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程薇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教育界也把核心思想作为最热门的中心名词,在小学语文课堂实践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教师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为小学语文的教育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核心素养;课堂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根据中国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大部分语文教师开始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并把它定为语文教育发展的大体方向,在实际教学中也偏重于核心素养。而这么重要的一个单词具体的概念又是什么呢?各位学界专家对此没有统一的结论,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一致性:语文的核心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要求,除了基本的读写思的理论和能力,还强调更高境界的文学审美,文化和思想上的价值追求等等。作为前线的教师,应该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总体语文素养的培养,这不仅是为了满足教育标准要求,也是为学生美好的未来打下基础。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
(一)核心素养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必备素质
随着现如今社会各方面的飞快发展,我国逐渐形成了知识经济的大时代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个人的学习能力与竞争力画上了等号。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不仅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各学科的关键,也是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重要根基。小学是一个人良好学习以及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很可能决定学生未来在社会中的生活以及个人的终身发展,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现今社会背景下提出素质和知识同等重要,要求教师要发挥自身作用,确保学生不仅应具有扎实的知识还要有个性品格。提出这一要求的初衷是为了学生个人的发展。从个人发展的角度而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聚焦核心素养,发挥优秀文学作品的教化作用,使得学生核心素养得以形成与提高,这对学生未来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二)核心素养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化方向
新课程的改革正在热烈进行,新制定的课程标准也成为了语文教学实践的方向,不仅要求学生语文知识技能的掌握,还需要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脚步从未停止,在当今环境下教育重新进行了定位,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未来发展将紧紧围绕这一主题。语文课程教学不能够再受某种蹩脚的理论和方法所支配,应当建立新的理论思维方式。找准方向,避免面对繁纷复杂的教育陷入发展的盲区。
(三)核心素养是语文老师教育的责任和使命
为了满足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老师也要改变自己之前传统的授课方式和教学理念,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自己教学的重点。在新时代中,老师需要肩负起教育优秀下一代的伟大使命,培养强烈的责任感,在尊重学生个体独特性的前提下,辅以适当的引导和启发,用科学的方法传道授业。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还是学生能力的促进者,教师应当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用心经营自己的教育事业。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教师应当注重从整体上把握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方向,面对任务应当学会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观察和处理问题,为培养学生比较稳定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与能力付出自己的努力。
二、当前小学语文实践课堂存在的不足
(一)教育目标制定不突出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相关要求,但是教師却未真正顺应素质走向。核心素养是否能够形成与教师存在若大的联系,这是由于教师掌握了一定的权力,学生的学习总要依靠教师的引导。现实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战略思维受限还未从传统的思想中脱离出来,错误的思想会引发错误行为,最终导致教育目标制定不科学、不合理。另外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核心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是在事关教育目标制定上缺少长期谋划,往往会把语文课程目标当作课堂教学目标,这样的目标未免过于宽泛,完全不符合实际情况。
现代教育观提出教师应当从原有的注重教育者转向注重受教育者,要求教师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教师没有对如何引导与评价课堂主体进行深刻论述,教师仍然没有将关注点放在学生身上,目标制定完全遵照自身意愿。这样的教育目标实际上带有较为浓厚的主观色彩,不具有适应性。现实语文实践课堂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
(二)随意附加导致必要的教学内容缺失
语文教学活动是一种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教师面对教学任务显得过于急切,盲目求新求多。教师错误地认为只要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改变教学内容就能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和核心素质之间的关系。这样一来语文课堂就会逐渐脱离正确轨迹,本末倒置、喧宾夺主的行为严重影响课堂质量。
(三)教学方式缺乏多元性,课堂吸引力不足
教育本身就是一项双边活动,只有做好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语文课堂才能够凸显课堂教学的价值。然而教师在计划设计、内容选取方面没有参照学生的兴趣、爱好,难以获得学生的认同。教师选取的内容需要具有一定的深度,但却得不到理想的效果。学校虽然进行了数字化建设,但是由于教师不愿意运用多媒体,仍采用最为传统的讲述法,语文知识本就枯燥无味,单一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越发兴致缺缺。现实语文课堂如同一潭死水,毫无生机可言。长此以往,学生会产生厌倦、趋避等倾向,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三、关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践方法
(一)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识和人格的双重修养
从事语文教育多年的权威老师于漪说过一段话,主要强调了教师要学会激发学生本身对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良好的起点会让学生更能接受学习,而不是把它当成一个任务。这也就说明了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兴趣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语文知识自然不在话下,而文学修养、审美情趣这些比较高层次的东西也不再是梦想,而是真正能够实现于日常生活的,通过努力就能够达到的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师在课堂实践过程中的精心安排。抛去传统的老师讲解学生听记的上课模式开展微课教学。老师可以在教新课之前,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网络搜索、查阅书籍等相关的资料,分成小组整理,在上课时让各小组上台讲解演示,并让不同的小组之间交流合作,在必要时加以引导等等,这在无形中会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宽他们的视野,而且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认可,自觉自愿地去学习掌握,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识和人文修养。
(二)课堂与课外知识积累相结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是一方面,还需要能够引导学生真正有效地走进课本,理解知识。在实践的课程教学中,老师可以合理运用经典篇目的吸引激励作用,在苏教版的课本中,文章是经过层层挑选,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名人佳作,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诵读,挑选精彩段落让学生背诵记忆,让学生学习这些文章中的优美词句以及高深的文章立意,潜移默化中,就增加了学生知识的积累量,更好地理解,感知语言,甚至运用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在朗读背诵这些经典文章的过程中,学生也能更好地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无形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其语文核心素养
叶圣陶老先生作为文学大家,曾经说过一段话,写诗作文并不是单纯的为满足学习、工作、生活的需要,更多的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想法。而写作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的重要体现方式。所以,老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让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欢,愿意去写文章。比如组织写作、交流读书笔记,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等等,多元化的手段是培养学生写作热情的重要方法,需要老师在实际教学中研究实施。
四、结语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课堂实践的顺利进行是老师和同学共同努力的結果,相互配合相互交流,老师应该注重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发明研究更加有效有趣的教学方法,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在文化积淀、文学素养以及情趣风格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发展,让学生有一个光明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刘江.浅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J].教育专区,2016(5).
[2]胡晓蓉.浅谈小学语文如何针对核心素养教学[J].学报周刊,2015(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49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