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曼利 邓景泉 吕小莲 刘雪朋 刘邦

  摘 要:针对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知识点抽象,实践性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能力均不理想,及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提出从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观念,灵活运用网络资源等方面进行教学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改革;优化教学内容;网络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是机械及近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互换性和标准化的含义,能用公差与配合及表面粗糙度等相关知识对常用零部件的精度等级和配合关系进行合理的分析设计及标注,并掌握常用的包括长度、圆柱度和直线度等基本测量方法。由于该课程知识点较抽象,实践性又较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灵活运用能力均不理想,学习积极性也不高。此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需求,高等教育大力倡导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为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就该课程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提出一些个人心得体会。
  1 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观念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的特点是名词术语、标准项目、抽象概念及符号代码较多,[1]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以学生被动接受为辅,并结合多媒体课件加板书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能将较多的理论知识传递给学生,但降低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往往并不理想,极易造成知识混淆,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这一主体,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此外,该课程涵盖内容也较广,知识点应用灵活,而且实践性较强,尤其体现在设计类和工艺类课程中,因此,要达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首先应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及主动思考能力等的培养。
  对于教学内容,教师应在课前上做好以下几点准备:首先,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及教材重难点,合理设置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本门课程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有什么样的特点,要达到什么样要求,进而对整本书有一个初步了解,对学习本门课程有一定目标;其次,仔细阅读教材,并对教材内容进行提炼和整合,构建适宜既利于学生理解,又适宜教师讲解的知识体系,并研究如何最好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最后,搜集学科前沿动态,让学生了解学科目前发展状况和应用前景等,展现本门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实际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新时代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多采用引导式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适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并帮助其答疑解惑,避免盲目学习。基于互换性课程与生产和生活联系较紧密,教师可以日常生活当中相关示例巧设问题,如灯泡、手机充电器坏了该怎么辦?机器上的螺钉、螺母坏了又该怎么办?进而引出与此类似的互换性概念的理解;又如小学时期教科书上的一条条小学生守则是用来做什么的?从而引申到本门课程中的标准和标准化的概念;再如生活和工作中有没有对温度、长度和角度等进行测量得经验?科学源于生活,以常见的生产和生活示例引申到理论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再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合理引入工程中的实际案例,组织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对其进行分析、讨论,以此来锻炼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最后教师对问题每组的回答进行总结,并结合课程相关知识点对该实际案进行讲解,对重难点知识进行剖析,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并能活学活用。
  2 建设网络课程
  随着“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通讯工具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传统教育与互联网不断交汇融合,[2]教育资源从封闭到开放共享,教育机构不再是原来单一的“学校+老师”,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通过手机、电脑等通讯设备观看和收听来自各个学校或者培训机构的公共课程。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首先应当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依据课程特点,合理利用现代化网络教学工具,在教学过程中科学规划教学内容,并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合理制定CAI课件。例如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上传课件、大纲、视频、试题库等,建设和完善网络课堂教学系统和检测系统,实现学生课下也能随时查阅课件、做习题和观看视频,加深对所学内容地理解;针对互换性课程概念多、难理解且易混淆的特点,利用多媒体以图片或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在实验前对所要做实验做到心中有数。
  3 提升课堂教学基本功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技能,从教学语言到教态变化以及教师自我修养等都是教师应当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对提升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语言是人们传递思想和文化的媒介,而教育教学过程就是教师通过言语向学生进行传道、授业和解惑的过程,教学语言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相对于初高中教育,大学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相对较少,因此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并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广泛学习、不断摸索和时时总结,学会在不同的时间,针对不同的学生,都能合理运用富有教育性的语言,简练、精准、有效地传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
  教师不仅要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要不断解决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互动不足,忽视学生主体性,上课缺乏激情和教学目标不清等。教师应在课后及时总结和反思课堂教学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听取来自学生,同行和专家的反馈意见,并及时做出改正,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4 改革考核方式
  该课程以往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三项,一般平时出勤率高,实验报告认真完成,期末认真复习备考,大多数学生都能顺利通过考核。然而,从实际应用的角度看,在后续有关课程学习和实际工作中,许多学生对配合和公差等级的选用依然很困惑,不知道如何根据经济适用的原则选择配合制,不知道如何对不同的零件选取适宜的公差等级,只能对着书本或者其他参考资料照搬照抄,不考虑是否经济和合理。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不能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说明以往教学和考核方式存在一定问题,为了达到理论与实践相融和相通,除了以往考核方式外,针对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在理论和实验教学过程中分别增加了不同的考核方式,并将其与考试和出勤一起纳入最终考核结果当中,目的在于锻炼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和实际应用能力。
  对于理论教学:(1)每讲完一个知识点,相应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抢答,以此考察学生听课态度,回答积极性,以及对知识掌握情况;(2)课后预留思考题,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展开讨论,在下次课堂上每组选出代表对问题进行阐述,教师则依据每组回答结果给予不同的加分,同时也可以此为话题,展开此次课程内容的讲解,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3)学期结束后,要求每位学生写一份与生活或者生产实践相关报告。实验是教学环节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3]对于实验环节:(1)实验课前把实验大纲交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出可行性实验方案,并在实验课上进行演示,针对方案较合理以及实际动手能力较强的组别在实验成绩上进行相应加分;(2)实验以三到五位学生为一组,依据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并结合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对组内不同成员给予不同分数等级。通过上述方式,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也得到了明显加强。
  5 结语
  通过上述教学改革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对于提升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堂教学效果有显著帮助。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进行创新、实践、总结、反思和改进的过程,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知识,作为新时代教师,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斌久.“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9,38(03):117-118.
  [2]叶明全,陈付龙.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与实践.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3]王中伟.我国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育研究,2015(31):165.
  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项目(2019cxxL095),(2019cxxL098)
  作者简介:刘曼利(1992-),女,汉族,安徽蚌埠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机械设计与制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601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