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创新是人类社会不断走向文明的阶梯,是促进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动力引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途径。物理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排头兵,经过无数科学家通过大胆的设想,一路披荆斩棘、勇于攀登,不断攻坚和突破科学的堡垒与瓶颈,创造出新的科研成果和发明,对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仅是素质教学的宗旨和目标,更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114-01
创新是国家和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是国家繁荣昌盛的根本保证。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不能仅仅依靠学习前人的先进思想,利用前人的科学成果,而是要通过大胆的创新去寻求突破,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为人类谋求福音带来便利,为推动社会做贡献。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的。初中物理作为一门应用性极为广泛的基础学科,广泛地应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不遗余力地去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努力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为社会塑造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本文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以培养初中学生物理创造性思维为宗旨,探讨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使用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构建和谐、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人的思维方式,往往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已经初步形成,每个学生由于从小受到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接受的教育理念不同,因而造成其思维方式不尽相同,在面对同一事物时,每个学生的理解和见解截然不同。在传统物理教学中,一些教师对不同的知识点,仍习惯千篇一律地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容易引起学生内心抵触造成厌学现象的发生,往往达不到实际教学效果,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教学目标背驰而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揣度学生的内心意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积极构建平等、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提升学生学习的欲望,化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索,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大脑感官神经,在思考的过程中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意识,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大气压强》时,教师课前先导入生活常见的事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师:大家家里炖排骨时常用哪些煮饭的灶具呢?生:煤气灶、电磁炉、电饭锅、电压力锅。师:哪个炖肉最快呢?生:压力锅。师: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压力锅做饭最快呢?今天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大家想不想一起探究?学生的好奇心被点燃,激发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同时,明白压力锅的工作原理:高压锅能够产生高于生活大气压的压力,能让水产生高于平常不能达到的温度,水的温度越高,传热给食物的速度也会加快,因此食物就更容易熟了。
二、利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物理具有灵活多变的特性。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依据不同的知识内容,巧妙地设计教学方案,灵活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推陈致新带给学生新的体验,使课堂充满活力、妙趣横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为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条件。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如物理实验、视频资料、名家讲坛等等,设计最佳教学切入口,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同时提升教学的质量。例如,在《密度和质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先抛出问题: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每一种物质的密度都不相同,那么如何测量不规则固体物体的密度呢?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当讨论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和拓展:任何理论都要通过实践来检验,我们今天做一个小实验,测量不规则固体物体的密度。教师让几位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教师静观一旁适时做引导。要想测量密度,先用天平或者弹簧秤测量物体的质量,这个很容易做到,最难的就是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①先在量筒中装入一定量的水,记下水的容积。②将物体放入量筒中完全浸没,前后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的差就是物体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密度=质量÷体积,从而使学生完全理解和掌握密度的概念。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一切发明和创造,其本质都是源于质疑。物理科学的发展历史表明,许多物理原理和定律,都是科学家在问题的驱使下,通过坚持不懈的研究、大胆实践和尝试,在无数次的失败中总结经验,从而发现正确的科学结论。由此可见,质疑往往是解决问题的良好开端,是一切发明创造性活动的起点。在以往传统的物理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完全按照教师的教学思路循规蹈矩地开展,通常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学生解答不出来老师统一规范答案,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对知识内容也是一知半解形不成完整的系统,一旦离开教师的引导遇到稍微有难度的问题,往往束手无策,思维打不开。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用赞美的语言、欣赏的目光去鼓励学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带着浓厚的探究欲望去解决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去追根溯源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通过积极为学生创造质疑问题的条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带着疑惑去思考、探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思维创造能力得到逐步提升。
总而言之,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目标的有力保证。中学生作为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是祖国建设的新生力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伟大而艰巨的使命。物理学科是学习其它自然科学的基石,是推动科技进步的源泉和动力。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肩负传授知识、解惑排难的重任,更重要的是要积极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积极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索、勇于攀登,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未知之谜,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为社会培养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艳.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J].理科考试研究,2014,21(12):49-50.
[2]陈慧.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學中提问的艺术[J].才智,2016(5):65-6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68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