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沙地农业:让沙漠变良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沙地农业通过农业手段变沙漠为绿洲和良田,使沙漠里种出的有机大米走向市场,带动了种植基地的农民脱贫致富。
  众所周知,钱学森晚年提出沙产业构想,并对沙产业的发展给予了特殊关注。他说:“在缺水但阳光丰富的地区,引入高新技术以及高新技术产品——新材料、信息技术等,将会出现前所未有的新产业,一个真正知识密集的农产业、林产业、草产业、海产业和沙产业将要在人类的历史上登上舞台。”
  内蒙古亿利新中农沙地农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沙地农业”)成立于2014年,注册资金1.4亿元。总部位于内蒙古奈曼旗,运营中心位于北京、深圳。公司致力于中国荒漠化土地生态还原,目前还原的荒漠化土地主要集中于内蒙古奈曼旗沙地及库布齐沙漠。此前,《农经》记者就荒漠化土地还原治理等问题采访了沙地农业创始人兼CEO滕飞。
  滕飞表示,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践行将沙产业构想变成现实的理想。除了要把沙漠变成绿洲、变成良田,“将健康安全的食物送到中国老百姓餐桌”也是沙地农业的使命。从2014年到现在,沙地农业在沙漠中确实用实践证明,向沙漠要粮是可行的,还能为解决沙区民生问题、带动老百姓劳动致富做贡献。
  沙漠变绿洲
  沙地农业始终秉承着荒漠化土地还原治理、为百姓提供纯正有机健康的农畜产品、帮扶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三大使命,让沙漠水稻、红山草猪成为通辽市乃至内蒙古自治区的新名片。
  回忆起2013年,沙米团队初到内蒙古奈曼旗沙漠时,风沙肆虐,破坏并侵蚀着田地。当地的老百姓说,奈曼旗的风一年刮两次,一次刮半年。春冬的风大得嚇人,流沙肆虐,阻截道路,本来就偏僻的山村更加贫穷。正当滕飞陷入沉思的时候,沙漠里的零星植被引起了他的注意。如果能在沙漠种上水稻,产出粮食不说,环境得到改善,当地百姓的生活质量也会提高,这将是一件泽被后世的大慈善。
  苦思冥想后,滕飞开始梳理眼前的实际情况。滕飞了解到,全国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3亿亩,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土壤污染造成有害物质在农作物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最终危害人体健康。对水稻而言,危害更甚。因为水对重金属的吸附力更强,水稻等水田农作物的重金属含量会更高。
  令人心情沉重的是,污染区多数仍在种植稻米。不仅种植的农民主要吃自家稻米,而且被重金属污染的稻米还经由市场,流到了千家万户的餐桌上。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加速进程,没有被污染过的土地少之又少。在这样的环境下,纯净无污染的沙漠无疑是风水宝地。
  奈曼旗沙漠是可种植沙漠,经专家预测,在中国大面积的沙漠中,至少存在10亿亩的可种植沙漠。这种沙漠前身是草原,经风化后变成沙漠,但是地下水极其丰富。
  沙漠不仅能种大米,而且这里比常规大米产区还多了以下四个天然优势:
  第一,源自北纬42度43度的奇迹——产区。奈曼旗沙漠位于北纬42度43度的极寒地区,此地带昼夜温差大,水稻生长周期长达160天,积温高达3200摄氏度,营养积累多,使水稻干物质多,味道更甜。每年长达6个月以上的土地休眠期,长低温期对于病虫害有很好的防御作用。另外,地里的植物纤维冷冻之后,来年能够快速腐烂成肥料。
  第二,源自古老沙漠的纯净——土壤。沙米基地位于内蒙古奈曼旗,古老的科尔沁草原包裹下的沙漠。这里从前是肥沃的草原,千百年前由于过度放牧逐渐退化成了沙漠,一直以来未被开发,远离城市和污染,从这片沙地上生长出来的作物如初生婴儿般纯净。
  第三,源自根植于心的浸润——水源。沙米灌溉用水源自发端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努鲁尔虎山脉的教来河,生态环境极为优越。水源从地底70米深处抽取而来,不仅高品质、无污染,而且富含人体所需多种微量元素与矿物质。
  第四,源自旷野大自然的清新——空气。沙米基地空气质量优于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空气新鲜纯净,天如蓝钻,从未被污染。清新的空气不仅符合国家对有机食品产区空气的要求,更让沙米成为极致纯净之选。
  滕飞心想,既然有这么大的优势,那就扎根在这片纯净沙漠,种出世界上最好的有机大米。滕飞决定发挥艰苦奋斗精神,用行动粉碎沙漠无法种养殖的质疑声。
  面对眼前几米高的、十几米高的沙丘,推平沙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为应对沙米种植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挑战,沙地农业自主研发了20多项发明专利,包括沙地激光平地机、可拆卸防渗水槽、农田灌溉分水器、沙地水井增温装置、沙地田埂护罩以及水稻节水除草罩等。
  2014年,沙地农业成功在沙漠中种出了50亩有机大米。2015年,500亩。2016年,5000亩。截至2018年,沙地农业在奈曼旗沙漠中成功种出了共3万余亩沙米等作物。
  沙漠飘出稻花香
  那么,沙漠种出的大米,与普通大米相比,到底好在哪里?
  滕飞指出,沙地农业的大米严格执行有机化标准进行种植和加工。
  第一,只施农家肥。沙米种植过程不上一粒化肥,取而代之的是用农家肥做基肥。公司几年来有机种植,采购了整个奈曼旗的牛羊粪便,仅购买当地养殖户牛羊粪这一项款项便累计超千万元。
  第二,只人工拔草。沙米种植过程不使用一滴除草剂,取而代之的是人工拔草。每年6月至7月,沙米基地会临时雇佣上百名农人,展开持续两个月的人工拔草。
  第三,只高温杀虫。沙米种植过程不用农药,取而代之的是高温晒田杀虫。沙田不补充水分,利用沙漠昼夜大温差灭杀各种水生害虫(基地夏季最高气温可达40℃,最低气温可达10℃)。
  第四,只自然晾晒。沙漠高温为自然晾晒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强紫外线直接并长期地照射可以对米收割、运输过程中夹带的虫卵起到杀灭的作用。自然风干,吃出阳光的味道。晾晒充分的稻谷,带壳存于粮囤,美味营养而持久。   第五,只纯净加工。从稻成米,贵在科学化生态加工。沙米加工过程O抛光,有效锁住更多营养。另外对米的色泽、粒径实行全自动智能化控制,层层筛选,出米率仅在50%左右。粒粒皆稀有,唯有珍惜。
  起初,沙地农业不上化肥、不打农药、不用除草剂,坚守有机种植的系列做法,连参与种植的当地老百姓都十分费解。毕竟在高低起伏的沙丘中平地种植已是十分困难,加上第一次大规模种植带来的各种未知可能性,每个人心里都打起了鼓。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沙地农业的高投入获得了积极的反响,其中,沙地农业的沙米获得了国家有机认证和“银饭”品质标准的双重背书。
  沙米种植基地做得风生水起,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慕名而来。基地工作人员表示,近两年接待了全国各地参观人数有3000余人,有效地拉动了当地消费,宣传了奈曼旗的风土人情。
  随着种植的深入,沙漠生态治理成效也日益显著。从过去的绵延黄沙到现在的满眼绿色,原来是“一年刮两次风,一次刮半年”,“风大的时候,180斤的大汉都得扶着墙走”,目前,沙漠的扩展趋势得到有效控制,降雨增加、风沙减弱,甚至吸引众多水鸟来此栖息。夏天的傍晚,在稻田边嗅着稻花香,还能听见蛙声阵阵。
  循环农业3.0模式
  滕飞指出,目前,公司通过农业种植的手段进行荒漠化土地的还原与治理,现已建立自己的企业生态圈。目前下设三大板块:第一,以沙米、沙米黄酒、甘草、紫花苜蓿、燕麦为主的生态种植板块;第二,以红山草猪为主的生态养殖板块;第三,以中米鲜稻屋为主的智农终端板块。
  并且,公司通过种植产生的沙米秸秆、稻糠、紫花苜蓿、燕麦秆饲养红山草猪;红山草猪的猪粪则通过发酵加工成有机肥料用于荒漠化土地还原;中米鲜稻屋则布局城市,为沙米和红山草猪提供销售渠道。以上三大板块有机结合,形成了相辅相成的循环农业3.O模式。
  本着生态农业的理念,沙地农业旗下一个新的产业开始酝酿。2016年,红山草猪这一生态黑猪品牌正式面市,散放养、慢生长,这种号称能“吃出小时候的味道”的黑猪脱颖而出。
  “其实,红山草猪如此受欢迎在我意料之中。”滕飞表示,位于内蒙古奈曼旗希勃图的红山草猪养殖基地,该基地紧邻沙米种植基地,这样的猪场着实少见。“希勃图养殖基地总面积达200亩(约132000平方米),可容纳红山草猪3000头,主要分产舍和运动场两部分。其中,产舍约占2000平方米,200个产位;运动场面积约占130000平方米,可容纳2600头红山草猪的自由运动,这样平均下来每头红山草猪有将近50平方米的地盘。”滕飞为记者介绍了猪场的情况。
  “红山草猪跟人一样,要想长得好,必须得加强锻炼,经常活动活动。”滕飞告诉记者,一般的猪都是圈养,圈养的猪不怎么活动,容易得病。而他采取的是散养的方法,让黑猪大量活动,这样加强锻炼,就不容易得病。尽管养殖成本较高,但放养的红山草猪由于活动多,体质好,几乎不用打针吃药,并且肉质比普通白猪更好,猪肉香而不腻,瘦肉有嚼头,味道非常鲜美。
  这红山草猪野性十足,一只猪可以平地起跳并轻松跃过1米4高的隔栏,滕飞介绍说,“红山草猪距今有8600多年的历史,出土文物玉猪龙之谜,直到红山草猪出现,才得以破解。虽经变迁和驯化,但红山草猪在外貌、体型、习性等各方面至今保有很多原始特征,翻墙、打斗、争地盘都是家常便饭。”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普通猪的养殖周期一般在五六个月左右,而滕飞养殖的红山草猪要12个月左右才能出栏。“现在我们的猪有近万头的存栏量,并且和专业的屠宰场合作,还开设了猪肉专卖店以及网店等销售渠道,全套配齐了,干起来更带劲。”滕飞说。
  然而,对滕飞来说养殖红山草猪的意义远不止如此。红山草猪喜食百草和秸秆,它的出现,为种植端产生的边角料带来了完美的解决方案,同时猪粪还能作为农家肥为作物生长提供营养和能量。这样一来,沙地农业的产业链便可以实现“沙米秸秆红山草猪饲养猪粪发酵还田 沙米秸秆”的循环经济。不仅如此,红山草猪养殖需要的劳动力大多来自基地附近居民,沙地农业还通过成立合作社的方式为贫困户提供充分就业的机会,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了,这更坚定了滕飞养红山草猪的决心。
  滕飞在采访中提及最多的当属他的合作社经营理念。沙米和红山草猪都是精准扶贫的项目,他们现在已经是内蒙古自治区级的扶贫龙头企业了。据滕飞介绍,沙米种植方面,公司把己开发的土地免费提供给当地农民成立种植合作社,公司最终回收种植产品。红山草猪养殖方面,由贫困户成立养殖合作社,公司回收散养的红山草猪。凭借这种方式,贫困户可以通过沙地农业的平台实现增收,进而脱贫致富。
  诚如滕飞所说,奈曼旗当地的一些农户都表示“以前沙子到处都是,躲都躲不开,这稻田原来都是大沙坨子,种啥啥不长,日子过得苦啊。”不断蔓延的沙漠一度令人们饱受沙害之苦,回忆起过去的日子,老百姓都不禁摇头。“治沙還能挣钱,大家特别积极。现在变成了绿洲,小日子也越来越好了,搁过去真的是不敢想。”
  百姓在脱贫致富,沙漠正变成绿洲。在内蒙古奈曼旗科尔沁沙漠地区,沙地农业的沙产业实践逐步展开,政府、企业、民众等利益攸关方多元共治的沙漠治理机制构建起来,向沙要地,治沙扶贫,经过多年实践,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共赢的道路,把沙产业推进到改造沙漠的新天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755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