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部编版初中语文“长文短教”之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最大的特点是所选内容篇幅长。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如此繁重任务,对新老教师来说均富有挑战性。因此教师们需调整教学策略,对文章内容合理取舍,采取长文短教的方法才能提高课堂效率,落实素质教育教学。
  关键词:部编版;初中语文;长文短教
  2017年初中语文教材改革,温儒敏重视学生阅读,注重语文教学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让学生广泛阅读,学好语文。在此背景下,课时紧张问题愈加突出。教师如何删繁就简,紧扣文本精髓,在规定教学时间内高效地完成教学,聚焦文本主体显得尤为重要。
  一、 导向预习,理清思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在学习过程中指预习,预习不仅是学习的第一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还有利于文本知识的前后衔接,理清思路。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要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可见理清文章思路,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也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突破口。但课文文本过长,预习作业泛泛而谈,学生的预习便流于形式,只是走马观花式地浏览文章,甚至出现“预”而不“习”现象,最终造成低效的课堂。
  为改变先教后学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则要布置有针对性、导向性的预习作业,让学生对文章有自己的初始体验,真正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师生对话。笔者预留的作业有两项一直未变,其一是你读到了什么(包含生字词积累,文章内容概括,主旨的初步理解)?其二哪些是有疑问的(包含情节梳理,主题解读等)?学生将两题写在作业本上,老师集中学生共性有价值的问题课上讨论。导向预习任务让无目的、被动的学生转变为学习的主人。也通过此任务,学生在课外便对文本内容熟悉,理清思路,不仅节约简单的生字词学习时间,还将学生自身困惑带入课堂与师生一起探讨解疑,在解决问题中教师引导学生解决文章的重难点。在此基础上,语文教学便节约大量时间,将更多精力放在攻破重难点上,从而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
  二、 结合学情,设置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阅读同一篇文章会产生理解偏差。教师作为文本最重要的对话者,需吃透教材,结合学情后确立清晰的教学目标,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等于掌控了文章大局,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在教学过程中纠正学生错误思维,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实现长文短教的教学目的。
  《伟大的悲剧》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一篇近4000字的抒情性极强的传记长文,本文极力通过“悲剧”与“伟大”的反差去展现人物的美好品质。因此笔者将本文的预设目标为理解“伟大”和“悲剧”的含义。本文篇幅长,容量大,内容具有隐秘性。学生难以在浅阅读基础上理清思路,深情感悟,把握文章核心价值。笔者在教学此文时,课前让学生根据题目导向预习,通过检查学生的预习作业,了解他们对文章的把握程度,发现大部分学生均提出“题目中的‘伟大’与‘悲剧’矛盾”这个问题,此处恰巧也是读懂本文的切入点。因此笔者借助学生共性问题作为教学契机,将“悲”在哪里?“伟大”体现在哪里?的问题设定为本课的教学目标,拉近文本与预设之间的距离。此目标设定既结合课文的特点也符合学生实际的需求,有助于学生透过南极冒险失败事件本身,看到探险家为科学探索事业甘于奉献,英勇无畏的壮举,进而理解悲剧使失败变得崇高、伟大,水到渠成地带领学生掌握文章主旨,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目的。
  三、 找准主线,集中发力
  长文可教内容丰富,任何教师不可能通过一个文本将语文所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目前有些语文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仅重视字词句的深层挖掘,直接上升到文章主旨,从此结束文章教学。此种支离破碎地剖析文章内容教学方法,学生无法从整体上理解文章,更不可能将方法延伸至课外自读文章。为摆脱此现象,教师应做到有的放矢,明确课堂的主线,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设置,聚焦主线,集中发力,带领学生洞察全文,挖掘文章主旨,以达到深入理解文章的目的。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的《台阶》一文表面写台阶,实则写社会底层劳动者的父亲。因此将分析父亲形象作为文章的主线,才能窥探到文章的中心。学生在充分预习后便能迅速准确定位父亲的形象,父亲的形象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建造房屋前,台阶低时父亲是低眉顺眼、老实厚道、渴望被尊重。第二阶段为建造房屋,有了九层台阶父亲高兴却变得不自然。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作为突破口,追問为何奋斗大半辈子建好房屋的父亲却不自然了?学生通过文章中父亲闪腰后怅然若失的样子,发出一句感慨父亲老了,便体会作为社会底层劳动者的父亲,劳动才能体现他的价值,而此时父亲身体不适,年纪渐长,已不能像从前那样劳动,失去精神寄托。即便九级台阶增建好,也只是外在形式上的变化,内在精神却荡然无存。找准文章主线,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逐渐学生发现并揭示文章主旨,便可在有限时间内高效完成教学内容。
  教无定法,但也有一定的教学规律。以上的教学方法将文本、学生、教师等因素考虑到教学范畴内,推敲文本,巧设目标,删繁就简定位教学主线,围绕清晰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更大程度地在学生深入文本基础上做到长文短教。
  参考文献:
  [1]董菊初.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8:23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2.
  作者简介:
  王露,江苏省苏州市,胥口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71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