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阶段的学习,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习惯上,都将对学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个阶段对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也非常重要。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坚持探索高效率的课堂,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新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41-0053-02
  引 言
  自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各个领域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插上了信息技术的翅膀并得到迅猛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针对处于学习能力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阶段的初中生,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高效课堂研究,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在离开校园后更好、更快地融入社会,做到学以致用。
  一、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性,不像纯粹的理论式课程教学。因此,教育教学的方法应当有所不同。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部分学生,尤其是兴趣浓、操作实践技能强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上机操作相当熟悉。但是,也存在不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简单操作都毫无头绪。在这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相差悬殊的情形下,任课教师只有改变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才能使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常来说,教师可以采取“拉、帮、带”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分成不同的能力等级类别,对学生实行小组分工合作。各个小组以能力均衡为指导原则,通过上机操作能力强的学生来带动操作能力弱的学生,而上机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又会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深层次的学习,这样就能够促成层层递进的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例如,在教学《设计与制作主题网站》一课时,针对部分上机操作动手能力强的初中生,教师要进行重点的讲解,同时还要根据不同能力等级的学生,实施差异化的讲解。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其在课堂上进行实体演示;对于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则可以着重对其讲解H5快速制作网页的内容并进行展示,然后让其动手,在实践中领悟到学习的内容,最后在课堂总结部分,通过PPT汇报的形式来完成課堂总结。
  二、丰富课堂教学方式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多设置一些带有任务的课程内容,然后通过任务的驱使、小组的竞争来提高课堂效率。竞争的氛围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非常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有助于实现知识的系统化。鉴于当前各种信息新媒体App的出现,很多应用软件也在不断地更新,掌握这些技术将使学生终身受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多设置一些具有专业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开动大脑,帮助学生设立具体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1]。
  例如,在教学《图片加工与制作》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图片制作的竞争游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各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用计算机绘图,这样就会在各小组之间形成一种竞争的环境,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就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开展课堂兴趣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一旦产生了兴趣,学习的动力将会源源不断,因此,对于信息技术初中任课教师而言,一定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多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乐趣。当然,教师也不能完全放松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要求,只有任课教师在上课时让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生才会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学生有了兴趣,便会形成一定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课堂效率的提高是毋庸置疑的。教师如果达到这么高的课堂效率,根本原因在于课程的教学中没有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信息的数字化》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给学生布置一个小作业,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自己接触过的信息数字化实例。这样,让学生讲述自己的切身经历,便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注重课堂实践能力的提升
  信息技术课程相对理论课而言,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教学目标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养成。信息技术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是一门应用性比较强的技术学科,难以用分数的高低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应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应用在实践上,通过具体的实际动手操作来考核。
  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每位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情况,还要鼓励基础差的学生,平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让他们尽量多向基础好的学生请教,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还需进一步指导,促使其能力进一步提升,进一步培养其学习兴趣,不断地提高其能力素养,不断地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热爱。课堂是学生共同学习的场所,这个学习环境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共同维护。同时,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期间灵活地应对课堂的各种情况。而对于一些问题,教师可以不用回答,而是主动引领学生自主思考,最终达到教学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制作Flash动画》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制作高质量的动画,并以动画制作的灵感和方法为导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动手操作,这样就能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能够很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很好地将学以致用的理念贯穿始终,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知识,并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结 语
  总而言之,高效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有很多优点,但其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艰难的,同时也是循序渐进的。教师需要在教学研究的战线上摸爬滚打才能积累实践经验。如果信息技术任课教师都能把自己的教学理论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开展课程教学,便能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如教师可以在上课前给学生讲一些最近信息技术的新应用,然后将这些新应用作为课堂授课的案例,既能让学生觉得耳目一新,又能增加授课的趣味。这种形式的授课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将起到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陈琼.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名师在线,2018(30):20-21.
  作者简介:谭广友(1974.5—),男,江苏阜宁人,本科学历,中级教师,从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963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