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言学视角下莫言文学作品的 色彩词语与文学作品评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路杨

  摘 要:色彩在绘画中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与抽象的概念相联系,有着许多的隐喻意义。色彩不仅对于绘画很重要,对于文学作品来说也是如此。文学世界是复杂的,不同的词包含着不同的色彩。色彩在莫言文学作品中表现得也十分明显,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色彩,更是增加语言美感、营造整体气氛、表达人物内心的创作手法,它还可以联系作品和作者的内心世界,还原出作者的创造思维,让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文学作品、欣赏文学作品。
  关键词:语言学;莫言;文学作品;色彩词语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9)07-0111-03
  对于文学作品来说,色彩词语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只有正确地运用色彩词语才能更有效地表达作者文字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人类语言是丰富多彩的,而且文学语言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目的不同使用不同的色彩词语。在文学作品中,选用恰当的色彩词语,可以为整体的文章添加美感,来提升整个作品的艺术价值。作家运用自己的语言技巧描绘世间的万物,用有诗意的词语表达人物内心世界的情感变化。不同的作家所处的生活环境、思维方式以及个人的成长经历和创作手法不同,常常对一些色彩认知的共性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些也体现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即使相同的颜色,但作者为了衬托某种气氛、营造某种氛围而运用自己的主观情感去描绘,导致不同的色彩也会产生不同的感知。当然,在这种情绪烘托的情况下,读者也能更好地去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色彩它不仅丰富了整个世界,而且在文学作品中也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语言学视角下,色彩词语的研究也被众人所关注,所以为了更好地理解色彩词语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本文试图根据莫言文学作品来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
  一、语言学视角下对色彩的研究
  人们了解这个世界,大多都是通过相似的事物去熟知整个世界。隐喻对于人们来说,是表达思想、思维认知和行为方式的方法,是通过身体去感知那些抽象事物和难以理解的事物。在这种条件下,语言就开始发展起来。作为人们去认识这个世界的窗口,感知这个世界的工具,隐喻不仅仅是语言的修饰。色彩也渐渐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可以通过对颜色的认知与人们的情感、性格等等一些特性相关联,这样就形成了颜色隐喻,是人们认知世界、情感表达的工具。
  根据色彩研究的资料,我们都可以看出基于色彩词汇系统而言,无论哪一种语言都可以看出语言学意义上的进步和基本的原则。颜色在整个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映射的作用,它可以映射其他事物而具有比喻和联想的意义,推动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人类都是通过语言来进行对世界的认知的,所以语言的范畴与人类认知的范畴是相联系的,而最早对颜色进行语言研究的是语言相对论。语言相对论对颜色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感性视觉上,同时也表现在心理和其他事物相联系方面,具有象征意义。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色彩不仅仅是一种视觉的形式,它可以与社会文化和人们的心理相联系,这样也与语言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1]。
  二、莫言文学作品中的色彩评析
  我们可以了解到色彩与隐喻的结合在文学作品中是非常重要的创作手法,它可以塑造人物的性格、营造整体的气氛,而且色彩对于莫言来说,是他文学作品引人注目的一大重要原因。研究统计表明,莫言最爱的色彩是红色,也还会用其他一些色彩来加以点缀,或者与主体的红色相对应表现出来。莫言喜欢在文学作品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视觉世界,以魔幻的写作手法在文学作品中建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色彩王国。
  莫言在文学世界进行创作的时候,就表明只是一个不愿意重复自己的人,他希望在不同的作品中运用不同的叙事风格,所以我们就可以看见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莫言也运用了不同的色彩来进行表现。在莫言的文学作品中,颜色词语出现的次数为8 534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莫言真的是一个非常喜欢运用色彩来表达文学情感的作家。莫言的文学作品中,不仅将颜色带入现实中进行描写,更多的是运用色彩词语来隐喻一个现实问题或者社会状态,来构建属于自己的文学世界。而且色彩在本质上与隐喻中的理解完全不同,但这正是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尽管有时它会突破你的认知,但你还是会在作者构建的世界里感同身受。
  莫言的文学作品之所以会在人们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因为他在文章中描绘的色彩让人难以忘怀,笔下那片红得耀眼的高粱地就像他鲜明奇特的写作风格不会被人遗忘。在莫言的文学作品中那种浓郁的色彩,以及作者大胆地运用色彩词语,构建属于他自己风格的文学世界。色彩在莫言的文学作品中就像画家手中的颜料一样,时而轻描淡写,时而浓墨重彩,让色彩与文字相连,赋予文字更多的深刻意义。在莫言的文学世界里,色彩语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将从三个方面就莫言文学作品中对色彩语言的运用来进行分析。
  1.塑造人物形象
  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知识经验的变化,导致人们对颜色的认知具有共性。比如,在中国比较传统的颜色红,它被赋予了许多美好的含义,也可以引发一些喜庆开心生气等等隐喻含义。而红色在莫言的文学作品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它不仅仅是指颜色本身,而且是带着些许暗示,暗喻着激情、爱情、性和生命力,展现的是文章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渴望,以及人物性格。莫言對色彩拿捏有度,这也是他可以塑造出许许多多不同个性的人物形象的原因,进而表现作品的主体意识。比如说在《白棉花》这篇小说中,莫言就用红色来表达主人公对爱情的幻想,以及主人公青春时期躁动不安的心情和对喜欢的人的思念,用一些鲜黄、红粉、绿、血红等色彩词语来刻画备受社会现实摧残的姑娘们。同时,用一些有颜色的物件来突出少女们对爱情的向往,而红色在文章中被赋予了青春活力,包含了美和性爱的暗示,来表现出作者对那个年代扼杀美好人性的控诉[2]。
  2.营造特定范围
  由于生长环境、教育背景、成长方式以及整个社会的环境都会影响作家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所以不同的作家会选择不同的色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也会对某种颜色有倾向性,从而让文学作品中赋予鲜明的个人色彩。色彩的隐喻是属于作家自身的,是他认知这个世界的方式。比如,在一般的颜色联想下,绿色给人一种健康向上、生机勃勃的感觉,但在作者莫言的文学作品中,这个美好的颜色被赋予了丑恶肮脏的寓意,这与作者对这种色彩独特的认知有关。在《红高粱》中我们可以看见,主人公十分憎恨绿色,因为生存环境的恶劣,导致有一些关于绿色的描写,都是十分肮脏的。“葱绿的苍蝇”“绿得发黑”等等一些与丑陋、憎恨相关联的绿色意象,突出了当时环境的恶劣以及在整个环境下生存的艰难。   从莫言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其早期的作品是以大气的红色为主,当然,绿色也在之后的文学作品中有着明显的差异。《红高粱》《红蝗》《欢乐》三部作品中,红色与绿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导致一个对立的体系产生。在《欢乐》这部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见莫言将色彩转向绿色,通过不断的绿色意象来对读者进行输入,不管是谎言还是云,不管是躯体还是仇恨,都用绿色来加以修饰。绿色在文章中是消极悲伤的一面,在莫言的文学世界里,充满生命力的绿色就是肮脏的丑陋的,一改人们对绿色的看法。
  一向将红色赋予活力奔放的莫言在另外的作品中又将红色赋予了一种悲凉哀伤的情感,给读者带来的感受不再是激情与活力,而是悲伤的情绪。在《占河》中人物的死亡用着“鲜红月亮”与“紫云”两个意象搭配,来预示整个作品的悲剧性结局。同样,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与憎恨,用红色与绿色的对立意象来表现,也是意味深长的[3]。
  莫言喜欢用自己的感觉去捕捉瞬间,从而用独特的视角将它表现出来,视觉上的夸张给人一种极强的文字风格,然后在作品中让读者通过一系列的色彩词语来增添文章的视觉效果。比如说在《透明的红萝卜》这部作品中,“红萝卜”不用任何带红的色彩进行描写,反之却用另外的色彩来加以比喻,这样烘托出整体的压抑感和文章伤感的基调,从而反映出那个时代人们的个性被扼杀的残酷现实。同样在《秋水》这部作品中,我们会看见许许多多的色彩出现,给人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来营造一种喧哗吵闹令人不舒服的状态[3]。
  3.折射人物内心世界
  在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内心活动是最奇妙的描写,它是隐蔽的且无边无际的,从本质上来说是没有色彩可言的。但其实人的面部表情就是人物内心语言的表现,很多语言描写都可以通过面部来上演,同样面部也常常会泄露人物内心的秘密,这样在文学作品中也可以揭示整个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而在莫言的文学世界中,五颜六色的色彩就是文章中纷繁复杂的人物内心。一般来说,人们对色彩的认知都源于生活、经验以及心理的认知,比如“鲜红”可以代表“流血”“革命”等等方面的意象。其实,从很多文章中我们都可以看见莫言对红色的偏爱,这也是他风格独树一帜的地方。在很多情况下,红色其实更能引起人们的冲动,是刺激人们情绪的颜色,常常带有兴奋、释放的感觉。
  在《红高粱》这部文学作品中,鲜红如血般的红色高粱激起了人们对欲望的追求,代表着那时的人类激情的生命力;而在《金发婴儿》这部作品中,火红的鸡冠唤起了人物对性爱的渴望,也暗示着一种冲破禁锢的束缚,去解放天性的意味;《红蝗》这部作品中,红色贯穿全文,作者同样借助红色来表现人物形象以及对欲望的冲动。莫言进行《红蝗》的创作时,将红色变成丑陋的象征,成为欲望的代名词。众所周知,蝗本来就是一种害虫,而在作品中红色又是一种欲望的象征,所以红蝗就是象征着人们贪婪无止境的欲望,以及揭露了人性的丑恶的面目。莫言通过这样的描写来暗示人类的恶,与动物进行相比其实人类的本性才是更加可恶的。从整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见许许多多的物件都是通过红色来加以修饰的,作者用不同一般人的眼光去看待红色,用大胆的笔触去描写红色,来揭示人性的缺失以及整个社会的沦丧。在大篇幅红色的暗喻下,营造出一种令人深思的情境,也给整个文学作品的审美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向。
  三、结束语
  在文学作品中,莫言对色彩的认知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靠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让整个文学作品都充满了色彩和许许多多的隐喻,同样也给不同的色彩赋予了新的意义。通过色彩对事物的隐喻,在文学作品中建造属于自己的色彩隐喻,这样文学作品里的色彩是抽象的,它是与传统对色彩的认知相冲突的,脱离了原本的概念,而去表达人物内心的个性,以及整个氛围的营造,到最后折射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来反映出整篇作品所想表达的观点。色彩在文学作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让作品的思想得到更好的表达,能够使文学世界多姿多彩,也可以激发读者对文章的阅读兴趣,感受文化世界的美妙。色彩词语的使用,也让莫言的文学风格在当今文坛独树一帜,独特的写作风格让读者一眼识别,更好地树立文学形象[4]。
  从语言学的视角来看,其实色彩在文学作品中不仅仅是语言本来意思的表达,它有着更多的引申含义,通过色彩的不同认知来将文学作品中的内涵进行表现。作者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观察和对事物的认知,将色彩与之相结合,让文学作品与内心的想法相联系,最终呈现出一部赋予不同意义的文学作品。色彩的表现形式也多样,不同的形式也赋予了文学作品不同的美感,不管是写实还是象征意味,都是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形式。同样,我们知道文学作品的色彩是十分丰富的,如果你想要完全解读是需要耗费时间和精力的,因为不同的语言体系、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社会环境以及对色彩的不同理解,导致色彩在文学作品中有着相当多的含义。在文学作品中表达可以是一样的,也可以是多变的,每一种色彩都代表着在这个文学作品中的引申含义,代表着那个时代的人们所经历的环境状况,也代表着一个民族对色彩的审美情趣,它是丰富多彩的,但又是各不相同的。
  莫言所处的环境对他的文学作品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童年时期的莫言处在经济萧条时期,人们都是不自由的,思想都是壓抑的,而且在莫言的童年记忆中都是充满愤怒和不开心的。这也导致莫言的文学作品所表达的都是对土地的热爱与憎恨相互交织,以及对受压迫人民的同情和对恶劣环境的痛恨。正是这些经历,才让莫言对客观世界有着不一样的看法,对色彩的运用也有着自己的审美,最终实现独特的色彩象征。
  参考文献:
  [1]张培基.英语声色词与翻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程语诗.谈文学作品中色彩词语的语言表达效果[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13—214.
  [3]才让南杰.唐宋诗词的色彩美与中国古代的色彩审美理论[J].青海社会科学,2006(5):85—86.
  [4]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253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