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内涵与构建路径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时期社会发展相比过去出现了很多不同,特别是随着经济水平提升,人们对于音乐事业发展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音乐作为提升人们精神层次、丰富人们内涵情操的重要娱乐模式,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具体实践上都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但需要注意到的问题是,理论话语体系的构建对于整体的音乐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还存在着许多制约问题、需要结合实际推进做出解决。因此笔者试图整合国内外研究,结合实践积累和其内涵、构建路径工作来谈如何做好相关的建设,进而为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打下理论基础。
【关键词】音乐理论话语体系;内涵;路径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那样,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建立对于中国音乐事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不仅是音乐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引者,也是相关人士具体业务操作的重要保障所在,在实际建设中需要首先明确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具体含义,只有这样才可以继续为相关业务、以及实际建设工作打好基础。在内涵探究基础上,还需认真探索实际路径的建设方向。
一、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内涵
结合笔者的实际研究来看,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内涵大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音乐理论话语体系是中国音乐理论。这里的中国音乐理论有两层意思,第一指的是关于中国音乐的理论,它包括中国音乐理事业、历史文化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类学科、项目、事物集合,比如人类学社会学、建筑学等;第二是所有的中国音乐理论集合,包括迄今为止中国历史、外国历史中所有有关中国的音乐理论成果的集合,既包括古代也包括现代和当代[1]。
第二层内涵则是话语。话语指的是语言的表达,包括音乐事业发展中所涉及到的叙述逻辑和用词。叙述主要是结合语法句法和规律来用语言系统地表达音乐中的各项内容;逻辑则是将音乐中的词语和句子组成上下之间的关系表达出来,使得读者可以很好地把握、体会、理解其中的语义含义,用词是否恰当将会对整体的表达带来直接影响,因此必须保證足够用词准确度。
第三个内涵则主要体现在体系方面。这里所提到的体系包括层次性、关联性和整体性,在实际研究中层次性指的是不同层面的理论阐述,既包括宏观的阐述、也有中观的阐述、还包括微观的阐述,是多层次整体,是和时代的发展是相契合的,也有相互之间的推进,对音乐事业而言是重要的指引方向。特别是在新时期对音乐的宏观阐述要涉及到多个学科、比如各类历史学、美学、人类学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够将音乐的外延不断的扩展。而对于音乐艺术的中观阐述则包括音乐艺术中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既包括旋律结构、必备的基础研究,也包括乐器等方面的具体研究。微观阐述则是对具体的音乐作品、音乐会、音乐家音乐活动、音乐现象等的理论阐述。只有做好宏观、中观、微观的工作,才可以将中国音乐体系,特别是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
二、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建设的路径探索
建立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首先需要遵循汉语表达的法则和规律,也就是在实际的话语体系建设中,要和人们平日里的说话方式所遵循的逻辑相一致,必须符合汉语言的语法句法、分句一般规则等,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在逻辑上既要符合人们对汉语、对语言的基本认知,也要符合新时期人们的逻辑。但是结合笔者的实际研究整体做综合讨论、中国音乐理论界的语言表达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无论是在用词上还是在规范度上还在与群众接触的基础性上,都有提升的空间。建设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也要充分尊重中国的历史、音乐理论和文明研究理论等,要结合这些研究中所涉及概念范畴和命题,充分扩展中国音乐理论研究的内涵,只有这样,相关的理论,博古通今所运用的概念范畴才能使得业务推进相对有依据,如果只是凭空想象,那么不仅不符合历史的要求,也没有办法做传承,因此作为相关的实际研究者要重视出发点的设计,遵循汉语言的传承和创新需求。
第二,要做好自我品格的保持。结合如今的学术研究,特别是跨学科研究来看,中国音乐理论研究人员应当努力保持自我的学科品格。跨学科研究必然是新时期各类科学研究核心也是大方向所在,对于音乐学术研究而言,自然也是要重视这类趋势,努力去迎合,去体会,去适应趋势,做好学科之间的交叉,这对于学科视野的扩展有着积极有利的影响、对整体性的提升也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结合不同视角来努力提升研究者判断能力。欧美音乐学术研究界十分重视跨学科的发展倾向,在实际的研究中大体分为借助文学理论、借助古典修辞理论、运用美学以及古典语言学理论、采取多边跨学科理论等方式来提升跨学科研究效率,对于音乐理论话语体系构建的影响力提升是很有帮助的,值得我国借鉴。但需要注意到的是在实际的跨学科中,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研究成果翻译成中文时,需要准确的表达相关的含义,努力去寻求其中的内涵,而不是简单的翻译他们的理论成果。
在具体的工作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构建应当注意到相关的哲学智慧问题,这不仅是重要的思想基础,对于实践推进者而言也是重要的把握,正如国内音乐学者所提到的那样,音乐理论话语体系构建应当向着“转识成智”的方向去发展。这是著名的哲学家冯契先生所提出的学术理念,是研究众生心理结构的理论;重要性就在于结合佛教所提到的修行途径达到最终的修行成果,进而引入到学科业务中。结合着理论和新时期音乐发展的具体融合以及实践发展来看,“转识成智”模式对于实际的音乐理论话语体系构建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特别是对于整体的音乐发展知识,十分侧重研究和抽象,智慧则侧重于综合把握整体,所以“转识成智”对于音乐理论话语体系建设而言质的飞跃,告诉了工作者在实际推进中需要整体的知识积淀和对于实际音乐体系范畴的理解,只有在此基础之上做好相关的研究,才是合理的、才是能够促进音乐理论话语体系发展的、才是符合时代需求的做法,否则所有的努力都将是没用的。
在主观上想要做到“转识成智”,就必须足够的真诚,为音乐理论话语体系实际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在实际的发展外部环境方面,要努力防止其他问题、其他民族、其他音乐模式的相互制约,虽然在新时期彼此之间的融合,是大势所趋,但也要注意保持自我的民族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话语体系纯洁、充满了国人元素。再次还要努力地解放思想、消除各类的蒙蔽,特别是在思想方面要提升自我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做好相互之间的融合和促进作用,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做好相关的工作[2]。
在实际的操作中,既要吸收西方新学科理论的经验,也要保持中国文明的精神元素符号;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为我所用,特别是在概念借鉴方面要对整体的学科发展有足够了解,对整体的脉络做好相关的梳理,充分保持中国文明的精神,但是需要注意在借鉴西方,学习西方先进学术研究成果时,语言表达是重要的方面。如何做好用词方面的问题值得学者、和实际从业者继续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影响力日益深入的前提下,如何保证中国文明的内涵也值得相关学者来研究。
三、结语
无论如何在新时期努力构建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社会价值,作为相关的研究者,应当结合实际的情况和事业发展的方向,来努力地提升整体研究的效率,保证研究质量,促进中国音乐事业发展,向着新时期高层次迈进。
参考文献
[1]王娜.论融合外国经典体系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模式构建[J].大众文艺,2012(17):269-270.
[2]董郑峰.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培养体系与模式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上)——以实践教学体系与培养模式为中心[J].中国音乐教育,2018(1):29-32.
作者简介:雷嘉(1972—),云南建水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教学法和键盘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276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