯”群,或仅有少量其它沙生成分掺入。例如,常见的沙米有时可高达1m以上,根系可长达8~10m,密布于表层,犹如丝网;1株猪毛菜的冠幅可达80~100cm,根深0.8m。
  在多年生草本沙生先锋植物中,沙竹最为典型,其庞大的根系虽入土不深,但根幅分布宽广,地下横走的根茎一般长数米到数十米,最长能达40m左右,交织分布,可形成密集的根网。沙竹在干旱、半干旱的草原地带、草原化荒漠地带各种类型沙地的沙丘上均可分布,沙竹种子繁殖能力很弱,繁殖的主要器官是十分强大而又生长迅速的根茎系统。白草、拂子芽、假苇拂子芽、沙生冰草、莎草科的寸草苔均可形成先锋群聚。双子叶植物以根蘖型先锋植物最常见,有甘草、沙旋覆花、沙引草、牛心朴子、华北白前、沙珍棘豆、苦豆子、苦参等。
  2.1.2 半灌木和灌木沙生先锋植物
  这类沙生先锋植物主要是由豆科和菊科蒿属的一些植物组成。豆科岩黄芪属的山竹岩黄芪是高大的半灌木沙生先锋植物。木岩黄芪、塔落岩黄芪、蒙古岩黄芪、细枝岩黄芪在流动、半流动沙丘常形成高大的群聚。灌木先锋植物由杨柳科柳属、柽柳科柽柳属、蓼科沙拐枣属、木蓼属的多种灌木组成。
  2.2 沙地灌丛植被
  沙地灌丛分布广泛,类型丰富,且具有重要的防风固沙作用。代表植物有蔷薇科的山定子、稠李、欧李、西伯利亚杏、山刺玫、鼠李科的柳叶鼠李、蓼科的东北木蓼以及胡颓于科的沙刺等。沙地常绿灌丛由常绿匍匐灌木叉子圆柏构成,分布比较局限,仅见于浑善达克沙地的东部和毛乌素沙地中。
  2.3 沙地森林植被
  沙地森林植被主要包括沙地樟子松林和沙地榆树林。沙地樟子松林是山地樟子松林的延续,是樟子松林生系列的一个变形。其林相结构具有显著的草原化特征,构成了森林和草原相结合的异型景观。沙地榆树林在草原地带的沙地上一般总是稀疏生长,而多呈丛状分布,每丛3~5株,多时可达20株,郁闭度的变幅较大,故多称沙地榆树疏林。沙地榆树疏林多和沙生蒿类半灌木植被、沙地灌叢及沙生草原形成小复合体,在固定、半固定沙丘和沙平地上形成交替出现的格局。
  
  参考文献
  [1] 孙启忠, 韩建国,卫智军. 沙地植被恢复与利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55-57.
  [2] 季志平, 康博文,刘建军. 毛乌素沙区无灌溉植被恢复技术[M].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23-28.
  [3] 刘志仁.陕西榆林荒漠化防治的困境与路径选择[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27-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65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