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社会建设视角下农村社区教育的角色定位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潘国华
[摘 要] 在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有着十几年的历史,党的十八大也强调了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意义和作用,从全面创造和全民创新的角度,对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型社会建设需要党和政府的全力支持,也需要社区教育机构做好自身定位,肩负起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职责。针对学习型社会建设视角下农村社区教育的角色定位分析展开了研究。
[关 键 词] 学习型社会;农村社区教育;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 G7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8-0168-02
新时代下,创新创造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关注的重要话题,以创新创造作为新的发展动力。中华民族更应该意识到创新创造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党和政府也真正将创新创造提上日程,将相关机构和区域的创新创造责任进行细化。农村社区教育的责任是重大的,其面对的教育范围非常广泛,且教育对象的水平参差不齐,作为一名成人教育中心的教师,我们一定要理清头绪,做好角色定位,真正将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一、学习型社会建设视角下农村社会教育角色定位的相关背景
社区是社会的基础。发展社区文化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农民的学习激情。在学习型社会建设视角下,提高农村社会教育水平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需要更多高素质的人才。社会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多种多样的挑战,农村社会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开展农民教育工作,做好自身的定位,加强他们的终身学习观念,使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这样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在学习型社会建设视角下,应大力推广农村社区教育,让那些没机会受到教育的人获得教育机会。文化强国不仅仅指学校和文化机构加强文化教育,社会上的人们也需要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尤其是农村的农民,他们在农闲时期有大把的时间,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时间,对其进行文化知识方面的教育,提升他们自身的能力。
二、学习型社会建设视角下农村社会教育角色定位的基础准备
农村社区教育的目的是加强农民的文化建设,促进农村文明的进步。农村社区教育工作者可以将知识带到农村,弥补他们基础知识不扎实的缺陷,并使其将理论知识运用在实践中,使农民接受和理解起来更为容易,从而促进农村社区教育的进步。然而,农村社区教育需要做好自身定位的同时,还需要各个方面的支持。
(一)政府需要做好宏观调控
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是推动教育事业进步的有力保障。学习型社会建设视角下,农村社区教育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农村社区教育做好自身的定位,制定方案是前提,这些方案的实施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政府在实施农村社区教育经济的宏观调控时,可以选取两三个社区作为实验点,根据不同社区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通过实验结果得出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如果效果明显,那么就将措施推广到其他社区,面向大众,促进农村教育的整体发展。
(二)社会各界人士的全力支持
社会各界人士也应全力支持农村社区教育,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可以提供资金支持,也可以通过创建奖项的方式,增强农民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渗透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
(三)农民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农民自身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与时俱进,主动学习新知识,在学习中开阔自己的眼界。农民要积极参与社区教育活动,并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为社区教育献计献策,使农村社区教育更具针对性,促进农村社区教育的长期稳固发展。
三、学习型社会建设视角下农村社会教育角色定位的具体策略
(一)担任设计者的角色,尊重农民的意愿
区域规模的不断扩大,使社区教育的范围也在随之扩大,这也使农村社区教育的生源队伍逐渐壮大起来,也相应地增加了农民的学习需求。但是也有这样一个事实存在:农民的学历一般都比较低,甚至有很多人没有接受过基础教育。对这种情况来说,开展农村社区教育的困难系数就会增加很多。客观来讲,农民对种田意义的认识不是很深刻,再加上,农民性格上比较粗放,对学习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这为农村社区教育带来了诸多挑战。然而,实践证明,农民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农村社区教育所采取的教育措施远比困难要多。农村社区教育者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最主要的是选取农民喜闻乐见的学习内容,减少理论性文化知识方面的教育,以耕作技术方面为突破口,大大增强农民的学习热情。
如为他们讲解农药驱除病虫的原理以及理论方法;针对他们自己承包田里土壤的特性科学化施肥等等,这样能够使其学而不厌,并在实践中去检验。此外,由于居委会人群密度大,客流量也比较多,人们在供销上的投资比较多,这就要求农村社区教育者以经商方面的知识开展教学。针對非诚信经营的商户,为其渗透“既利于客户,又利于自己”的原则。农村社区教育者充当设计者的身份,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培养农民的学习兴趣,使其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二)担任传播者的角色,优化社区教学配置
当今农村社区教育在人员配置方面存在严重不足,这严重影响着社区教育的质量。首先,人员配置并不指社区教育者的责任心不强,而是他们接受的教育也都止步于义务教育阶段,文化水平不是很高,对成人教育来说他们还是外行,这是人员配置低下的最主要原因。学习型社会建设视角下,要想提高农村社区教育质量,应为社区教育队伍注入新鲜的血液,也并不仅限于社区教育的专业教师,只要他们对社区教育事业有一份热忱之心并能有所作为,都可以担任社区教育教师职务。这样社区教育的活力问题就能得到解决,才会呈现生机勃勃的社区教育景象,能够充分发挥在岗人员的力量,实现他们的价值。在社区教育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都朝气蓬勃,充当学习型社会建设视角下农村社区教育的践行者,他们并不只是喊口号,而是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如很多年轻教师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较强,他们经常在网络上查阅各种与社区教育有关的资料,大多是养殖和种植方面的内容。由于这些知识都是对农民有益的,农民都会欣然并且在短时间内接受知识。此外,还会经常性地组织教师之间的交流会,让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多向年轻教师那里学习教学观念,掌握更多优质的教学方法,使年龄偏大的教师坚定自己的信念,在自己的岗位上挥洒激情、奉献热血。通过不断地学习,众多老年教师也感觉到自己所承担的教育职责,促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尽心尽责、全力以赴。此外,也要充分发挥老年教师的特长,他们在农作物种植方面的经验较为丰富,且教学语言通俗易懂,能够拉近与农民之间的距离。可以将传播种植知识的任务交给老年教师,这样不仅能够使农民欣然接受新知识,还能使老年教师实现自己的价值,使其感受到教育的成就感。年轻教师可以担任文化教育工作,与农村文化站和电影队一起合作,让农民享用丰盛的文化大餐。农村社区教育工作者通过发挥自身传播者的作用,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教育工作,促进农村社区文化建设。
(三)担任引领者的角色,实现农村资源的有效利用
社会非常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作为农村社区教育,也应当从富余劳动力中开发更多优秀的人才。我们在平时社区教育中发现,在农闲时节,很多农民朋友整天无所事事,聚在一起打打牌,搓搓麻将,这虽说可以减少农民的体力劳动负担,但很大程度上造成资源浪费。对此,我们应该思考并践行的问题是,做好自身引领者的定位。首先,可以引导农民开展立体种植,告诫他们不要认为“一季稻子一季麦子”,“机械下种,机械收割”也是他们所持有的错误观点,认为这样就可以撒手不管了,这是他们没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表现。作为一名农村社区教育者,应该发挥自身引领者的作用,真正帮助他们根除思想上的隐患。
如可以经常与农民聊天,谈一谈如何让土地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此外,还要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潜能具有广泛适应性。很多农民朋友都有一技之长,像自行车修理工,但是由于现在骑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少,使他们没有了用武之地,他们也就随心随遇,无所事事。社区教育工作者应让农民朋友看到自己的长处,带着更为前瞻性的眼光看待自己,在保证务农工作的基础上,拓宽学习平台,强化自身的技能。比如说,电视上有很多频道介绍适合农民学习的技能,教育工作者可以引领他们多去学习,培养更多的技能。
此外,还可以引导他们主动去农家书屋进行学习,农家书屋中包括很多有关农业和科普方面的书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尽可能地为农民朋友介绍这些书的内容以及作用,使他们充分利用闲暇时间来丰富自己,甚至可以帮他们代借书籍,培养他们读书的自主性。当然,必要的时候我们也可以以课堂的形式进行授课,为农民讲授丰富的内容,如道德建设方面的书籍;村规民约方面的书籍;交通安全方面的书籍;用电安全方面的书籍等等。针对农村和农民自身的发展诉求,为其开设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课程,有一些村养殖繁育苗猪具有一定的规模,这就可以向他们介绍这方面的知识;有一些村在家蚕饲养方面具有较长的历史,但胡桑砍伐的现象比较严重,我们可以以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为主题进行授课。农村社区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发挥自身引领者的作用,最大化地挖掘农村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在转变农民观念的同时,给他们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学习型社会建设视角下,农村社区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农村社区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做好自己的定位,在教育中担任设计者、传播者、引领者的身份,充分转变农民陈旧的觀念,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另外,学习型社会的建立还需要农村社区教育者做好文化教育工作,使农民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为其提供更多的学习渠道,丰富他们获取学习资源的空间,在提升农民自身素质的同时,促进我国的社会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杨高玕.社区与社区教育的发展刍议[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3).
[2]林天文.发展社区教育,服务和谐社会建设[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2).
[3]刘尧.新农村社区教育发展模式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9(31):61-65.
◎编辑 马燕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50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