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中学语文学科教学相结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段镭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三个方面谈如何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1)在课堂中巧设“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2)适当地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短线课程,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3)开展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长线活动。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语文教学;问题;综合实践短线活动;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强调自主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它打破了长期以来课堂是学生被动服从的局面,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动态教与学的框架。在教学中开设专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方式,同时在学科教学中适当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是有效的方法。
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将学生已有的语文知识应用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实践中,同时又在实践中充实学生的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学生在开放多元的环境中学习语文,健康成长。它冲破语文课堂教学的限制,走出校门,贴近学生实际,迎合学生兴趣,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因此它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值得我们老师去大力推广。下面谈一下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方式。
一、在课堂中巧设“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抓住學生的思维活动的特点,巧设“问题”, 开展有综合实践特性的语文教学活动。通过引导学生用发散的眼光,多方位地审视文章的立意、题材、结构和语言,尽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使学生对问题的答案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认识差异。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设问:
(一)点击课文的“空白处”
中学语文的许多优秀课文中常有“空白”,所谓空白,主要是指文学作品中作者为了行文简洁以及阅读审美感受的需要而未明写出的部分。课文的空白处是训练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利空间。如《装在套子里的人》写别里科夫在华连卡的笑声中从楼梯上滚下去就写道,“过了一个月,别里科夫死了。”这中间有着大片的空白,老师可以指明这些空白处,激发学生去积极思索。
(二)比较文学知识点间的“相似处、不同处”
教师可以在中学课文中的一些知识点设立问题。如对不同课文的写作背景、人物形象、语言特色等进行异同比较。我在教李清照的《声声慢》时,让同学一起赏析女词人早期作品《如梦令》,学生会发现这两首词虽出自同一位词人,但风格截然不同,就此让学生分析李清照两种不同词风形成原因。通过这一课堂研究问题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大,同时学生对诗词文化会有更深一层的认识,也提高了他们对文章的鉴赏能力。
传统中学教学向来崇尚标准答案,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传统语文课堂相比,一个很大的差异在于它以“问题”为载体,以“研究问题”为目的,并且针对同一问题形成不同的答案。这也正是语文教学提倡的发散性思维,它是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关系去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多思路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和方法的思维过程。
二、适当地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短线课程,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
以往语文课,经常是教师指导,学生分析阅读为主,整个过程缺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有些课文或者章节可以通过语文综合实践短线活动课的形式进行,语文活动课可以有多种形式展开。
(一)课本剧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的课文,如《雷雨》《茶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祝福》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排演课本剧的 剧本。有的课文可以直接排演,那就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原文,体会剧里的人物形象;有的课文需要改编,就让学生自己把记叙性文章改编为戏剧,添加舞台说明等。这些都让学生分组自己来完成。编演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课文的过程,也是语言基础得到训练得到提高的过程。排演的过程又是对学生处理同学关系、组织协调能力的一次锻炼。各角色之间的互相配合,甚至人物的着装、道具的制作、场景的布置,这些都需要学生自己去协调、沟通、解决。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参与戏剧编演的某个过程,就是充分发挥个人特长、人尽其才的过程。演出结束后,再让学生对表演予以评价、讨论,如表演是否体现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使学生在表演中获得的第一印象深入下去。课本剧的编排与表演,以寓教于乐的形式,为学生打开了另一扇窗,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二)课堂演讲
许多语文教师都开展过课前演讲活动,我们可以按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把演讲的主题系统化,让演讲的主题与生活和社会相结合,提高表达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如教完鲁迅的《社戏》之后,可以安排学生做“我的童年趣事”主题演讲;在学完苏教语文第三册第二专题《号角,为你长鸣》后,可以安排学生做“我最崇拜的人”主题演讲。还可以设计一些贴近生活的演讲主题,如“广告词赏析”“时事新闻辨析”等。演讲结束后,老师和同学一起对本次演讲的内容、语言、仪态等方面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制定好评分表,由课代表负责记录好每位同学的分数,每一个主题结束之后,对优秀演讲者给予奖励。有综合实践活动特色的演讲主题很多,可以依次开展,不仅增加了学生对课前演讲这一活动的兴趣,在班上形成演讲的氛围,同时也能够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增加学生的写作素材。
除了以上两种语文活动课之外,还可以根据教学进度适当地开展其他形式的语文综合实践短线活动课,如春联编写制作、话题辩论课等。
三、开展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长线活动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文学、文化类专题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在语文教学中有许多的知识点,只要稍微加工就可成为研究性学习的话题。如“传统节日文化”“《红楼梦》人物命运分析”“酒文化或茶文化研究”等,这些话题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学生可以以这些话题为活动主题,以同班同学为研究伙伴,以任课教师为指导教师,在课后对所选的研究主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和整理。最终对所研究的主题形成完整的研究报告。如在上鲁迅的《孔乙己》时,学生对咸亨酒店的茴香豆很感兴趣,课后可以让学生开展“语文教材中藏了多少美食”的课题研究。之后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开展“家乡的美食与文化”课题研究。通过这样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同学们对家乡的乡土文化会有更深一层的认识,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他们的文学素养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高。
不光是在学期中,在寒暑假里也可以让学生开展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语文教师可以先集体讨论,将合适的文学类研究性学习课题汇总,给学生一个参考选题目录。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课题分组研究,作为寒暑假作业的一部分,开学统一交流。假期里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开展实地调查研究活动,更适合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打破了传统语文重教轻学的模式,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引路灯。学生在这种活动中能够获取生活的直观感受,能够做到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从书本走向生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董洪亮,万伟.研究性学习活动材料与过程指导[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65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