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职医用化学PBL教学法的环境创设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丁博
摘要:所谓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是一種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教学主要目标,可以显著提升教学效果。分析了在中职医用化学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法的优势,并按照教师课前设置问题、学生课下整理资料、学生课堂分组讨论、教师课堂补充总结的流程,提出了创设PBL教学法环境的措施。
关键词:中职;医用化学;PBL教学法;环境创设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8-0256-02
随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中职医用化学教学产生了巨大变革,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已经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如何创新中职医用化学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中职医用化学教学的重要问题。PBL教学法是一种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强调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思考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在医学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PBL教学法的内涵
PBL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西余大学医学院的综合课程教育,后来扩展到教育学院、工程学院等,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教学法[1]。目前,欧美很多国家已经运用PBL教学法开展医学教学,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哈佛大学,哈佛大学医学院已经用PBL教学法替代了传统基于授课的教学(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教学法。在中职医用化学教学中,使用PBL教学法,具有以下优势:首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PBL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学生为了有效解决问题,需要在课下自主查阅相关学习资料,并整理、归纳、概括出有用的学习资料,在此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其次,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PBL教学法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可以自由地参与问题讨论,可以积极地表达自身观念,也可以充分地获得其他同学的知识经验和教师的教学总结,如此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能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最后,可以为学生今后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在PBL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暴露学习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正确认识与理解,还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医用化学知识的印象。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资料查阅能力、归纳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这些能力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中职医用化学PBL教学法的环境创设措施
1.以问题为核心,教师课前设置问题。PBL教学法的基础和核心就是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精心设置问题,如此可以使课堂教学按照课前设置的教学环境合理发展。问题的设计必须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应当立足教学大纲,结合教材内容,考虑学生知识水平,为学生设计出最适宜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学问题,让学生能“跳一跳摘苹果”,以更好地调动学生问题探究热情。由于中职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限制,在问题的创设上宜多采取直观的问题,应当避免推导、过于复杂的计算和逻辑性太强的问题[2]。
例如,在“元素周期表”教学中,教师可以依照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为学生设计问题: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元素性质有什么关系?同周期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具体标准是什么?这三个问题与教材内容联系紧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元素性质、元素原子结构、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之间的关系,促使其更好地掌握元素周期表。同时,这三个问题难度适中,难度不是很大,经过课前讨论,学生一般都能得出正确答案,如此一来,就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现有知识水平。
2.以自学为导向,学生课下整理资料。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就需要学生在课下收集整理学习资料,对教学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教师应当在学生课下自学中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在课下自学中独立思考问题解决方式,主动进行合作交流,积极开展小组探究,发挥集体智慧,更好地解决学习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应在课前为学生合理划分课下学习小组,在综合考虑学生性别、性格、学习水平、学习能力、知识结构等多种因素基础上,划分4—8人为一组的课下自学小组,选出一名具有责任感的学生担任组长,并为每个学生分配小组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调动自学能动性,去收集整理有关学习资料,以促使学生能更好地发挥小组合力,共同解决教学问题。当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教师要起到监督作用。中职生自学能力普遍较差,自学主动意识不强,他们在自学中通常表现出明显的消极态度。因此,在PBL教学法初期阶段,教师应当监督学生课下自学情况。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自学任务,提问学生相关问题,以检验学生是否参与了小组自学。比如,在“元素周期表”教学中,某一学生的任务是“掌握核素、同位素的概念”。教师可以顺势提出“同位素的特性是什么?”“同种元素的核素的化学性质是否一致?”等问题,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检验。
3.以讨论为形式,学生课堂分组讨论。学生完成了小组合作交流之后,教师就应当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在PBL教学法中,课堂讨论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应当留出20—25分钟时间让学生开展课堂讨论。教师鼓励各小组学生轮流发表对问题的看法与理解,并让学生提出存有疑问的地方,然后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积极探究问题解决的方式,进而帮助学生养成主动解决问题的学习态度。当然,如果学生没有提出疑难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疑难问题。例如,在“元素周期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设置问题:如果n为第ⅡA族中某元素的原子序数,则原子序数为(n+1)的元素可能位于第几族?硒酸与高溴酸的酸性强弱比较是什么?同一主族的元素自下而上元素性质是如何递变的?然后鼓励学生讨论问题解决方法,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更好地认识医用化学知识。 4.以归纳为手段,教师课堂补充总结。在PBL教学法中,课堂教學最后阶段是教师的补充总结。教师针对教学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与总结,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医用化学知识。例如,在“元素周期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元素周期表的概念、结构、周期、族的概念、族的类别、主族序数、过渡元素、元素性质与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关系、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关系、核素和元素与同位素三者之间的关系等多个方面进行总结归纳。同时,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教材上一些未涉及的知识,特别是一些医用化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延伸学生学习视野,拓展学生课外知识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医用化学知识。当然,教师还应当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对学生自学过程中所表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系统的评价,营造一种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力争上游的学习竞争氛围,促使学生主动投身课堂学习,进而增强教学效果。
三、小结
将PBL教学法应用在中职医用化学教学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我们进行推广。教师应当按照PBL教学法教学环境创设措施,灵活设计出适宜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下小组合作和课堂集体讨论,并为学生归纳总结完整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医用化学知识,进而提升中职医用化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群华,时惠敏.PBL教学法在医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科教文汇,2017,(10):66-68.
[2]宋煜伟.中职医用化学PBL教学法的环境创设[J].课程教育研究,2012,(9):64.
Discussion on Environmental Creation Measures of PBL Teaching Method of Medical Chemistry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DING Bo
(Huaibei Health School of Anhui Province,Huaibei,Anhui 235100,China)
Abstract:The so-called 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teaching method is a problem-based teaching method,which emphasizes the main position of students and takes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as the main goal of teaching,and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This paper analyses the advantages of using PBL teaching method in medical chemistry teach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and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to create the environment of PBL teaching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process of setting up problems before class,collating materials after class,group discussion in class and supplementary summary in class.
Key words: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medical chemistry;PBL teaching method;environmental creation measures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254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