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济宁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分析了濟宁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指出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
  [关键词]济宁;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1 济宁市现代农业发展的背景
  济宁市从原来单一的产量增加到如今的保质保量,推动农业转型和升级。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和调整,全力推进“双安双创”工程,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力措施,加快建设质量安全监管有效机制。
  济宁市加快新旧动能的转换,加快发展农业新六产。济宁市明确提出了新时期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将工作任务目标精准定位,向农业高水平发展迈进。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聘请农业高层次的人才组建专家团,争取国家农业项目和专项资金,推动济宁现代农业发展;出台了农业新六产的发展项目,重点打造曲阜慢城休闲旅游创意之城等新六产试点项目。
  济宁市积极开展农村综合改革,加强相关领域的技术指导,确定了工作的方式方法,总体工作推进顺利。
  济宁市实施可持续性的农业,将全市的绿色农业发展提升了新的高度。积极开展各类环境污染的防治。全市的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和综合利用率显著提高,济宁市的大气环境和空气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济宁市进一步加强生态循环农业和绿色农业及其示范的项目推进建设,批准了认证上百个市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科学合理选址上千处的位置用于大中小型沼气工程的开工建设。
  济宁市积极做好农业服务工作,以更好的方式服务现代农业。依靠农业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的强力措施,建立一套农业信息资源库。依托济宁市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和农业物联网合作,加快农业的更新换代步伐,引导市内农业龙头企业朝着国家级的标准建设。发展好这些科技服务项目,有利于打通“三农”相关领域与科技服务的最后障碍。
  2 济宁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在乡村振兴和新旧动能转换的时代大背景下,济宁市深入贯彻“三农”领域的发展新思维和新理念,始终坚持走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结合济宁市的“三农”基本情况,探索摸索多种形式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以农村改革为核心,作为前进的驱动力,济宁市的农业各项工作较之以往取得了不俗的表现。
  2.1 粮食生产及加工业快速发展
  济宁市在全国范围来看,粮食产量较大,是名副其实的粮食生产大市。近年来,济宁市持续深入推进粮食绿色产品建设,建设了粮食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区,充分推广应用示范区内绿色增产模式,全市粮食产量常年稳居全省前列。
  2.2 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
  济宁市拥有多家食用菌生产企业和食用菌加工企业,并且建有相关的食用菌生产基地。济宁(金乡)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区大力发展光伏食用菌产业;鱼台县毛木耳大棚栽培在全国技术领先,现在已发展到上万m2的生产规模。
  2.3 现代种业集聚发展
  全市建成多个商业化育种中心和600万m2以上标准化商业良种繁育基地。全市首批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探索发展“加工品种专业化、专业品种基地化、基地种植标准化”的订单农业,与种植大户、合作社、其他企业共建基地,市场占有率及带农增收能力持续提升。
  2.4 农业示范园区迅速发展
  以建设济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抓手,积极打造农业发展新名片。泗水曾荣获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称号,是济宁市唯一入选县市。“十三五”期间,济宁市提出启动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项目建设。
  2.5 农业品牌高端化步伐加快
  济宁市有多个农业品牌列入省级品牌目录,已得到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权威认证。全市范围内拥有多种指标体系的优质特色农产品认证;曲阜推广特色农产品种植,深受普通老百姓的喜欢;金乡、泗水、邹城等申报 “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嘉祥曲阜蔬菜、金乡食用菌、邹城中药材产业被列为省级高效特色农业发展储备项目。
  3 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济宁的现代农业目前的发展状况相比较以往,取得一定程度的进步,但济宁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产品商品率要远低于现代农业要求的硬性指标,发展现代农业任重道远。
  济宁现代农业与农业经济规模相比,发展仍存不足,占农业经济总量的比例低,对农业发展的贡献亟待提高。农业投入长期严重不足,农村和农业的人力资源开发滞后,农村劳动力受制于环境限制,受教育程度低,文化水平不高,农民收入水平较低,无法购买农机设备,造成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还停留在较低水平。农民缺乏与外界的沟通,难以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农村缺少高素质的农业人才,农业科技创新停滞不前,电子商务普及不全面,缺乏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农业信息网络还不发达,基础设施落后,数据库规模小,共享性差,信息传播具有时滞性,利用率也不高。农民由于受文化程度的制约,没有条件和能力及时从网上获取信息,也没有能力对市场信息进行分析和辨别,因为农户的文化素质较低,不能有效了解农产品的互联网信息,对互联网等方式的即时信息掌握不及时,由于这类信息的不对称,使农户在进入市场后,交易成本和市场风险无形升高。
  济宁市农业集约化程度还比较低,人多地少、人均资源不足、农业技术装备水平相对较低。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不够大,劳动力结构变动滞后于产值结构变化。因为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的社会保障不完善,相关体系也不健全,多项保障服务始终没有及时解决,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更是因为长久的城乡二元分割的因素,未能享受和城市居民相同的社会保障待遇;城市缺少对其的保护措施,需要健全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服务。
  4 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
  4.1 加大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还应注农村道路、水利等方面的建设,逐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积极争取政府农业资金补贴,用于农民的农业机械化工具的购置补贴,使农具装备及时有效地更新换代,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4.2 發展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农业主导产业
  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是新时期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面向济宁市的农业支柱龙头企业,以强化现代农业园区基地平台建设为抓手,围绕济宁市优势主导产业,加快推进特色农产品创建,实行产业化经营,并且做好社会化服务,强化落实各项措施,合力推进,构建形成富有生机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4.3 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农产品市场化是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的特征之一,它不同于传统农业。关于建设现代农业,它的内在要求就是建设行之有效、层层推进的市场体系。要对农产品市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好地二者相结合建设,同时进一步推动生产资料市场和农村消费品市场建设。一个地区的农业组织化程度的高低,将决定如何构建新型农业经营和及其相关的服务体系,农村金融体制相对滞后,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刻不容缓。农村的土地流转机制不够健全,这需要结合当地情况因地制宜,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农民组织化程度,将农民增产又增收摆在首要位置,激发济宁市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
  如何建设现代农业、强化农业基础?摆在当前的迫切需要就是要增加农业资金投入。政府应该主动出台相关政策,建设相应的农村专项扶持资金,金融部门要给与优惠的支持力度,对于具有特色鲜明、市场规划好、影响力强的龙头产业,更是要重点支持,将金融支农的服务效果最优化。
  4.4 加大科技投入和践行创新理念,实现绿色发展
  创新是当前现代农业的发展根本出路,要对农业科技体制不断地深化完善,要保证农作物的高产优质,推进高标准农田的建设。
  要推进绿色发展模式,就必须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将农业废弃物回收循环,进行资源化利用,在济宁市范围内进行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培育优质的农产品。
  加大农业科技资金投入,吸引先进技术和科研人员来济宁市发展现代农业,增强与农业高校的联系,联合培养高端济宁市农业人才,设立高校驻济宁市就业服务单位,扩宽高校农业人才在济宁市的就业渠道。加强农村社区的农业实用技术的普及宣传。
  4.5 完善农村基础教育,鼓励农民返乡创业
  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还很落后,需要相关的政策扶持和人才引进,增强农村地区的教育师资力量。通过一系列下基层的普及宣传等方式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针对农村的劳动力,展开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人员的职业技能。通过完善相关就业创业优惠政策,积极鼓励济宁市农民工返乡创业,给予资金和政策的扶持。
  [参考文献]
  [1] 卢健鸿.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的有效途径[J].农技服务,2015(11):27.
  [2] 宁强.论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的有效途径[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799-801.
  [3] 韩长赋.加快发展现代农业[N].人民日报,2010-11-22.
  [4] 柯炳生.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若干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07(02):18-23.
  [5] 李燕凌,汤庆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其战略对策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6):644-645.
  [6] 张伟.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与对策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3(8):198-199.
  [7] 干经天.关于现代农业的认识[J].上海农村经济,2007(1):7.
  [8]王东阳.现代农业的产业属性和发展要求及其前景分析[J].农业展望,2007(1):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14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