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分析了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注重传统文化教育融合的意义,然后结合目前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现状与问题,探讨了如何将传统文化教育和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进行融合的具体措施,以期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帮助或者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传统文化;内涵;融合;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文是重要的教学基础部分,当前传统文化学习热潮不断涌现,很多古诗文是从传统文化体系中选出来纳入到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但是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参差不齐,加上教师在古诗文教学方面教学模式不够灵活创新,从而不利于提升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更不利于增强他们的学习感悟和语文素养。通过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既可以拓展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语言世界,同时又可以增强师生互动,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古诗文,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其语文素养,当然如何提高古诗文教学和传统文化教育融合的有效性,也是需要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实施现状分析
古诗文是初中语文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开展初中古诗文教学,教师虽然认识到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依然暴露出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的教学模式不够灵活创新。初中古诗文教学目前主要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按照教科书的大纲要求和主要内容进行本章节内容的讲解,偏重于古诗文的语言翻译,没有从学生诗词鉴赏力的角度进行引导式启发式教学,教师讲解后学生进行训练和诗词背诵,这种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古诗文教学效率的提高,但是却不利于引导学生深入把握和理解古诗文的内涵,甚至增加了学生的抵触情绪,即使有些诗词熟记于心,但是时间长了由于缺乏理解,从而容易出现短时记忆、过后忘记的情况,不利于提高古诗文的学习效果。
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的兴趣偏低,语言基础不够扎实。不同的学生学习基础不同,对古诗文学习的理解程度也不一样,目前在古诗文教学方面教师针对学生采用的授课模式是一致的,没有结合学生的兴趣、认知基础进行深度了解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设计,加上古诗文相对于普通的文体难度较大,内容也比较抽象,与现代生活的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利于提高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的兴趣,学生比较依赖教师的讲解和死记硬背,自主学习意识和应用能力需要提升。
二、加强初中古诗文教学和传统文化教育有效融合的意义分析
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通过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围绕教学内容不断扩充教学的资源,丰富教学课堂体系,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也便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古诗文和应用古诗文,提高古诗文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在引入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时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筛选,传统文化内涵丰富且体系非常庞杂,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针对性选择相关的内容进行引入,为此教师需要和学生进行沟通,甚至引导学生参与古诗文相关传统文化资源的搜集,这样可以更好地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也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指导水平和学生的参与意识,全面提升古诗文教学成效。此外当前全世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潮高涨,素质教育理念也提出了要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古诗文教学中,也是更好地贯彻新课程理念,全面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有效提升的重要手段,值得提倡和鼓励。
三、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融合的具体路径分析
注重培育学生古诗文朗读意识,更好地体味古诗文的形式美。古诗文作品在初中语文教科书中进行选编,是经过精心挑选和设计的,有非常重要的阅读价值和应用价值,所以教师应当高度重视教科书中古诗文资源的教学,围绕古诗文内容提前进行备课,了解相关的创作背景、诗人的生平,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学会朗读朗诵开始,在抑扬顿挫中感受古诗文的魅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深度学习兴趣。比如在开展部编版初中古诗文《水调歌头》教学时,里面的内容非常押韵,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朗诵时间,让他们反复地进行朗诵,然后教师穿插性地设置相关的问题或者开展和诗人苏轼相关的背景知识介绍,让学生在朗诵和解读中不断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通过朗诵的方式可以直接了解诗词字面的含义,教师然后针对性围绕诗词的重点和难点字词句进行深入解读,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注重情境的创设,丰富学习氛围。古诗文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文化的融合过程中可以借助相关的情境教学法,创设丰富的学习氛围,比如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配置相关的音乐、视频,穿插相关的图片背景资料,或者直接引入相关的微课片段,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韵律美,深刻领悟古诗文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提升文化素养。比如在开展部编版教材《岳阳楼记》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相关的多媒体视频片段,或者音乐背景,然后让学生精心进行朗诵、倾听,创设相关的氛围,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展示和古诗词相关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看、感受,进一步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感受古诗文中蕴含的丰富意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深刻理解和感悟能力。图文结合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教学模式,古诗文和传统文化的融合可以借助这一技术进行应用,具体在引入过程中还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合理控制应用的时间以及教学的程序,避免出现形式大于内容的尴尬局面。当然要重点突出,根据古诗文的内容还应当加强重点词句比如“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引申教学,这样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借助主题实践活动,将古诗文和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深度融合应用。除了在课堂上进行传统文化的引入,教师还可以借助课外活动的方式,将古诗文教学和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进行融合。比如可以围绕中秋节、重阳节重大的节日节点带领学生去参观当地的民俗风景,或者开展课外主题讨论活动,还可以引导家长参与到传统文化学习中,与学生一起搜集和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在课堂或者写作、阅读训练中穿插相关的内容,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领悟感受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典型人物的塑造开展相关的教学,在古诗文教学中针对古诗文的内容引入相关的典故或者经典事迹,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开展《过零丁洋》古诗文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课前或者课后搜集和诗人文天祥相关的背景资料,或者开展课后写作训练,让学生学写读后感,开展相关的观影活动,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提高语言的学习成效。
此外还应当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应用能力,引导他们深入研究中考制度,以此为基础和教学大纲等进行融合分析,为更好地开展传统文化和古诗文教学等寻求更加科学的方法。
总之,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注重方式方法,和學生的实际、教学要求及具体内容全面结合起来,通过多元化的形式进行设计和实践,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潜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对古诗文乃至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应用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晓晴.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4.
[2]吴豹.初中古诗文教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效性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75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