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数学新课标理念的不断推进,高中数学教师应与时俱进,将新课程教学理念运用到实际课堂教学中。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数学教学实践经验以及对新课标教学要求的理解,对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为广大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03-0017-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3.013
當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得以快速推进。面对这一新形势,高中数学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陈旧的数学教学方法,学会聆听学生课堂学习的需求以适应新时代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新要求,实现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快速推进,有效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针对这一现实情况,我将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对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进行分析和探究。
一、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和方法,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众所周知,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对教材教学内容的改革,还是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改革。高中数学教师不但需要认真研究新教材,还需要彻底更新传统陈旧的教学观念,用新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其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枯燥无味,难度较大,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课堂参与度降低。针对这一情况,首先,教师应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主体,重新定位自身角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其次,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通过你问我答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独立探究问题的答案。最后,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仔细研读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与认知规律的问题,避免因问题太难或太简单,影响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讲解了等差数列这一知识点后,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假如你家刚刚购买了一辆汽车为20万元,每年要缴纳各种费用为1万元,另外汽车的维修费用第一年为3000元,第二年为6000元,第三年为9000元,依次成等差数列递增,那这台汽车使用多少年报废最合适?类似问题情境的设置,有利于将学生主动吸引到课堂上来,避免填鸭式教学引起学生厌学心理。
二、注重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增强学生数学实践运用能力
当前,数学知识在当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渐形成数学实践运用意识。例如,在讲授完函数知识后,我为学生假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在实际问题中学会应用函数知识。如:假如你是一家公司的经营者,你计划在某地方两个广播台做总时间不超过300分钟的广告,广告费用不超过9万元,音乐广播台的和交通广播台的收费标准分别是200元每分钟和500元每分钟,假设两个广播台为你的公司所做的每分钟广告给公司带来的收益分别是0.2万元和0.3万元,如何分配在两个电视台的广告时间才能获得最大收益?学生在这一实际应用题中,学会了运用线性规划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问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增强数学实践运用能力,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以及应试能力。
三、合理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设备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数学课堂上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设备逐渐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趋势之一。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具有多样性、交互性、控制性、实时性、信息使用便利性等特点,尤其适合空间几何、非线性代数等知识的学习。它不但能为学生动态地展示空间几何的动态变化以及函数运动的规律,还能帮助学生实时地获取优质的教学资源,攻克学生实际学习中的难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例如,在学习函数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动态地展示函数的变化,使学生对于函数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培养学生用变化的观点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如果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完全掌握相关数学知识,可以通过将教学课件拷贝或听微课等形式继续进行学习,直到完全掌握知识点。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一些数学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还可以利用微课等形式进行提前预习,自主学习新知识。这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方式和方法,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数学实践运用能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赵琴.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2017(47).
[2]周艳丽.浅谈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J].华章,2011(19).
[责任编辑 杜建立]
作者简介: 李智彬(1962.9— ),男,汉族,甘肃会宁人,中学高级,研究方向:中学数学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13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