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惠芬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课堂时间的限制,却总让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仅仅是教和学的关系,“填鸭式”教学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所以,教师须得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的创造性思维。运用引导质疑,分析引导续写,培养求异思维,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去思考问题等方法,在日常的教学中逐渐培养和发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可以使学生有更好的发展。分析引导续写,开拓多种思路。引导学生质疑,诱发创新意识。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求异思维。
  关键词:阅读教学;训练;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36-0122-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6.114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提高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教育界日益关注的焦点。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让学生追求唯一的所谓“标准答案”,久而久之使学生思维具有依赖性,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势,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尽可能地为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一、分析引导续写,开拓多种思路
   (一)分析人物品质
   在我们所学的课文中不难看到,作者描述某个人时,大多会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及动作等反映其内心世界。这就给了我们教师创设情境的机会,也给了学生合理想象的空间。如《跳水》一文中,描写船长在看到男孩走上桅杆顶端,命悬一线时,作者对他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虽简短,但却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了船长沉着冷静,处事果断的品质。所以,对本文的教学,可让学生抓住这一主旨,体会船长的沉着,果断的品质特点,想出其他让孩子脱险的办法,经过讨论交流,分析了这些救法的不可行之处。最后达成共识,还是船长的办法好。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和学习船长的品质及性格特点。
   (二)引导模仿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所以,我们要想让学生质疑,且会质疑,教师必须先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如教学生《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学习春天这一段时,我只出示了这样一道思考题:“春天的小興安岭都有什么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学完这段后,后面三段引导学生模仿老师设疑的方法,自己质疑。一会儿,学生们便不约而同地说,只要把思考题中的“春天”依次换成“夏天”“秋天”“冬天”,每段主要应该解决的问题就有了。这样让学生模仿老师设疑的方法质疑,在头脑中贮存设疑的相似块,为学生今后自己质疑提供了基础,避免了学生质疑满山跑的陋习。
   (三)补充结尾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借助教学重难点,锻炼学生说写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例如教学《穷人》一课时,最后一个自然段写桑娜忐忑不安的把西蒙去世的消息告诉丈夫,以此试探丈夫的态度。渔夫表示必须把孩子抱回家抚养,并催桑娜快去,这时,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他们的生活会怎样?两家孩子又如何相处?这些作者都没有写,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基于此,我便引导学生,结合他们从书上、电视上看到的有关情节,给结尾加上合理的想象。
   二、引导学生质疑,诱发创新意识
   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维,常有创新。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旺盛期,他们好奇心强,而好奇心又产生求知欲。所以,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求知欲的亮点,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并结合预习,教师鼓励学生从课题、课文内容、从含义深刻的句子、从课后思考题中提出不懂的问题。在学生充分质疑的基础上,教师把学生提的问题归纳梳理成几个主要问题,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有助于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和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三、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求异思维
   创新意识,确切地说不是在“学会”中形成的,而是在“会说”的基础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在设计好教师“引”的前提下,要十分注意学生的设计。
   如学完《称象》一课,我先让学生们说说,如何能够在没有先进的称量仪器的古代,称出一头大象的重量。在学生充分的谈自己的办法之后,开始分析曹冲的称象办法。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对称象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对曹冲的聪明才智有更深的了解,我给学生用课件演示了曹冲称象的整个过程,还让两个同学给大家亲自演示。之后,让学生再说说,刚才同学们想出来的办法有没有可行又有效的。经过讨论,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曹冲小小年纪,却有过人才智的天赋。也使学生在由发散到集中的认识过程中,经历了一个自信自得的创新过程。学生围绕一个目标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求异想象,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思维。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像为他们传授了一把开启创造之门的金钥匙,教师只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新思维的因素不失时机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空间,使学生得到发展,有所创见,掌握规律,便可帮助学生在创造的天空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姚俊芳.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新课程,2017(3).
     [责任编辑 万淑蕊]
  作者简介: 陈惠芬(1972.11— ),女,汉族,甘肃临洮人,小学高级,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41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