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高等院校继续教育发展趋势的相关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何雪叶
[摘 要] 随着国民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对教育的需求也更加强烈。在终身教育的社會背景下,艺术类高等院校在发展过程中注重继续教育的发展,不仅可以满足社会的教育发展需求,也可以促进自身的长效发展。因此,从艺术类高等院校发展的作用、困境、途径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其研究发展趋势,旨在为艺术类高等院校继续教育发展提供一点建议。
[关 键 词] 艺术类高等院校;继续教育;终身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2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6-0196-02
当今社会,人们对艺术教育的需求更加强烈。艺术类高等院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其自身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继续教育作为艺术类高等院校面向大众的一种艺术教育方式,符合人们对艺术教育的需求,将社会实践与艺术人才培养相结合,打破了传统学制艺术教育的限制,提升了人们的艺术专业水平,彰显了艺术教育的持续力与教育价值。目前,我国艺术类高等院校在发展继续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教学理念滞后、教学实践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严重阻碍了艺术类高校的发展,为此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可以使高校发展过程中脱离困境,寻找到一条新的发展之路[1]。由此可见,探究艺术类高等院校继续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十分必要的。
一、艺术类高等院校继续教育发展的作用
继续教育一词来源于国外,其最初的目的是让更多人能够接受教育,从而起到促进教育发展的作用。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已经开设了继续教育学院,充分发挥高校教育资源,让更多人能够获取教育资源,起到宣传的作用。艺术类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国民艺术文化水平的提升,而且带动了其自身的发展。鉴于此,继续教育的发展对艺术类高等院校与社会是一项互惠互利的教育政策。
(一)社会文明新风
继续教育的发展已经相对比较成熟,对社会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已经被社会所认可,并形成了一定的教育体系。在我国改革开放早期,国民文化水平不高,部分在岗工作人员缺乏获取专业知识的渠道,但继续教育的发展为国民专业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渠道,有助于我国终身教育理念的践行。此外,继续教育不仅是一种专业水平的提升,更加提升了人们的综合素养,如社会道德价值观念、人文综合素养等多个方面[2]。艺术类高等院校继续教育秉承了艺术教育的绝大部分的特征,借助艺术的渗透培养人们的审美观念,让人们在学习艺术、欣赏艺术的过程中,开拓人们的艺术视野,使其感受到生活的艺术和乐趣,对人格的形成大有裨益。与此同时,持续的艺术继续教育也会培养人们的艺术思维、创思维、行为举止。通过大数据调查,人们在持续接受艺术继续教育,在生活中的工作方式与生活态度也会受到影响,将积极向上与追求生活乐趣的态度带到生活当中,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社会文明之风。
(二)提升教育水平
继续教育的主要对象为已经步入社会的人员,帮助这部分人员提升原有的知识水平,从而达到更新知识体系、提升综合素质的目的。此外,我国早期高校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就业率为主,教学过程中功利性过强导致艺术教学存在着“重技能,轻人文”的现象,学生在步入社会后,虽然在短期内就可以迅速适应岗位工作需求,但在后续的创新、发展、提升过程中反而成为了其掣肘。艺术继续教育可以有效改善这一现状,不仅满足人们在就业时的技能需求,更能够在其从业之后,弥补人文艺术素养的不足,全面提升人们的整体教育水平。鉴于此,继续教育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为走出校园的人提供新的教育机遇,打破人们教育水平瓶颈,从而起到提升国民教育水平的作用。
(三)完善课程体系
纵观世界继续教育的发展,可以看到继续教育在高校教育发展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因此,我国艺术类高等院校发展继续教育是高校艺术教育的进一步延伸,将高等教育覆盖整个社会社会范围,发挥艺术高等教育的最大教育价值[3]。鉴于此,艺术类高等院校应该大力发展继续教育,让课程体系更加完善,为社会提供更加专业化、系统化的高等教育服务,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艺术继续教育发展经验更加充足,教学水平也不断提升,从而真正地让继续教育成为艺术类高等院校课程体系的一部分,扩大艺术高校的社会影响力。
二、艺术类高等院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困境
(一)教学理念滞后
继续教育虽然属于艺术类高等院校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共享教育资源。但在实际艺术教学过程中还是有着较大的差距,继续教育更加注重的是艺术技能上专项教学与艺术综合素养上的教学,紧扣社会艺术从业需求。艺术类高校本科、研究生教学则更加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深入探究、艺术基本技能[4]。此外,大多数艺术类高校都将本课、研究生的教学作为核心教学管理,继续教育始终处于边缘发展地位,本身并没有系统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直接沿用高校内部本课或研究生已有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案。由于教学理念的滞后性,导致艺术类高等院校继续教育发展十分缓慢,此种模式下的培养模式显然无法满足社会人士对继续教育的需求,也很难融入实际就业环境中。
(二)教学实践不足
由于教学理念的不足,导致艺术继续教育实践研究不足,缺乏足够的教学特色。另外,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教学实践不足的现象,教师直接将本课教学内容提炼,更加注重理论知识教学。艺术类继续教育由于其学习主体的特殊性,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迫切地希望找到知识与实践、知识与社会的连接性,但如果教学的内容与人们的需求落差过大,没有展现出艺术继续教育的价值,使艺术教育脱离社会。长此以往,必然会弱化已有学生对艺术的学习兴趣,导致生源锐减。艺术类高等院校的长效发展离不开教学实践,只有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的探究,才能够全面提升继续教育学生素质,发挥继续教育的价值。 (三)师资力量薄弱
艺术继续教育专业教师的教师主要来自艺术类教师,相比于社会上的一般社会培训机构师资力量更强。这里所说的师资力量薄弱,指的并不是教师的学历、数量以及常规教学经验,而是在艺术继续教育专业上存在着教学经验不足的现象[5]。但在大多数高校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将更多的精力放置到学术研究与本科学生、研究生的教学当中,导致对艺术教育教学模式研究上的不足。此外,艺术继续教育与本科、研究生的教学有很大的差异性,需要高校教师具备足够的社会艺术教学经验,这对高校教师而言是项挑战。因此,艺术继续教育即使背靠艺术类高校教学资源,却依然出现了师资力量短缺的现象。
三、艺术类高等院校继续教育发展的途径
(一)改变传统观念
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更好地指导教育活动的开展。为此艺术类高等院校在发展继续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扭转教学观念与发展观念,加强对继续教育的重视,认识到继续教育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为社会输送大量的理论与实践兼备的艺术人才,践行国家所提倡的终身教育理论[6]。例如,艺术类高校可以将继续教育纳入常规教学计划中,并结合学校艺术继续教育的发展状况,制定适当的教学策略。同时,学校也可以多次组织高校教师到企业中宣传艺术文化知识,让高校教师认识到学校发展继续教育的决心。
(二)提升师资力量
艺术类高校继续教育上师资力量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经验上。因此高校一方面可以通过奖励机制的形式,鼓励高校教师主动参与到艺术继续教育教学模式研究当中,由被动的教学转化变为主动的教学研究,提升内部的教学师资力量。同时,艺术类高校在发展继续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借鉴职业教育的发展经验,从企业当中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加入继续教育团队当中,从而构建一支双师型教学团队,提升师资力量。
(三)加强实践教学
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高校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小组活动、社会活动等多种方式加强实践教学。同时校内也可以成立艺术专业工作室,承接简单的艺术设计相关项目,以实际工作项目作为实践教学的素材,结合社會艺术发展趋势,真正地提升学生的艺术能力[7]。此种教学模式对高校教师本身也是一种锻炼,能够促进其专业实践水平的提升,更好地指导本科、研究生的教学活动。
(四)加强院校宣传
艺术类高等院校继续教育发展离不开生源,为此艺术类高校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下应该做好宣传活动,向社会展示高校在继续教育各方面的优势。例如:艺术类高校可以将继续教育纳入官方网站当中,增加艺术教育的品牌效应;同当地的媒体进行合作,在电视频道、报纸、网站上开设专栏宣传与艺术课堂教学扩大高校的影响力。此外,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高校可以将网校与继续教育的发展融合唯一,扩大二者之间的宣传、教育、师资综合效应,带动双方的发展[8]。
总而言之,在激烈的高校竞争环境下,艺术类院校在发展继续教育的过程中应该目光出长远,从大局出发,改变传统的发展与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质量,招收更多的生源。只有如此,艺术类高校继续教育才能够真正促进高校发展,实现社会文化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昆.艺术类高校绩效评价研究:以南京艺术学院为例[D].江苏:南京理工大学,2016.
[2]崔维.高等院校继续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魅力中国,2019(1):220-221.
[3]陈明平.浅谈高等院校成人继续教育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J].现代职业教育,2018(25):137.
[4]王晔.新形势下高等院校继续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长江丛刊,2018(24):211-212.
[5]高治军.普通高等院校成人教育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境和实践:以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为例[J].求知导刊,2018(16):74-75.
[6]周园.艺术类高等院校继续教育发展探析[J].北方音乐,2017,37(1):238-239.
[7]杨彬.高等院校继续教育服务区域经济问题及策略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14):225-226.
[8]周东.地方高校继续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探析[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8(6):15-19,35.
编辑 武生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85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