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必须传承优秀地域文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孙希娟
【摘 要】地域文化是指反映一个地区独特的人文风貌、地域风情、民俗民情的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注重优秀地域文化的传播和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使命,它可以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彰显学校的人文之美,使学生成为优秀地域文化的弘扬者和传承者。本文从传承优秀地域文化的重要性,立足地域文化,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对在语文教学中传承优秀地域文化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语文教学;地域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0-01
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仍发挥作用,并且反映这一地区独特的人文风貌、地域风情、民俗民情、传统习惯的文化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优秀地域文化的有效传承,既可以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彰显学校的人文之美,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优秀地域文化的教化功能并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家乡历史、扩展知识面,从而热爱家乡、宣传家乡,使学生成为地域优秀文化的弘扬者和传承者。
一、传承优秀地域文化的重要性
每个民族有每个民族的文化,每个地域也都有它悠久的、源远流长的地域文化。翻开中外的教育史,他们都把传播本国文化、本民族的文化置于首要的地位。学校教育担负着传承、发展民族文化的历史责任和培育时代新人的社会责任,传承优秀地域文化更是义不容辞。
二、立足地域文化,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在语文教学中传承家乡地域文化,首先要拓展教材内容,立足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新课程实施以来,农村教师总是感叹受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课程资源匮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的课程资源。”②农村学生在学校,只从课本上了解了一些外地的历史文化,名人轶事,而教参中那些内容是遥远的东西,无法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对自己本地的历史文化却视而不见,对自己家乡的名人传记也毫无知晓。
我们的家乡临洮县古称“狄道”,虽然地处陇中山区,但却是一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神奇土地。早在远古时代,先民们就在洮河岸畔繁衍生息,创造出了瑰丽多彩的马家窑文化、辛店文化、寺洼文化。
临洮,自古为陇上名邑,丝路重镇,是战国秦长城的西起首,是古陇西李氏的祖籍地,是老子西入夷狄的唯一可考地。秦汉时期是陇右首府,唐、宋、元、明、清时代是陇右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史载周穆王西巡返京,秦始皇、汉武帝、隋炀帝西巡,汉将霍去病西出陇西经略河西走廊,博望候张骞出使西域,唐玄奘西天取经,文成公主进藏和亲,王震将军率大军西进,都在临洮留下了足迹④。
家乡临洮,是一块山川秀丽草肥水美的宜居之地。这里洮河谷地四山环抱,水北流,冬少严寒,夏无酷暑,难怪圣哲老子不远万里溯渭河而上到临洮实现“自隐无名”的夙愿。古代中原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为争临洮这块战略要地,虽多次冲突,兵戎相见,但相视一笑泯恩仇,终能长期和睦相处,共建家园。宝塔寺的晨钟暮鼓,东拱北的朝觐膜拜,衙下集的拉扎节,南屏山的花儿会,洮河边的迎神庙会,无一不折射出多民族融合、共生共荣的历史身影。
家乡临洮,是一块人文荟萃、英才辈出的育人家园。古今人才云涌,英雄辈出。把颇具地方特色的历史、社会、人文、民风民俗等方面的地域文化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把家乡的名人轶事,家乡风俗都纳入校本课程,“怀古以励志,掩卷当奋发”,让学生充分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现实文化,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树立为家乡争光的伟大心愿,不但是弘扬地域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善于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而且可以使语文教学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更具活力和开放性,学生的阅读面也会随之广阔。
三、走向课外生活,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学习丰富的地域文化,仅靠课堂是不够的,引领学生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十分必要。如当地的自然景观、民风民俗都是十分鲜活的学习内容。临洮县有发掘出土的大量彩陶,有南屏山、佛归寺、玉井峰、岳麓山、姜维墩、穆扶提东拱北等众多景观,有具有强烈宗教和艺术色彩的番汉傩舞,还有地方特色浓郁的洮岷花儿和众多的庙会、社火、风味小吃等。如果我们以“狄道颂”为主题,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搜集我县境内的彩陶文化、秦长城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民间傳说、民俗文化等资料,撰写名胜游记、实物考证记、古迹考证记等,并以演讲赛、辩论赛、主题班会、故事会等形式的活动弘扬传统文化、构建校园文化,以各种形式了解家乡、写家乡、颂家乡,使学生在充满浓郁地域文化的气息中提高语文素养。学生的语文学习领域会更宽广,学习兴趣会更浓。这样对教师来说,可以转变其教育观念,开拓其教学视野,激发其教学的创造性;对学生来说,可以改变其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建构者,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生活中处处有文化,身边时时可以学到语文,使之尽可能地吸收、品位、感悟和积累,让学生接受优秀地域文化的熏陶,从而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四、注重观察收集,加强诵读
在农村,对联、谚语、歇后语广为流传,这也是一种民间文化、生活文化。组织学生去搜集、去记录,不失为一种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农村每逢红白喜事、逢节过令,家家门上都要贴对联。这些对联内容丰富,对仗工整,书法漂亮。谚语、俗语、歇后语更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是人民群众长期生产、生活的经验总结,它用简单通俗的话表达出深刻的道理,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这些丰富的课程资源如果能充分利用,广泛收集,加强诵读,第一能增强识字能力;第二能提高阅读能力;第三能挖掘民间文化的素材。
拥有瑰丽的地域文化是我们的荣幸,了解并传承地域文化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义务。如果我们以学生的“强烈需求”为抓手,科学选择“兴趣中心”,把语文教学和传承优秀地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的地域文化会源远流长,新课改中的语文教学也会更有成效。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2]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临洮县志(1986——2005)临洮县志编纂委员会甘肃人民出版社.
[4]临洮县志(1986——2005)临洮县志编纂委员会甘肃人民出版社.
作者简介:孙希娟(1982——),女,汉族,甘肃临洮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任临洮县程家铺中学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248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