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中学语文朗读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康雅静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朗读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常言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朗读教学也越来越受到师生的重视,通过朗读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增加学生的审美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法激趣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学习、朗读中自信、朗读中收获。本文粗浅讨论了朗读的作用和意义,并指导学生朗读的一些具体做法,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真正爱上朗读,爱上语文。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朗读教学;现状方法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朗读历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 ,然而在现实课堂语文教学中朗读并没有被老师和学生重视起来。目前,多数学生沉浸于做考试卷、练习题之中,即使偶尔朗读也不会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的“念经”,走过场,这样的朗读必然事倍功半,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一、朗读教学的作用
  朗读是一种耳、眼、口、脑并用的综合阅读活动,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朗读以其抑扬顿挫的读书声传承了中华文明。课堂教学中其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朗读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和基础
  学好语文最重要的是培养语感,而语感的形成和积淀要靠思维和语言材料的不断冲撞。在朗读中体会语调、节奏、语流的反复刺激,从而在头脑中留下“声音映像”,这种内在的映像一旦遇到外界的相关刺激,熟悉的语言流便会自然而然的从记忆中溢出。由此可见,朗读乃是对语言最亲密的接触,是培养语感,学好语文的前提与基础。
  (二)朗读有助于对文意的理解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代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指出:“语文本是一门读的学科,文章读透了,读通了,其他的问题就可迎刃而解。”这告诉我们不管什么文章,只要肯读,肯下功夫读,不愁理解不了文章的内容和情感,从而达到阅读的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三)朗读能体现汉语言的魅力
  汉语是汉民族通用的语言,是一种美丽而富有神韵的文字。她的美主要体现在音节的轻重缓急,音调的抑扬顿挫,音律的神采飞扬上。朗读者以准确清晰的发音,轻重缓急的节奏,饱满丰富的情感,就可传达出文章的丰富内涵。让听众获得深刻的审美体验,感受汉语的音乐之美,形象之美,情感之美,感悟语文的风姿绰约。
  二、如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一)消除顾虑,让学生产生朗读欲望
  有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很少发言,不敢大声表述自己的观点。他们中有的是天生胆小不敢表达;有的是基础较差羞于表达。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给他们创设一个宽松温馨的朗读环境,对于胆小的同学予以鼓励,正向引导;而对于基础较差,朗读水平低的学生则不厌其烦地指导他们多读、熟读、美读,在他们没有读熟练、读正确之前绝不让他们当众去读,准备好之后再给他们展示的舞台,让其他同学也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慢慢消除顾虑,产生读书的欲望从而敢于朗读。
  (二)选择使用多种朗读的形式
  单一的朗读形式时间长了,学生容易感到单调枯燥,从而失去读的兴趣,所以我试着选择运用了多种朗读的形式。依据朗读的人数多少可以分为个人读、团体读、分排(列)读、分组读、男女读、齐读等;依据朗读的方式有范读、轮读、点名读等。也可以调换字词、变换句式进行比较朗读,告诉学生朗读时注意句子语气重音,感受不同句式作用,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所在,激发学生兴趣。
  (三)创设条件让学生如身临其境的配乐朗读
  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内容,选择与文章的朗读基调相宜的音乐,让学生配乐朗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执教《荷塘月色》时我选择了舒缓唯美的轻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背景音乐的衬托下体会作者在当时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在执教《我有一个梦想》时我则选用慷慨激昂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体会马丁·路德·金那发自内心的梦想与呐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朗读的美感。另外也可利用多媒体等创设条件,激发学生读的欲望。
  (四)创设相关情景的想象朗读
  情景的创设非常重要,其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想象,有利于促进学生感悟语文的情和景,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朗读。例如在学习文言文《苏武传》时我利用课本插图、自制卡片等,让学生根据文中的文字叙述来想象苏武当时在贝加尔湖附近所处的恶劣环境,天寒地冻,缺吃缺穿就“掘野鼠”“与毡毛并咽之”,进而充满情感进行抑扬顿挫的朗读。
  三、指导学生朗读的探索
  朗读是引导学生还原语言形象,感受语言情景,体会语言情感,理解语言蕴含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语言感受力、领悟力、品评力的有效手段。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朗读呢?
  (一)设计问题,指导学生朗读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一方面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其思想感情;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要想达到上述目的,教师在指导朗读时,首先让学生把课文读通,然后再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我设计了如下问题:在文章的四个自然段中分别揭示了诗人怎样的心理?朗读时应该用怎样的节奏?通过讨论大家明确:第一段,心理是自责、后悔,自恕、快慰的,节奏先快后慢;第二、三段,喜悦欢欣、怡然自得,节奏明快,应该读的气满声高;最后一段,写作者的乐天安命,应该读得旷达悠然,读出达观之情。
  (二)利用体态语言,指导学生朗读
  体态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在朗读课文感受形象的过程中,老师的情感起到重要作用。老师情感的流露除了有声语言,还可以用体态语言做辅助表达,传达言语难以表达的情感。例如朗读教学时可以用目光来激发学生朗读的情绪,用面部表情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用手势来表示朗读声音的高低、语义的轻重、节奏的快慢。那么学生在体态语言的提示下就能够学会朗读,从而喜欢上朗读。
  (三)提出具体的朗读要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时提出具体的要求,告诉他们如何朗读。如《口技》一课:第一遍我要求学生读得准确;第二遍我要求他们进一步读得字正腔圆;第三遍要读得层次分明;第四遍就要读得有情有景;第五遍读得有缓有急。总之,朗读时要注意语速、语调和语气,学会重读和轻读,朗读教学只有要求具体,层次明朗,活动充分,学生才能真正学会朗读。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朗读教学日益重要。朱自清先生在《论朗读》中也指出“读的用处最大,语文教学上应该特别重视它”。因此我们必须切实落实朗读教学,利用好一切机会让学生进行朗读,从朗读课文到诵读经典篇章,读出文章的情感和韵味,让语文课堂焕发勃勃生机,让语文课堂传出琅琅书声。
  参考文献
  [1]高四方.浅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学时代,2019.
  [2]张厚峰.谈朗读教学中的审美体验[J].语文教学之友,2017.
  [3]何元俭.语感积淀的特性与培养[J].语文知识,2017.
  [4]闫晓花.浅议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范读”[J].中学教学参考,2018.
  [5]錢程.浅谈“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2018.
  [6]徐春霞.读到深处总关情——由《匆匆》一课谈散文教学中的有效朗读[J]基础教育,2008.
  [7]王涛.品读,让语文课散发语言魅力[J].软件.电子版, 2015.
  [8]林加帅.探析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的策略[J].科教文汇,2018.
  作者简介:康雅静,女,1970年生,石家庄市第十二中学,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93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