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路径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农村经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探讨了农村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发展农村经济的对策,以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困境;对策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5-0071-01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2019年起,国家开始统一规划建设新农村。当前,农村经济水平距离“生产发展、生活富裕”还有一定差距。基于此,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如何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1]。
  1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困境
  1.1  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
   (1)农产品质量不过关,品种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日常生活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当前农产品供给质量、数量无法满足市场的要求,造成供求失衡。
   (2)市场信息获取不及时。由于信息传播渠道不通畅,再加上很多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农民无法及时获取相关信息,造成农业生产存在滞后性。
  1.2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
   目前,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如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普遍不高、农村道路差、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等。其中,水利设施不完善是导致种植成本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地区近年雨量较少,需要进行人工浇灌,而水库、河流、湖泊与农田灌溉沟渠连通不畅,导致灌溉成本提高,降低了农民种植农作物的效益。此外,山区交通不方便,运输车辆效率不高,无法及时运送生产资料,导致山区农村地区生产效率较低[2]。
  1.3  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
   多数农村地区的教学设施及师资条件都远远落后于城镇,导致农村学校教育水平较差。此外,当前农村中很多未成年人辍学到城市打工,这也是造成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低的重要原因。
  2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路径
  2.1  政府支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当前政府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但由于我国农村地域广阔,政府资金用到全国各地也只是杯水车薪。必须采取适当措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如开展标准化生产、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规范等,提高农民种植收益。由于部分农产品库存过多,可以通过工厂加工的方式进行处理,或者由政府、当地龙头企业牵头,将农产品推广到外地,实现农产品外销,降低库存造成的损失。针对供需矛盾,我国应合理规划农业生产结构,调节各类农产品的种植结构和生产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3]。
  2.2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新农村建设包括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其中,水利工程对农民来说至关重要,完善的水利工程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基于此,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维护现有的灌溉渠道,设计和建设雨水收集设施,实施污水管道修复等水利工程,保障农田灌溉渠道畅通。
  2.3  发展农村教育
   教育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也是推动农村经济建设的重点。很多农民认为读书无用,导致很多年轻人在义务教育阶段就辍学打工。对此,国家必须重视农村义务教育,为农村教师提供更多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教学,提高农村地区的师资水平。
  2.4  发展乡村旅游业
   农村旅游是新农村建设的新举措。通过发展旅游业,可以有效促进当地村容建设,改善落后面貌,拓宽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既可以由当地政府牵头,也可以独立经营,以农家乐、采摘园等方式开展。
  3  结束语
   想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需要政府牵头进行农业供给侧改革,确保农村经济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还可以从美化村容、发展乡村旅游业等方面入手,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娅.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7(4):22-23.
  [2]张聪.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7(10):240.
  [3]徐國爱.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强化办法浅析[J].农技服务,2017,34(3):19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27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