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柴春梅 任振军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逐渐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并且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不断的落实,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就格外关注学生的感受与参与度。但是,在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下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新要求了,因此,就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活动的设计,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就对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进行了简单的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 教学活动 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49-0132-02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提出了著名的“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他认为教育应该是通过教师的引导,然后使学生在活动中去学习的一个过程。而经过实践证明,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所以,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需要合理地设计教学活动,以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以及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倡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进行知识的探究和发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设计与开展的原则
(一)合理性原则
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以及提升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过程,只有学生亲自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达到最优。为此,教师就要保证教学活动设计的合理性,是否有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是否有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而这就需要教师仔细研究学生以及教学的特点,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实现观察、操作、比较、猜测、验证与推理的实践,从而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
(二)有趣性原则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由于数学学科本身的实践性、理论性、抽象性都很強,所以学生学起来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加之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时期,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要思考如何将数学这些难懂难理解的知识点变得有趣,使学生容易接受、容易理解。所以,教师就要尊重有趣性的原则,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三)简洁性原则
教学活动虽然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要遵循简洁性的原则,不能将所有教学因素都堆砌在教学活动中,要懂得取舍才可以。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山区的学校中,由于教师、教具等的缺乏,教师就要保证尽量使课堂教学简洁化,但又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所保障。尽量将学生置于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即使教学活动简洁,但是教学效果不简单。
(四)缜密性原则
从数学学科的性质上来看,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严谨的学科,因此,就需要学生具有强大的逻辑思维,才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所以很多教师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也要遵循缜密性的原则,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及时发现学生概念模糊、逻辑混乱等问题,并给予科学的指导,进而逐步使学生养成严谨和缜密的思维习惯。
二、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
(一)新授课中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
新授课主要是指以传授新知识、学习新方法为主要教学任务的课程。具体到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主要包括数学概念、数学计算、数学应用题以及几何数学等的讲授与学习。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年龄以及身心规律还处于不断发展的初期,因此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学习能力都还比较薄弱。因此,教师要进行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的数学知识地讲授,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实际情况,尽量选用直观、生动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实现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以及数学能力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经过理解、转化才能成为自己的知识,教师要在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能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感悟其中的情感,对于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融合使得教育不仅仅是简单地掌握数学的逻辑知识,更主要的是帮助学生有更好的情感体验,能够遵循学生的认知能力,一步一步地让学生掌握知识,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品格。
(二)练习课中数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
练习课主要是指以典型例题示范、师生共同分析和演算题目为主要教学任务的课程。主要是为了巩固学生已掌握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练习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就多设计一些游戏、比赛、故事等活动来调动学生进行数学练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这些形式的教学活动正好是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以及认知需要的。比如,小学生在学习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来玩手指游戏,通过利用自己的手指来进行口算训练。在学习了“长方形周长和面积”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探索活动,让学生在一个6×6的正方形花坛中种植红、粉两种颜色的花,并从下面的要求中任选其一进行设计:分别种植红花和粉花的花坛周长相等;分别种植红花和粉花的花坛面积相等;分别种植红花和粉花的花坛周长面积都相等。通过实际活动的开展,为学生的思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和探究中感受长方形周长和面积之间的关系,体会周长相等,面积不一定相等的含义,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复习课中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
复习课主要是指以系统复习学生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为主要教学任务的课程,使学生通过对旧知识的巩固与复习,实现对数学知识与技能温故知新、查漏补缺、疏理体系、应用拓展、提升技能的教学目的。因此,为了避免复习课的枯燥乏味,教师就要严格遵循教学活动的设计原则,在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复习的兴趣上,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设计一些有价值的、开放性的问题。比如,在方程的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常见的相遇问题、时间问题、工程问题等,让学生能够在互动和交流中进行数学知识的感悟,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意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对小学生的数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新课程改革的倡导下,教师就要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并遵循教学活动的设计原则,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来,从而实现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樟华,黄丽红: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设计四原则[J].新教师,2015(2):43-44
[2]王芝琳: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活动设计[J].江西教育,2017(18):76
[3]邵芹: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活动的设计[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4):44
[4]柳夕浪.从“素质”到“核心素养”——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进一步追问[J].教育科学研究,2014(03):5-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98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