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部编版低年级朗读教学的点滴感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管佩佩

  【摘 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通过朗读,才能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通过剖析统编版第一学段语文朗读教学中“螺旋上升的能力曲线图”,本文就如何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朗读目标;低年级;朗读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1-0-02
  朗读教学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第一学段阅读阶段目标里有两条要求:(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2)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好、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那么,从第一册到第四册,是不是每篇课文都要求学生做到这两条呢?显然不是。初入学儿童的第一次朗读和经过两年正式语文学习后的朗读,要求必然是不一样的。统编教材在“朗读”能力的训练上,用课后练习呈现的方式,清晰地画出了螺旋上升的能力曲线图。
  通过罗列,我们不难发现,教材对朗讀训练的要求在逐步提高:从读准字音,读好停顿、分角色朗读到读出长句子、读好对话、读好问句,再到边读边想画面、读出不同语气、学习默读等,学生读的能力在不断提升。
  那么,我们如何去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呢?基于以上对低年级学生朗读要达到的具体目标的剖析,笔者认为,低年级学生朗读指导还是要循序渐进,从兴趣入手,在朗读中加入趣味元素,变“要我读”为“我要读”。让学生在快乐自由的朗读中,培养学生语言感知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巧用范读,激发热情
  美国心理学家梅拉列斯在研究中发现:学生接受信息的总效果=7%文字+38%语调+55%的面部表情。可见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与作品中的人物共鸣。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猴子捞月亮》一课时,教师在范读过程中,以多种音色区分角色,其中运用稚嫩的声音朗读“小猴子”的话,再分别用成熟、苍老的声音读“大猴子”“老猴子”的对白。将猴子捞月的戏剧化场面演绎得淋漓尽致。教师读完后,学生们热烈鼓掌,因为兴奋,一张张小脸涨得通红,眼神里透出了无限的向往和期待,都迫不及待地想试一试。
  再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教师通过深情的范读,传神地展现了雷锋叔叔春天般温暖的爱心。以朗读拨动学生思念的心弦,听着听着,有学生流下了眼泪。这样的朗读给学生带来的不仅是朗读技巧,还有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
  二、角色朗读,融入感情
  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童话,人物也多以动物为主,深受学生喜爱。教师可以巧妙运用角色扮演法,引导学生赋予人物真实感受,与文本直接对话,与人物零距离接触,让文字真正灵动起来。
  比如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教师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适时提示学生注意小蝌蚪与鲤鱼妈妈对话时的礼貌,与乌龟妈妈对话时的急切,与青蛙妈妈对话时的高兴、愉悦,体会母子相逢的激动场面。并鼓励孩子们带上动作、表情去读。最后请个别小组戴上头饰上台汇报表演,学生在老师的循循善诱和充分鼓励下,大胆、勇敢地表现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让孩子们在分角色朗读中理解青蛙不同时期的生长过程,并感受到其对庄稼的益处之大。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和热情。
  再如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一课,老师先创设情境,再让学生分别扮演“小马”“老牛”“松鼠”和“老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赋予人物夸张的动作和神态,将老牛的慢条斯理与松鼠的“认真急切”表现出来,换来学生阵阵笑声。这样个性化的朗读方式,尊重了学生的选择,让学生在表演读中体会到了朗读的乐趣,在类似的朗读教学中,大家都跃跃欲试。
  三、情境渲染,读中悟情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感悟少,他们很难欣赏到语言的优美和人物内心复杂的感情。此时,教师若能借助音乐的渲染,画面的感官刺激,辅以恰当的语言描述,让学生在想象中感悟文字的温度,从而通过发自内心的朗读还原文本的形象、情景。
  笔者在执教小学一年级下册《棉花姑娘》一文时,首先利用多媒体屏幕播放一幅优美的画面:绿叶映衬下洁白的棉花。教师见缝插针:这么美的棉花让你联想到什么?生思索片刻,纷纷说道:“我想到软绵绵的白云。”“我想到甜甜的棉花糖。”“我想到洁白的雪地。”……
  就在大家沉浸在这丰富的联想时,我画风一转,又播放了蚜虫啃噬棉花的画面,并插入一段旋律紧张的乐曲,学生不禁张大嘴巴,瞪圆双眼。此时,教师自然导入文本的朗读,师:我觉得棉花姑娘好痛苦。生:我觉得棉花姑娘多么盼望有人给她治病。师:真棒!你们真是善解人意的孩子。接下来让我们用朗读来感受棉花姑娘内心的痛苦和求医治病的迫切心情。在学生的朗读中,真情自然而然流露,毫无矫揉造作之感......在这个片段中,多媒体为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另辟蹊径,自然地将学生引入情境,体味出了语言文字的内涵。
  四、评价激励
  哲学家詹姆士精辟地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热情向上的小学生更是如此。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在朗读教学中,老师正面、积极的评价,诸如“你的声音可真响亮!”“你读得真流利!”“你把……的美给我们带过来了!”……老师的夸赞和期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朗读氛围。老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大拇指,一朵花,都可以作为评价激励的手段,让评价伴随朗读教学的始终,使朗读成为孩子的一种精神享受。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让语文教学摒弃教条繁琐的课文分析,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更需要通过不同形式的大量朗读,来逐步提高孩子朗读兴趣和能力,丰富语言的积累,受到情感的熏陶,形成良好的语感,增强语文综合素养。教师更要深入分析教材特点和要求,在低年级朗读教学中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开启一段积极、活跃、充满创造的心智活动的旅程。让孩子们爱上朗读,学会朗读,让朗朗的读书声在美丽的校园里环绕。
  参考文献
  [1]薛海连.《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年第4期.
  [2]俞东江.《醇味课堂:追寻如酒醇香的语文味》[J].《小学语文教学》.2016年第3期.
  [3]李吉林.《情景教育的诗篇》(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王雪峰.《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J].《小学教学参考》.2009年第24期.
  [5]李少茹.《试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学周刊》.2011年第8期.
  [6]魏明.《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J].《学周刊》.2011第12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81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