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小艺
摘要:目前中小学教学存在着“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课堂为什么会出现耗时多、收效低,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这一“吃力不讨好”的尴尬局面呢?
关键词:有效 趣味 体验
有效课堂的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运动,特别受美国使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技能评价运动之后,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驗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所谓“有效”,就是指教师在新的教学思想指导下经过一段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所谓“教学”,由教师引起、维持、指导或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所有行为。
后现代主义教育的师生观:课堂教育中,师生之间通过沟通达到“和解”,教师充其量是一个“节目主持人”,而非教授。传统的教学、现代的教学、后现代的教学类似于传统的建筑、现代的建筑、后现代的建筑。传统的建筑(如:故宫)象征皇权、权威、四平八稳、方方正正、金碧辉煌、统一。现代的建筑(如:高楼)象征现代、理性、有效、立体。后现代的建筑(如:鸟巢、水立方)象征艺术、充满幻想、令人深思、神秘。
展现灵动有效的课堂,提高学生的素质,那么在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呢?
作为老师,我们要创设各种情境和利用多种手段,想方设法积极引导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结合本人在这一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个有效课堂策略。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享受学习之乐
新课导入是关键,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从一个小故事或一段音乐再或者设疑导入,由故事中的问题迁移到生活中的事例,这样会使学生学起来更有兴趣,不但起到了“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效果,反而学起来更得心应手。
德国有一名学者有过这样一个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吧,但当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的汤肴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教学情境和知识,就像汤和盐的关系。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而知识则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显得有声有色。因此,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够从复杂的现实情境中去捕捉知识,能够整理和概括信息。通过创设教学情景,使学习与生活相联系,以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促进课堂的有效教学。
二、趣味点缀,让学生享受知识之乐
交流展示是整个课堂的主旋律,学生的动应贯穿于整节课堂的始终。有效课堂的模式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点缀趣味、学习体验、引导探索三个指标有机统一起来,从而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这三个指标内在的统一性,相互关联,相互约制。有效课堂的教学要求提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探究者、体验者、合作者、表演者,是课堂的真正主角。可见,学习体检在有效课堂中的重要性。它是学生学习的灵魂,积极的体验和态度会促使学生乐于学习。并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这是一句启发式的一句名言。教育不仅是给“予’,更是给“欲”。
三、引导探索,让学生享受攀登之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想象力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引导学生探索,使学生享受攀登之后成功的乐趣。在指导学生做课堂练习时,首先建立起使每个学生在做题中都有把握获得成功的条件,即给他们一些铺垫性的容易做出来的问题。然后预先告诉学生,将要给他们一些难题,而实际上还是他们力所能及的题,事后,当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信心有所增强,从成功中得到了喜悦,从而产生了再想做题的愿望后,我再给他们一些稍有难度的题,有时可给适当铺垫,使大部分同学再次成功,变枯燥被动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激趣乐学。这种做法对增强学生自信心起到极好的作用。
总之,要打造一节有效课堂,真正做到减负高效,就需要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巧妙导入,创设情境,使学生则乐在开头;以趣激之,点缀趣味,使学生则乐在其中;引导探索,浅入深出,使学生则乐在其后。善教者,能使学生脸上有笑,心中有乐。课堂上生动活泼,高潮迭起、情趣盎然,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能力,而且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达到事半功倍成效。有效课堂一定会成为学生的获取知识的天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48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