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课程工作页开发和实践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罗超
[摘 要] 工作页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文本。在此,根据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探索、工作页开发实践及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优化工作页的几点建议和思考。这有利于增强工作页的指导性、可操作性及教学适用性,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关 键 词] 工作过程;课程改革;工作页;课程目标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5-0150-03
当前,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一体化课程改革成为全国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热点和重点。自2009年国家人社部推行一体化课程改革以来,全国二十余所职业院校承担了31个专业的一体化课程改革和试验,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为规范一体化课程开发,国家人社部颁布了《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编制指南(试行)》和《一体化课程规范开发技术规程(试行)》两个课程开发标准。然而,由于一体化课程开发本身的复杂性(不同院校实训设备各异、知识技能整合序化、工作页结构层次、教学设计与工作页的融合等),很难设计出一套指导性强、通用性强、可操作性强、符合教学实际需要的工作页。众所周知,工作页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材料,是帮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工具,其宗旨是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工作[1]。工作页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一体化课程改革实施的成功与否。在此,结合参与国家人社部电梯工程技术专业一体化课改的学习、交流、探索以及工作页开发实践,在学习兄弟院校课改宝贵经验及总结工作页在实际试验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优化工作页设计、开发的建议和思考,供一体化课改同行交流、学习、参考和借鉴。
一、一体化课程工作页开发、实践的思考和建议
(一)工作过程概念在一体化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倡导和实施的一体化课程开发和一体化教学组织流程根源于德国联邦职教所(BIBB)的“六阶段”工作过程模型(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等六个普适性工作程序),这在多篇文献中均有提及[2-4]。国家人社部颁布的《一体化课程规范开发技术规程(试行)》中明确指出:“工作页是依据学习任务的工作过程逻辑编制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文本[6]。”从上述文献资料可看出,来源于实际工作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流程,是隐性串接学习任务设计、鱼骨提取知识点和技能点、工作页开发及教学组织实施的主线,同时也是隐性粘合学习任务中所有显性、隐性知识和技能的主动脉。通过基于工作过程逻辑的工作页的学习,学生可以亲历完整的工作过程,获得工作过程知识,达到国家人社部《一体化课程规范开发技术规程(试行)》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6]的近理想状态。
从文献资料和课改实践来看,工作过程的概念贯穿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始终,是一体化课程改革的主动脉和基本逻辑主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的分析应以工作过程为主线。(2)学习任务的分析、设计以及知识点和技能点的提取路径应以工作过程为主线。(3)一体化课程工作页的开发、编制应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即工作页知识和技能的整合应以工作过程逻辑结构为基础,编制的工作页目录结构呈现工作过程的逻辑结构。关于基于工作过程的工作页整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在文献《一体化课程工作页整合知识点和技能点的逻辑结构研究——以〈电梯定期检验〉工作页开发为例》中有较详细的阐述[7],在此不再详述。(4)一体化的教学实施过程应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来组织实施。(5)一体化课程的过程评价体系应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来评价实施。鉴于以上原因,一体化课程开发的关键是对学习任务工作流程的详细梳理、分析分解及深刻认识,这在多篇文献中均有体现[8-13]。
(二)工作过程与完整工作过程的思考
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开发实践和体会,德国联邦职教所(BIBB)的“六阶段”工作过程模型应按工作过程逻辑加以细化、分解,形成完整工作过程的基本逻辑,对一体化课程改革更具实际指导意义,但两者并不对立和矛盾。“六阶段”模型具有普适性,是对各类真实工作过程的高度归纳和高度抽象[5],适用于各行业大多数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结构。但是,由于它是一个高度归纳的普适性工作过程结构,不具有真实工作任务过程的完整性。文献[4]指出:“行动导向的“六步”是人类理性处理任何工作或事务的基本步骤,是对人类工作过程的高度概括,但是这“六步”在具体工作任务中,会体现为各具特色的工作过程。”文献[5]指出:普适性工作过程是对各类真实工作过程的高度归纳和高度抽象,它包括“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个工作环节,总的来看,真实工作过程则具有差异性、具体性、真实性、变化性和情境依附性;典型工作过程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具体性、真实性、稳定性和情境依附性;普适性工作过程则具有非常高的一致性、抽象性、普遍性、稳定性和情境无关性。
从上述文献可看出,对基于某个真实、具体工作任务的“六阶段”过程模型仅具有宏观性的框架指导意义,没有具体的、针对性的实际指导意义。因此,针对某门课程的一体化学习任务及工作页设计必须回归到“完整工作过程”的概念上来。关于“完整工作過程”的论述,在文献[7]中有详细论述。文献[7]中指出:“完整工作过程”是工作过程“六阶段”模型结合真实、具体工作任务的再细化、再分解”。对来源于真实、具体工作任务的一体化课程学习任务设计及工作页的编制,完整工作过程更有具体的、针对性的实际指导意义。完整工作过程整合工作页中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体现了工作过程逻辑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及层次性,更具可操作性。 (三)学生学情是工作页开发的前提基础
课程工作页的开发必须考虑课程开设阶段学生的基本学情。这里的学情主要指学生学习课程时所处的层次(即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等,对应职业成长中的不同阶段)、思维特点、认知规律、前导课程、后续课程及平行课程开设等情况。学生学情对工作页开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的不同层次决定了工作页中学习任务设计方式的差异。文献[11]指出:“生手的工作任务是简单的、片段的、技术的、封闭的;高手的工作任务是复杂的、全面的、管理的、开放的。”(2)学生思维特点的不同决定引导问题设计的方式不同。初级工的引导问题应简单、直观,相对封闭;高级工的引导问题应相对复杂,具有一定的开放性。(3)前置、后置及平等课程对工作页设计的影响。对于前置、后置、平行课程的设置考虑,主要避免工作页设计过程中出现大量知识和技能与前置、后置及平行课程间产生重复,也可避免工作页的设计中出现大量其他课程内容的冗余。对于课程内容的冗余重复可通过不同课程间鱼骨图比对来发出并排除。(4)学生学情的不同,决定了工作页设计时知识颗料度的大小。初级工阶段的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偏弱,知识颗料度相对较小,知识点和技能点排布密集,多以相对封闭的客观题呈现。高级工阶段的学生,由于有前置课程的学习,知识颗料度相对较大,知识点和技能点设计相对“粗大”,多以开放性主观题呈现。知识颗料度的大小随学生层次的提升、知识的增多、思维的成熟程度逐渐增大。(5)工作页的开发必须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一般的认知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外围到核心,从形象到抽象。从认知规律可看出,课程工作页中不同学习任务之间的序化、排列,应呈现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排列方式,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文献[11]指出:学习任务之间呈现平行、递进和包容三种关系。此外,由于学生更多以形象思维为主[13],因此,工作页中引导问题的设计应尽量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直观化,以动手的方式行动化。能动手实践的尽量动手,在实践学习中逐渐积累、内化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四)职业能力是工作页开发中应始终关注的问题
工作过程是指个体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过程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工作过程是“综合的”,强调工作过程具有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维度,它是技能、知识和态度整合的载体,是三者的集成。工作过程的综合性体现职业能力的培养不应只关注专业能力的学习,更应注重关键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塑造。对于关键能力的分析,文献[14]中有详细论述。当前,一体化课程学习任务的设计和工作页的开发,往往只关注或重点关注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关键能力的培养,这应引起特别重视。
(五)工作页教学实践后的教学化修改建议
1.工作页应考虑教学组织的便利性,以基本教学单元适当划分内容
当前,我国大多数学校均采用2学时为一个基本教学单元的教学组织形式。工作页开发、编制时,应考虑当前2学时的基本教学单元,适当将工作页内容划分,以便于教学的组织、实施,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穿插评价环节,做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评价。当然,结合一体化课程实践教学较多的特点,基本教学单元以2学时为主,难以实施一体化教学。为此,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基本教学单元可在考虑方便教学组织和实施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基本教学单元的学时数(4~8),并以此来划分工作页内容,这既体现工作页内容的层次,也有利于一体化教学的组织、开展及实施。
2.工作页中引导问题设计的建议
(1)复杂综合性问题的分解和化解
工作页中引导问题的设计必须考虑知识和技能的难度、复杂度及综合度。对复杂的、综合的、难度较大的知识和技能,应对知识或技能进行有序分解,或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进行化解。如多媒体动画、微课、PPT课件等,以直观化的方式展现问题知识和技能,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2)引导问题设计应考虑答案的查找范围
引导问题的设计应避免以下问题的出现:(1)学生通过各种学习材料找不到引导问题答案,或者找到的答案虽意思相近,但却出现多种答案的情况。严重时,找到的答案是错误的。此问题常在使用互联网作为工具来查找、学习工作页引导问题时出现。(2)学生花较长时间找到引导问题答案,耽误了教学的进程。为此,一体化工作页引导问题的设计应考虑引导问题答案的查找范围,还应考虑学生完成引导问题可能花费的时间,避免用时过长情况出现。引导问题设计时,建议要么限定问题的查找材料,如一体教学资源包,要么在问题中设计带有提示的答案查找的范围。一般情况,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学习资料杂乱性、问题条案的不唯一性等情况存在,在教学过程中,不建议学生过多依靠互联网作为工具来完成引导问题的学习。
3.课程目标、任务目标、学习活动目标的统一和契合
工作页开发、设计时,应考虑课程目标、学习任务目标及学习活动目标的契合及有机统一。课程目标是宏观的、概略性的。学习任务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再细分,学习活动目标是对学习任务目标的再细分。通过三种目标的细化、分解、融合及契合,达到具体化课程学习目标的有机统一。此外,由于一体化课程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是工作页,在开发、设计工作页时,必须将各层次的学习目标整合到工作页的引导问题中,以实现学生学习完课程工作页时达到融会贯通课程目标的教学目的。
4.评价机制与工作页的融合
评价是工作过程六阶段模型的最后阶段。评价机制必须结合课程目标三个目标(即课程目标、任务目标、学习活动目标)进行设计,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评价:(1)学习活动评价。学习活动评价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过程性。通过学习活动的评价,及时纠正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总结、优化。(2)学习任务评价。学习任务评价体现任务目标及工作成果完成情况,是学生学习完一个学习任务的基本评价方式。(3)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是对学生掌握整门课程情况的终结性考核。课程评价应具备一定开发性、復杂性及综合性,以检查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的情况。实际教学过程中,评价过多、过复杂,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教师大量的时间被评价工作所纠缠。评价过少,又不能真实反映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评价点设计时,可采用评价核心知识和技能、关键社会能力来减少评价点。也可采用师生共同完成评价的方式来进行评价,减轻一体化教师的教学工作量。通过评价机制与课程三个层次目标的融合设计,科学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结束语
工作页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文本,是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在此,根据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探索、研究,工作页开发实践及工作页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优化一体化课程工作页的建议和思考。这有利于增强所开发工作页的指导性、可操作性及教学适用性,对编制一套符合专业课改需求的工作页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建超.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引导文:学习工作页(单)的开发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5):74-78.
[2]吴全全,闫智勇.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范式的内涵与特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5):57-64.
[3]朱晶,王國明.教学做评一体化:电类专业实训课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4):32-36.
[4]易艳明,石婷.德国行动导向教学理论基础、组织模式与设计原则再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7):57-65.
[5]吴全全,闫智勇.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范式的内涵与特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5):57-64.
[6]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一体化课程规范开发技术规程(试行)[Z],2013(4).
[7]罗超,樊伟.一体化课程工作页集成知识和技能的逻辑结构思考[J].职业教育,2019(6).
[8]陈义华.服装制作与营销专业一体化教学工作页开发再探索[C].中国职协2015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中册),2015:3720-3730.
[9]金凌芳.基于完整行动序列的工作页开发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4):19-22.
[10]姜大源.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结构逻辑[J].教育与职业,2017(13):5-12.
[11]姜大源.论高职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1):1-6.
[12]吴漪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改革的经验梳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4):65-67.
[13]姜大源.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J].新课程研究(中旬),2012(11):5-7.
[14]高宏,高翔.对我国职业教育中关键能力研究的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8(6):69-73.
编辑 张 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89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