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问题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在分析公立医院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基础上,深入探讨了目前公立医院在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内部控制;信息化;公立医院
一、引言
医院内部控制建设是公立医院管理制度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良好的内部控制能使公立医院的各项行为更加规范,避免各种经济业务风险的发生。目前,公立医院普遍按照相关文件规定,设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在内部控制的执行过程中仍存在着组织体系不完善、内控制度不规范、内控信息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制约了其功能的充分发挥。
公立医院为实现发展目标,通过必要的内部控制措施对医院的各项经济业务的风险进行管理控制,使医院内部的决策组、执行组与监督组保持互相制约、协调、促进的关系,使医院各项内控管理制度清晰条理、分工明确,各科室之间各司其职,将医院的各项经济活动有效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为医院持续稳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目前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公立医院管理者内控意识薄弱
在当前新医改环境下,公立医院内外部环境也发生了变化,需要改变传统的公立医院管理理念,而公立医院管理层主要为医疗专业出身,缺少管理經验,对医院内部控制建设不重视,或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理解不够,认为内部控制只与财务部门、审计部门有关,对内部控制的责任主体认识不清。
在“重视业务、忽略管理”的观念影响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没有投入必要的资金、人员等,进而影响了内部控制建设的效果,使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产生问题。部分公立医院中只有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知道内部控制,而医院其他部门却对内部控制知之甚少,导致在医院中内控执行困难,使公立医院很多重要决策很难顺利进行,严重影响到公立医院的有序发展,也导致公立医院各项资金浪费严重。
2.组织系统不完整,内控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部分医院没有单设专门的内部控制部门,缺乏岗位之间、部门之间的相互制衡,内控组织架构不完善,不按规定程序办理业务的现象较为突出。部分公立医院虽然认识到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并在内控环节加大管理,也认识到内控人员的素质对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因为各种因素医院内控人员缺少,而且内部控制一直不被管理层重视,对内部控制没有全面的资金投入,导致内部控制人员没有机会得到学习培训,使内部控制人员工作能力和知识水平无法满足当前内部控制工作的要求。
3.内控制度制订不科学,内控制度流于形式,内控执行力不强
公立医院在进行内部控制的各项工作中,应该有规范的、便于执行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但就公立医院的现状来看,制订的内部控制制度不符合当前的发展需要,岗位轮换及设置制度只是制订了,但并没有按要求实施,内控的监督管理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内部控制制度只注重形式而执行力不强。如对财务、人事、医疗设备、药品等重要部门的负责人及工作人员轮岗制度不及时,容易形成不正当的利益链条。
对重要职位和关键控制岗位,没实行回避制度。如,虽然有购买票据的领用登记及用完核销制度,但是在开出票据后是否按所收取的金额入账,却没有稽核,所以出现出纳将未入账的金额大量贪污却无人知晓的情况;还有的银行出纳既担任银行收付款办理又兼任银行对账工作,没有严格执行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造成很多漏洞及隐患。
4.缺乏对内控的评价和奖惩机制
内部控制的评价工作目前有些医院是由内部控制的执行部门去做的,这就使得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缺乏可信度,影响了内控的公正性。内控缺乏外部评价,没有及时发现内控的针对性差及可操作性差、内控制度的设立没有时效性,会使内控制度只是单纯写在纸上但是大多没有执行。目前,公立医院并没有将各个科室在内控制度上的执行好坏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导致是否认真执行内控制度没有任何区别,使科室在执行内控制度上缺少积极性。
5.内控的信息化水平不高
由于信息化技术发展很快,大大提高了内控的效率和准确性,但目前医院内控还停留在落后的人力管控和传统管控方面,不仅无法提高医院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还不能保证内部控制时的准确度和时效性。虽然一些公立医院建立起了内控的办公信息模块,但其还是落后、分散式的管理系统,缺乏资源共享性、数据安全性,给内控工作提升效率和保障安全造成巨大影响。
现阶段公立医院发展处于快速变革期,大多数医院内部控制相关信息对员工没有公开,医院 HIS 系统是以医疗业务为主线,缺乏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固定资产和物资管理系统等信息模块,或是各个系统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数据资源共享,使得医院各科室之间内控信息传递不及时,不能进行有效的内控监督。
6.审计部门对内控的监管监督检查力度不够
目前,内控的审计缺少独立性,很多医院没有独立的内控审计部门,多数内控审计人员由相关的财务人员负责执行,内控审计人员并没有发挥真实的监督作用,无法对管理人员的一些违反内部控制的行为进行制止。在这种环境下,原始凭证审核签字不规范,有时白条抵库、大量坐支现金,凭证中财务手续不全等现象普遍存在,造成医院内控管理混乱,办事流程不畅,影响患者的切身利益。
许多公立医院内控审计人员专业水平较低,没有进行相关的业务知识培训,不能胜任现在内控审计发展的需求。有的医院内控审计部门甚至与其他部门合并在一起,并且在内控审计过程中因为有相关的利益牵扯使内控审计缺乏权威性,所以仅靠医院的内控审计人员难以发挥内部控制监管。
三、公立医院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措施
1.增强医院管理层对内控的认识
建设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并有效实施的重要条件,医院管理层要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只有将内控与医院的各项业务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才能使全院上下在思想上达成统一,全院高层管理人员重视内控,中层人员推动内控,全体职工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落实内控,全员一起积极行动,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内控局面,使公立医院在内控的建设中优化公立医院的整体环境,提高医院的竞争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2.合理设置科学的组织架构
公立医院应结合院内实际情况,明确其内设部门、管理层级和岗位设置权限,按照设定的目标,设置组织结构和划分部门及岗位,在提高全体员工综合素质,特别是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开展医院内部控制工作。加强部门间的牵制作用,让不相容岗位隶属于不同的分管领导。公立医院应当设置由总会计师领导的内部控制职能部门,直接由院长负责,其职责是对医院内部许多跨部门的重要决定和重要对外业务做到实时监督,及时对医院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改进以及相关岗位设置给出合理建议。
3.公立医院应加强对各项内控规章制度的建设
公立医院应建立健全规范的内控制度,建立符合内控的工作流程,做到重要环节互相牵制。在进行岗位设置时,不相容职务应当进行严格分离,并确定岗位职责和定期轮换制度。特别在对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设定多人审核监督制度以加强控制。
建立健全支出签字审批制度、医疗设备公开招标制度、年初预算的编制与预算执行控制制度,防止权利集中在个别人身上,避免因长期固定的工作岗位而造成的固定利益链,招标采购负责人必须进行定期轮换,分管院长也要适时调整分工范围,使各岗位之间能够相互监督,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
4.对内控设立评价机制,将内控放入年度考核指标
对内控进行定期评价和自我评价机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调整内控方案使其更适合本单位的使用。将各部门的执行情况放入年度考核指标中,与各部门的绩效相结合。对内控制度是否严格执行、内控在各部门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打分结果计入年度考核总分,把内控执行和每一位职工的切身利益挂钩,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的积极性,提升全员的内控执行度。
5.加快医院内控的信息化建设实现内控信息共享
医院应当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一个完整的医院内部控制系统必须拥有一套完善的信息采集、上传與信息数据分析的信息系统支撑。无论是现在医院的“ERP”“HIS”,还是“OA”办公系统,都作为连接内部控制操作的网络平台,在医院的信息系统中嵌入与其经济活动相关的内控措施和流程。避免由于授权不当,在没有经过授权审批下,导致重要业务的越权违规审批,避免给违法犯罪留下可乘之机。内部控制部门可以在医院的相关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对业务操作实行定期审核监督,用来避免授权不当等错误发生,确保整个信息系统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是安全有效的。
6.对内控工作应进行定期审计
应对公立医院的包括财务内控工作在内的各项工作进行不定期的内外部审计,将审查结果予以院内公示,并根据结果奖优罚劣。医院还应将内部审计机构独立设置,受院长的直接管理,审计的结果由院管理层共同评议。定期聘请相关内控专家或委托外部审计,检验内控审计的质量。独立的外部审计部门还能站在更为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对医院委托内控执行情况进行审计评价,提供更为合理的内部控制管理建议,增强内外部审计的协同工作,从而协助管理者改善医院内部控制管理,使公立医院的发展走向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肖裕艺.基于新医改背景下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问题分析.财经界(学术版),2018(22).
2.邹娟,杨达理,张湘蜀.浅议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困难和措施.财会学习,2018(29).
(责任编辑:王文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255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