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当代视野下中国城市雕塑发展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文化建设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主要对中国城市雕塑发展进行分析,了解当下我国城市雕塑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学习西方雕塑设计理念,不断完善我国城市雕塑设计方案,促进我国雕塑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雕塑设计;城市雕塑;城市环境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对艺术文化的追求愈加强烈,尤其是在雕塑艺术当中,传统的设计理念已无法满足人们的艺术需求,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不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为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我国不断加大城市规划力度,将雕塑艺术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与当下城市发展融为一体,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这是我国当下城市艺术发展的重要体现。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我国雕塑艺术发展仍存在不足之处。虽然我国在雕塑设计中融入了较多的现代元素,但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加上设计师自身能力不足,导致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出现了设计主题不明确、颜色调配混乱、与自然环境搭配突兀等现象,影响着城市健康发展。
  一、中国雕塑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近年来,我国雕塑发展较为迅速,在城市各个角落几乎都能够看到雕塑的身影,其包含了我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同时,也彰显出当地城市发展状况,体现了我国在艺术上的创新。不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雕塑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也逐渐显现出来。
  (一)中国城市雕塑发展的优势
  1.城市雕塑受到普遍认可
  我国是一个拥有强大文化背景的国家,不论是在哪一个城市当中,其都包含着独特的文化底蕴,是当地人们艺术精神的主要寄托。在我国城市发展中,不断将艺术文化融入到现代经济建设中去,并普遍被人们所接受,体现了我国雕塑艺术的价值,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为城市发展也提供一定动力。如今,各种艺术馆、文化博物馆不断建设,城市街头也能看到雕塑的身影。这些城市雕塑彰显出城市独特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看,有利于城市文明建设的发展。另外,在进行雕塑艺术设计时,将现代元素融入到传统艺术当中,能够反映出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建筑物结构特点,能够带给人们视觉上的冲击,使其更具审美价值。
  2.积累大量的经验
  我国城市经济建设速度不断加快,为雕塑艺术发展提供了不少动力。设计师可通过大量的实践,结合城市经济实际发展情况,了解人们内心真实想法,在传统雕塑设计方案的基础上不断修整。设计师还可学习西方先进的雕塑设计理念,寻求适合我国雕塑艺术发展的方向,并以长远的目光看待雕塑建设,制定合理的雕塑艺术发展目标,不断加快我国城市文化建设。不过,相比较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城市雕塑艺术建设仍存在不足之处,设计师需充分利用我国现有资源,寻找更多的设计灵感,在大量的雕塑作品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展现出不同形式的雕塑艺术,体现出城市的生机与活力。
  3.现代雕塑发展出现一批优秀的作品
  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各国之间交流密切,为许多学者提供了出国留学的机会,一大批先进的艺术设计人才不断出现,为我国城市雕塑艺术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通过在大量的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我国城市雕塑艺术发展逐渐趋于成熟,如今已出现一大批优秀的作品,像湖南长沙的《浏阳河》、广州珠海的《珠海渔女》等,这些现代雕塑作品体现了当地城市经济发展特点,并吸引了大量的国外游客前来观赏,弘扬了我国传统历史文化,使其更具纪念意义。
  (二)中国城市雕塑发展的不足
  虽然我国城市雕塑艺术发展不断趋于成熟,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受到较多因素的阻扰。在雕塑艺术的发展中,人们不只是关注其外形结构,而是更注重精神上的满足,这对雕塑设计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过,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一些设计师仍遵循传统的设计理念,加上雕塑人才的匮乏,无法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出现了雕塑作品与城市发展不相符、浪费国家资源等现象,不利于城市文明建设。
  1.雕塑發展的方向性不明确
  我国城市雕塑建设不断趋于成熟,但在实际雕塑艺术发展中,仍存在较多不足。由于设计师缺乏专业的技能培训,加上受到传统思维观念的影响,极大地限制了现代雕塑艺术的发展。部分雕塑设计主题方向不明确,无法满足现代化城市发展要求,并且占据了大量的城市空间,造成了国家资源的浪费,没有体现出艺术的真正价值。像这种雕塑作品一般都不会存留太长时间,只会被社会淘汰。因此,在雕塑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提前进行实地考察,了解该城市的发展状况以及雕塑所处位置的环境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合理的雕塑设计方案,将设计主题凸现出来,体现其存在的价值。
  2.雕塑艺术存在模仿的情况
  我国雕塑艺术发展具有几十年的历史,在其发展过程中既获得了不少的赞扬,也受到了人们的指正。考虑到经济利益关系,人们在雕塑制作过程中,开始大量模仿历史作品,并冒充真品拿去售卖,以此来获取更多利润,导致雕塑市场混乱,人们无法辨别真假。另外,雕塑设计缺乏创意性,所选原材料太过陈旧,无法凸显现代城市发展特点。
  3.城市雕塑的人才匮乏
  在雕塑艺术发展过程中,除了出现雕塑作品主题不明确以及存在模仿等现象外,雕塑人才的匮乏也同样影响着雕塑艺术的正常发展。想要完成一件雕塑作品,雕塑设计师与雕塑制作者缺一不可。雕塑设计师需进行实地考察,了解该城市的文化背景,以及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并结合雕塑建设区域的环境特点,具有针对性地制定设计方案。设计师需拥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才能设计出具有现代化特点的城市雕塑作品。不过,就目前而言,我国雕塑人才正处于严重紧缺状态,一些设计师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而是凭借多年的经验来完成雕塑设计工作,导致在实际雕塑作品中,无法真正体现出其实用性以及现代化特点。另外,在雕塑作品的制作环节中,考虑到制作成本支出,一些企业故意使用低劣的材料,大大降低了雕塑作品的质量,不利于城市文明艺术建设。
  二、中国城市雕塑发展展望   (一)唤醒公众意识
  如今,许多雕塑作品不断出现在城市广场等公共场合中,雕塑作品已逐渐成为公共景观小品,需依靠人们共同来维护与管理。在雕塑作品设计中,设计师应加强与当地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了解人们对雕塑艺术的真实想法,并将人们的意愿展现在雕塑作品当中,增进雕塑与人们之间的联系,从而唤醒人们的公众意识,让人们主动投入到雕塑作品的维护与管理中去,为设计师增加更多创作灵感,促进城市文化建设。
  (二)城市雕塑制作的平等性
  一件雕塑作品在设计以及制作过程中,需依靠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并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为支撑。一件成功的雕塑作品,不仅要有专业的设计人才,还需承担一定投资风险。为确保雕塑作品能够达到预期效果,需体现出雕塑制作的平等性。在完成雕塑作品的设计方案后,应让更多人参与到作品的评价中去,并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整,直到人们满意为止。在雕塑作品的制作环节中,应确保材料质量符合国家制作标准,并选择合适的设备,提高雕塑完成效率。利用这种方式,可增进雕塑创作者以及决策者之间的交流,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同时又能体现出雕塑创作的民主性、平等性,有利于城市雕塑艺术持续、稳定发展。
  (三)注重雕塑与城市环境的融合
  在城市雕塑的创作过程中,需注重雕塑与城市环境之间的融合。这就需要设计师在雕塑设计前要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城市的人文环境特点,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建筑结构等,将这些元素有机结合到雕塑设计中去,使其更具现代化特点。例如:城市雕塑中《深圳人的一天》就是现代城市雕塑的优秀典例,充分体现了在深圳打拼的心酸与艰难,同时也凸显了深圳大城市的发展特点。深圳的市民广场,其本身就是一个大型的景观雕塑,两个巨大的生态水池中生长着各种绿色植物,与周围建筑物完美融合,真正体现了雕塑与城市环境的艺术美。
  (四)城市雕塑的内容和形式多元化发展
  我国城市建设不断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城市雕塑艺术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20世纪90年代,我国人民所追崇的是积极向上的英雄主义精神,在那段时期内,雕塑艺术的主题也更加鲜明。不过,随着21世纪的来临,这种主题的雕塑艺术显然已经不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我国雕塑艺术逐渐向历史人物、现代英雄事迹、魔幻人物等方向发展,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雕塑艺术文化,为城市增加了更多艺术气息。
  三、结语
  在当代视野下审视中国城市雕塑发展,其具有一定优势,同时也存在较多不足。雕塑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雕塑可展现出人类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并反映出当下人们的生活状态。随着我国城市不断发展变化,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应该更加注重其精神需求,注重雕塑与城市环境的融合,凸显出其所要表达的主题,并不断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适应城市现代化发展要求,真正体现出雕塑创作的民主性、公平性原则,促进我国城市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周立正.当代城市雕塑发展的回归与超越[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9).
  [2]岳晓琴,艾勇军.国内城市雕塑规划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关于城市雕塑规划的几点思考[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持续发展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风景环境规划).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3]孙伟,袁强.地域特色及文化视角下的城市雕塑规划[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4]初惠贤,蔺宝钢.城市雕塑是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的代言人[N].西安日报,2016-12-19.
  [5]刘培翔.基于现代文化背景下雕塑艺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创新设计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8.
  作者简介:
   徐特艺,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雕塑、雕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276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