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聚焦符号意识 发展数学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培养符号意识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符号的抽象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符号进行表达。文章从及时归纳、合理拓展、有效应用和适时推广四个方面,交流和分享笔者培养学生符号意识、发展数学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数学学习;符号意识;数学抽象;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40-0011-02
  引 言
  培养符号意识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是这样描述的:“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1]”数学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符号的抽象过程,重在对数学符号的理解,学会运用数学符号进行表达。笔者结合日常教学实践,与众位同人探讨如何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及时归纳,体会符号的抽象
  数学抽象包括两种层次的抽象:第一种抽象,是从数量中进行抽象,是数的抽象;第二种抽象,是从具体的数中抽象出符号,用符号来表示数,是符号的抽象。符号的抽象,重在帮助学生体会抽象数学符号的过程,让学生感受数学符号的抽象步骤,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并及时归纳,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体会数学学习的魅力。
  例如,教师重点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含义,从数出长方体中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的个数来求长方体的体积数,重点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小正方体个数间的关系,探究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之间的关系。通过具体、多次的学具操作,学生深入探究,发现规律,并进行推理,归纳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用字母来表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使学生在符号抽象过程中,体验数学符号的抽象,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
  二、合理拓展,体验符号的概括
  在数学学习中,教师通过数学探究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抽象的过程,感受数学抽象符号,尝试用数学符号进行表达,帮助学生结合所学的问题情境来理解数学符号的含义,增强学生的数学符号表述意识,突显数学符号表达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数学符号的概括作用。
  例如,教师从“摆正方形”的活动中开展 “用字母表示数”的学习。先让学生用4根小棒摆出一个正方形,并用算式表示所需小棒的根数“1×4”。在此基础上,提问:摆2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用几根小棒?学生通过思考,交流:2×4。师:这样摆,摆3个正方形,要用几根小棒?生1:3×4。师:摆4个正方形、5个正方形呢?生2:4×4,5×4。师:假设摆许多这样的正方形,又需要多少根小棒呢?生3:可以用一个字母表示正方形的个数,如用a表示正方形的个数,那么,小棒的根数就是a×4根。师:这里的a×4可以表示什么?生4:a×4表示小棒的总根数。生5:a×4表示小棒的总根数是正方形个数的4倍。
  师:是啊,a×4不仅可以表示小棒的根数,还可以表示小棒根数与正方形个数间的关系。这就是用字母表示数的概括性及其独特魅力。
  ……
  教师通过“求摆正方形的小棒根数”的活动,既让学生发现“小棒的总根数”与“正方形的个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小棒的总根数=正方形的个数×4,又让学生体验到用字母表示数的概括性。通过学生的大胆猜测、尝试,他们在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知和经验,拓展了对用字母表示数的含义的认识,体验了数学符号的概括性和一般性。
  三、有效应用,感受符号的简洁
  华罗庚先生说过:“数學符号可以用来进行运算和推理。”“数学是一门抽象的科学,用符号具有重要的应用性和简洁性。”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一步步地感受和体验数学符号的简洁作用,是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有利于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数学“涉及一些规律变化的练习”时,教师可以用数学符号超越具体的数学对象,从形式进行推理和运算。
  被除数和除数不为0时,被除数扩大3倍,除数缩小3倍,商会发什么样的变化?
  对于这类习题,大多数教师在教学时喜欢用具体的数来代入,让学生发现其变化,但以典型实例代替一般情况,并不符合数学学习的规律。教师可以利用数学字母和符号进行如下表达与推理。
  变化前:a÷b=a/b  (b不为0)
  变化后:(a×3)÷(b÷3)=a×3÷b×3=a/b×3×3=a/b×9  (b不为0)
  再如,学习过“商不变的规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字母和符号表示规律的推理过程。
  变化前:a÷b=a/b (b不为0)
  变化后:(a×c)÷(b×c)=a×c÷b÷c=a/b×c÷c=a/b
  (a÷c)÷(b÷c)=a÷c÷b×c=a/b÷c×c=a/b (b和c不为0)
  通过用数学字母和符号进行推理、运算,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符号的有效应用,经历有效归纳和演绎推理的过程,不断在应用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四、适时推广,形成符号的意识
  数学符号是数学表述的重要形式,是数学思维的外在形式。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认识数学符号,学会应用和使用数学符号,就是让学生尝试进行数学表述。教师要适时推广数学符号,使学生在数学公式表达、数学规律发现、数学运算中,不断尝试运用数学符号,适时进行交流、表达、推理,不断形成数学符号意识,进一步感受数学的抽象性,在数学应用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严谨和应用的广泛。
  例如,教学“运算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所学的运算定律和发现的规律用字母表示出来,如表1所示。
  再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图形,将平面图形相关周长和面积公式进行有序列表(见表2),利用字母表示进行整理和复习,形成复习条理脉络。
  合理利用数学符号,学生可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形成相应的数学技能,织成知识网络,建构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
  结 语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和实际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亲历数学符号的抽象过程。长期坚持这样的活动,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就能不断得到加强,数学符号应用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高,数学学习经验就会在日常学习中不断积累和丰富,数学思维素养就会得到内化。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张超(1981.11—),男,江苏连云港人,连云港市临海路小学教务处主任,曾获“连云区优秀教育园丁”“连云区教学先进个人”“连云区优秀辅导员”等称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84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