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职学校医用化学课程教学的反思与优化路径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曾珍

  【摘要】医用化学课程在中职院校目前现存的教学体系中占据显著的地位,因此中职学校针对该学科亟待予以改进与优化。然而从现状来看,很多中职学校针对上述课程教学并没能达到最优的完善性,而是表现为课时较少并且欠缺教学实效性的弊端。由此可见,中职关于医用化学课程有必要开展综合反思,并且给出该课程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中职学校  医用化学课程教学  反思  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48-0212-01
  一、中职学校目前的医用化学课程教学状况
  首先是陈旧的医用化学传统教学模式。在目前看来,仍有很多中职生倾向于认为医用化学课堂充满了枯燥性,甚至对于该学科课堂表现为厌倦心态。这主要是由于,中职教师在该学科的授课中仍然仅限于讲授医用化学的有关原理,但却并没能借助实践手段来激发同学们的探究热情[1]。
  其次是忽视医用化学的学科实践。很多中职学校由于欠缺必要的医学实验场所以及各类实验器材,因此教师无法引导中职生开展医用化学领域的相关学习实践。究其根源,就在于上述中职学校本身欠缺资金与其他教学资源,从而局限于僵化并且狭窄的课程教学思路。除此以外,很多中职学生也并没能认识到医用化学实践对于自身的重要意义,因而在面对实践课时无法调动自身的热情。
  再次是欠缺完善的课程考评体系。课程考评体系是否能达到应有的完整程度,其能够直接决定医用化学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但是实质上,多数中职学校现有的课程考评体系仍然过多关注了中職生能够获取的学科测试成绩,然而针对同学们目前具备的医用化学实践素养却进行了忽视,甚至认为实践素养与中职生的学科成绩并不具有直接联系。同时,中职学校针对上述的课程考评指标在予以设置时,通常也很难将实践素养与实践能力纳入其中,以至于多数师生都无法将注意力更多集中于医学实践素养的提升。
  二、探析优化路径
  医用化学学科本身具备实践性的显著特征,作为中职学校就是要致力于转变医用化学的日常教学思路以及教学模式,并且运用相应的途径与手段来激发中职生面对该课程的创新兴趣与热情。
  (一)引进全新的医用化学授课模式与授课方法
   医用化学课程包含了较多的医学实践内涵,因此在目前实践中,核心举措就要落实于转变原有的中职授课模式。同时,中职学校也要致力于引进全新的医学学科教学方法,针对医用化学课程施行综合性的教学改进。具体而言,引进全新教学模式的侧重点就在于突显课程实用性,确保能够紧密衔接医用化学有关的临床实践以及该学科基础原理。中职学校只有做到了上述的课程模式转变,那么中职生才能真切感受到医用化学课程蕴含的实用性价值,并且对于该课程呈现强烈的探究兴趣。
  (二)创建更加浓厚的医学实践氛围
  长期以来,多数中职学校都没能找出医学实践以及医学课堂教学紧密融合的关键所在。在此状态下,中职学校整体上仍然欠缺医学领域的浓厚实践气氛。因此为了在根源上加以转变,那么中职学校现阶段就要致力于创建实践氛围。通过创建医用化学学科的良好实践氛围,中职生就能深入体会并且感受到学习该课程时的趣味性,并且乐于进行全方位的创新与探究。因此可以得知,创建实践氛围的举措构成了当前医用化学课改的关键要素。
  例如针对药品分子式而言,很多学生都感觉到药品分子式难以进行记忆,并且通常都会混淆某些相似性的药物分子式。因此为了帮助中职生辨别并且正确运用上述的分子式,那么教师就需要将上述教学要点渗透于临床实践观察。通过运用临床观察的方式,中职生将会更加明确不同分子式之间的细微差异,而不至于混淆并且引发错误。同时,教师还可以凭借多媒体演示等措施来呈现直观的化学药物分子式,从而简化学习难度。
  (三)全面优化课程考评体系
   中职学校针对现存的课程考评体系应当致力于全面优化。通过优化现存的考评体系,中职学校将会达到更优的医用化学总体教学效果。在此前提下,中职学校应当能够运用相应举措来逐步优化现存的课程考评指标,确保将更多的实践性指标融入目前的课程考评中。例如在各个学期的时间段内,学校对于同学们施行课程考评的侧重点应当包含日常学习态度、医学实践能力以及创新兴趣等要素,而非局限于学科成绩的单一考评指标。
  结束语:
   经过综合分析,可以得知医用化学课程截至目前尚未达到教学完善性。探究其中的根源,应当在于中职师生以及中职管理者欠缺应有的课程关注度,并且没能改进与之相应的课程评价机制。因此在未来实践中,中职学校仍需更多着眼于改进医用化学的整个课程体系,确保将课程创新思路融入其中,进而达到提升中职生医学学科综合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韦金红,韦金双,黄锁义.在线开放课程在医用化学教学改革中的研究与探索[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8(10):77-7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74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