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硬核”网络流行语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硬核”本是一个英译词,表示电子音乐的一种形式,由于“硬核游戏”的诞生被国内外广大玩家所熟悉,后逐渐进入到社会其他领域。2019年1月小视频《啥是佩琪》爆红以后,“硬核爷爷”“硬核佩琪”等说法流行于网络,“硬核”成为热词被高频使用。结合网络语料库中的具体语料,探析“硬核”流行语的泛化过程,以及语义和语法功能的语言特点,探寻网络时代的话语表达需求和积极心理诉求、模因复制规律及外界媒体强势营销四个方面“硬核”流行的原因。
  关键词:“硬核”;流行语;语言特点;成因
  中图分类号:H0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20)03-0136-03
  2019年1月电影宣传小视频——《啥是佩琪》一夜爆红,带有“硬核佩琪”“硬核爷爷”“硬核宣传片”词语的文章或评论大量出现,“硬核”成为网络热词。本文基于百度、人民网、在线报刊等网络语料库,结合具体语料对该词的起源与泛化、语言特点和流行原因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
  一、源起与泛化
   “硬核”源于英文单词“hardcore”,属于英译词。它在牛津词典上是个名词,将其解释翻译过来是“一种电子流行音乐的形式,具有节奏快和歌词少的特征”。比如“Hardcore Rap”(硬核說唱)和“Hardcore Punk”(硬核朋克),音乐风格奔放猛烈,极具煽动力和力量感。后来国外游戏界又将“hardcore“与“game”结合,创造出“hardcore game”(硬核游戏)一词,指代那些小众、门槛高并极需技巧和水平的游戏。随着这些游戏在国内的逐渐流行,“硬核游戏”的说法也越来越被国人所知。如:
   (1)简直嘲讽菜鸟!细数手残党无法征服的硬核游戏。(逗游网,2018年6月24日)
  (2)小编今天说的是史上最硬核游戏,劝退九成玩家,坚持玩一天给100。(百家号,2019年1月16日)
   “硬核音乐”和“硬核游戏”作为“硬核”一词的最早出处,分别给“硬核”赋予了“充满力量、猛烈”和“小众、难度大”等基本义项。随着国内玩家群体的扩大,网友们开始把“硬核”这个词单独拿出来用,形成了许多新的语言构式,“硬核”的使用不再局限于游戏和音乐中。如:
   (3)继《舌尖上的中国》后,硬核美食为何如此受欢迎?(网易新闻,2018年7月3日)
   (4)深圳又有哪些“硬核”高科技在春晚露脸?(人民网 ,2019年02月06日)
   (5)史上最硬核导师!派雇佣兵千里救学生:打仗也得交论文。(搜狐网,2018年12月15日)
   例(3)用在了美食中,例(4)用在了科技中,例(5)则应用到了人的领域。“一般说来术语的泛化主要有两种途径,即隐喻式泛化和引申式泛化,其中引申式泛化主要是通过术语运用于非专业语境扩大使用范围。”[1]通过整理百度、人民网、在线报刊等网络媒体近2年中带有的“硬核”的语料,发现“硬核”一词的适用对象和使用范围不断扩大,辐射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最终由之前的行业术语转变成了一般用语,其泛化形式属于引申式泛化。详见以下语例:
   日常生活:硬核礼物 硬核美食 硬核拜年 硬核快递
   人物特性:硬核女友 硬核大爷 硬核导师 硬核气质
   经济:硬核股价 硬核营销 硬核资产 硬核自贸
   科技:硬核基因 硬核手机 硬核配件 硬核移植
   文化:硬核小说 硬核科幻 硬核故事 硬核电影
   政务:硬核减税 硬核环保 硬核报告 硬核脱欧
   军事:硬核联盟 硬核武器 硬核出击 硬核来袭
   抽象概念:硬核青春 硬核逻辑 硬核思维 硬核梦想
  二、语言特点
  (一)词义的演变
   “随着词语使用范围和对象的扩大,其语义也会产生变异,呈现专业意义外的新意义。”[2]“硬核”一词发展至今,词义丰富了许多,概括来说具有[+彪悍][+坚毅][+厉害][+独特]的含义。如:
   (6)2019年火爆打响林俊杰,大麦网再次证明谁才是现场娱乐的硬核玩家。(和讯新闻,2019年1月4日)
   (7)没有随波逐流/修炼坚强内心/勇敢做自己/我有我的态度/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硬核青年”。(搜狐网,2018年6月24日)
   (8)以及那些绝不咸鱼,靠自己的努力与奋斗一步步走向人生巅峰的网友,简直是用生命演绎什么叫作硬核人生。(1905电影网,2018年12月5日)
   例(6)中“硬核玩家”不是玩“硬核游戏”的人,而是指在一定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的人;例(7)中的“硬核”有坚持自我,立场鲜明之意;例(8)中的“硬核”则指不服输不放弃,坚韧向上。结合其他如“硬核女孩”“硬核情侣”“硬核电台”“硬核贴吧”等新说法,将这些句中的“硬核”一词进行语义归总,发现只要符合“作风很彪悍”“性格很坚毅”或“技术很厉害”“方式很炫酷”意义的人、事、物,网友们都可以冠之以“硬核”来形容。进而可以得出流行语“硬核”一词的义素为[+彪悍][+坚毅][+厉害][+独特]。
   从理性意义上来看,“硬核”的新义仍是对旧义的继承与发展。如[+彪悍]是对“有力量的、奔放猛烈”的继承,[+独特]源于“小众”,[+厉害]则是“难度大”的继承与顺向发展。而在情感色彩上,“硬核”一词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主要体现在由原来的中性略带褒义变成了褒义或褒义中略带一些调侃。如:
   (9)腾格尔硬核版《日不落》亮瞎众人,网友在虎扑发帖“腾格尔大爷那么硬气,还是钛合金梦合适些23333。”(宁波音乐广播,2019年1月9日)
   (10)为什么说是硬核父母呢,因为普通的父母带孩子都是非常小心的,而这类父母带孩子,仿佛孩子是充话费送的。(新东方家庭教育,2018年12月18日)    例(9)中《日不落》本是节奏明快的青春小情歌,但歌手腾格尔却以粗犷的嗓音和高频重低音脉冲让这首歌唱出了钢铁般的铿锵味道,网友受到“惊吓”之后冠之以硬核版《日不落》来表达自己的戏谑。例(10)中的父母在某些方面独树一帜,因为不骄纵、不过度保护甚至故意寻小孩开心的做法被广大网友戏称为“硬核父母”,极富调侃意味。
   (二)语法功能的变化
   判断一个流行语是否具有生命力,能产性是非常重要的标志[3]。“硬核”流行语具备很高的能产性和类推性。根据网络语料,“硬核”流行语的语言构式可归纳为如下三种:
   第一种构式:“硬核X1”。
   该构式是“硬核”流行语中最重要的构式。根据X1的词性不同,“硬核”可以做定语、状语或主语。如最早出现的“硬核音乐”“硬核游戏”,“硬核”在这里是典型的形容词,作为定语修饰后面的名词性中心语“音乐”和“游戏”,同理还有“硬核爷爷”“硬核青春”“硬核黑科技”等。随着使用领域的扩大,“硬核X1”中的X1还可是动词,与之构成“状语—中心语”的句法关系,如上文出现的“硬核来袭”“硬核操作”“硬核回应”等。而当X1是形容词时,“硬核”则做主语,与之构成主谓结构。如:
   (11)在有感于报告中对于民生关切的同时,老娜不禁在思考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让这份报告“硬核”满满,又是什么为咱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打底、筑基?(人民网,2019年3月7日)
   该例句中“硬核”指报告中能切实改善民生的各项积极举措,是个名词,充当主语;“满满”是形容词,充当其谓语,说明积极举措之多。
   第二种构式:“X2硬核”。
   当该构式中的X2为副词时,“硬核”做形容词用。如:
   (12)每一部都非常硬核,这些让人肾上腺素狂飙的悬疑剧今年都蓄势待播。(人民网,2019年1月21日)
   (13)对于河南杞县李胡楼村的大学生来说,今年寒假过得比较“硬核”。(《中国青年报》,2019年2月22日)
   例(12)中的“硬核”表示“剧情很令人兴奋,值得期待”的意思。例(13)结合原文可知那些大学生寒假筹钱为村里修路,因此该句中的“硬核”可以理解为“独特、有意义”,两者都是形容词,而“非常”“比较”则作为程度副词起修饰作用。
   当该构式中X2为名词时,“硬核”既可做形容词也可以做名词。如:
   (14)电影“春节档”:类型多样是趋势,质量“硬核”是关键。(人民网,2019年1月11日)
   (15)还不快来了解一下?这七大产业将是未来浦东的“经济硬核”。(搜狐网,2019年1月9日)
   例(14)“硬核”是形容词用来描述“质量”高,电影品质有保障。例(15)中的“硬核”意为浦东经济发展中最有力的支撑或者为经济发展的引擎,具有名词性。
   第三种构式:“硬核”独立使用。
   由于语义的高度集中,伴随着上述两类“硬核”流行语的广泛传播,人们心中留下了直观且深刻的印象,“硬核”便逐渐剥离出来,独立做谓语。如:
   (16)硬核!一夜之间,所有人都知道了啥是佩奇 。(搜狐网,2019年1月18日)
   (17)比如在这一幕中,为了替换掉吴秀波,后期小哥“硬核”了一把,直接把左边的伴舞复制粘贴到吴秀波的位置,以至于两边的人一模一样。(什么网, 2019年2月11日)
   (18)节目乏善可陈的央视春晚最大的亮点反而是长春分会场那些中国制造的“明星们”,它们才是令观众眼前一亮的“硬核”。(《大连晚报》, 2019年2月11日)
   (19)手机“唯参数论”?Reno:硬核我有,但我更在意你的体验!(科技每日畅谈,2019年03月28日)
   例(16)中“硬核”独立使用,构成了谓词性非主谓句。例(17)中“硬核”加上助词“了”连接补语“一把”,演变成了动词的功能。而在例(18)中“硬核”指会场上中国一汽生产的各类明显产品,例(19)中“硬核”指手机的各类高科技硬件,具有名词性,在句子中分别做宾语和主语。
   这三种构式的存在充分说明了“硬核”流行语已经在汉语中生根发芽并繁衍发展,呈现出词族式的发展态势。
  三、流行原因
  (一)符合网络时代话语表达和个性社交的需求
   当今社会进入到以网络为核心的新媒体时代。与传统媒介相比,网络更具有开放性和交互性,“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可以充分释放话语权的场域,广大网民个性化的声音有了展现的窗口”[4],而年轻人无疑是个性话语言的主创者和使用者,他们崇尚多元和差异、刻意疏离传统和权威,酷用新奇语言表达独特思想。“硬核”本就源于说唱音乐和网络游戏,是年轻人较熟悉和认同的领域,同时“硬核”所呈现出的“力量”“炫酷”“独特”等特性契合了网络时代青年群体的心理特征,“能够实现其个性化的社交、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求”[5]。另一方面,语言学家Martinet为探讨语言变化提出了经济原则假说,该假说认为“人们在保证完成交际功能的前提下,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言语行为中力气的消耗作出合乎经济要求的安排,即要尽可能地使用比较少的但具有较大普遍性的语言单位。”[6]网络时代讲究快速和高效,用“硬核”来泛指“门槛高、技术高、难度大、充满力量、个性彪悍、方式独特、炫酷”等意义,符合高效交际的现实需求。
  (二)與时代内涵相契合,满足人们积极心理诉求
  “任何新的思维样式、新的时代精神都需要一种与人们的心理状态和社会状态相对应的新的语言形态。”[7]在网络大环境充斥着“佛系”“丧”“软萌”文化,虽然这些文化在某程度上能满足一部分人的心理平衡,但“在社会大潮中,人的内心需要自我调节。”[8]在很多人鼓吹不竞争、无所谓、平和随性“佛”“丧”人生时,也要看到社会上仍有一群人在坚持奋起拼搏、技术过硬、不随波逐流的“硬核”态度。“硬核”一词自带“正能量”,它能给大众带来了积极乐观、坚韧奋斗、忠于自我且不服输不罢休的阳光心态。纵然在某些结构中,“硬核”带上了一些调侃的感性色彩,但这种调侃不等于贬义,它是诙谐中透着亲切温暖。由于传播了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弘扬了正确的价值观,这种“硬核”精神为社会所需,理应流行。   (三)模因“硬核”的复制
   “模因”是模因论中的一个核心术语,Richard Dawkins認为模因类似于一个文化信息的数据包,当一个人模仿另一个人时,一个模因就传递给了模仿者。“模因作为文化基因,靠复制、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其载体之一。语言模因能展现话语流传与语言传播的规律。也可说语言本身就是模因,它能表现在字、词、句乃至篇章层面上。”[9]这给语言研究提供了信息复制的思路。“模因要成功复制和传播必须经过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同化、记忆、表达和传输。”[10]同化指一个模因要被复制首先需得到宿主的注意、理解与接受。记忆是复制的基础,在宿主记忆中停留越长,被复制模仿的可能性就越大。表达则为广泛传播,模因必须通过文本、图片、话语等媒介将模因转化为可感知的有形体。传输属于表达的载体,需要具备有形性和稳定性。这四个阶段彼此联动、协调进行。
   人们将“硬核”与日常使用的高频词语组合起来,使“硬核”成为一个语言模因,其复制和传播也经历了同化、记忆、表达和传输四个阶段。游戏厂商根据“硬核朋克”和“硬核说唱”的说法成功创造了“硬核游戏”,这被广大玩家所认同,后来受到游戏玩家和厂商的强势传播,受众逐步扩大,“硬核”被引申为“小众”“技巧高”“难度大”等语义。由于言简意赅,极易进入并停留在宿主的记忆中,被复制的频率加大,潜在的宿主越来越多。它开始以不同的构式进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语义泛逐渐泛化成“厉害”“彪悍”“独特”“坚毅”,也因此被不停地再复制与再扩散,不断地以话语、文本、图片或视频等形式表达与传输,最终壮大发展为“硬核”族词。
  (四)大众媒体的营销助推
   互联网时代资讯海量,迫于竞争压力,许多新闻和软文在制作时都会使用流行语作为标题以“博人眼球”来赢得点击量。在百度上搜“硬核”出现17 500 000条相关资讯,在人民网上搜“硬核”出现1 169篇新闻(截至2019年3月31日),且绝大部分都采用“硬核”族词做标题。在各大媒体的助推下,基于“从众心理”任何个体都希望自己能融入到时代的环境与氛围中,与社会群体成员保持语言行为的一致。在此心理的驱动下,广大网民会有意使用“硬核”这个生动形象、轻松幽默的热词来表达赞赏或调侃之意,彰显自己的“时髦”。
  四、结束语
   本文从语言学层面探讨了“硬核”流行语的泛化过程及语义、语法功能和使用者的心理因素,并且从社会性研究角度探讨了其流行的社会文化因素。可以看出“硬核”因其丰富的语义要素、灵活多样的语言构式和所承载的积极向上的语言态度备受关注,并在大众媒体的强势助推下被广泛使用和流传。但是作为新的网络流行语,其使用对象和传播范围仍然有所限制,因此,如何突破传播局限争取最大化发挥其健康积极的社会文化价值颇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刘国柱.“PK”流行语分析[J].修辞学习,2006(2):54—56.
  [2]王晓庆.模因论视角下的“微”族词探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15(6):106—110.
  [3]张海涛.“厉害了,我的X”的形成及话语功能[J].汉字文化,2017(2):76—78.
  [4]索燕华.网络语境之汉语口语新锐性表达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2015(6):242,149.
  [5]谢群.网络语言视域下大学生文化价值认同探究[J].吉首大学学报,2017(3):102—108.
  [6]石艳.网络新词“XX哒”的概念隐喻分析[J].现代语文,2015(2):151—153.
  [7]申小龙.中国网络言说的新语文[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4.
  [8]邱雪玫,李葆嘉.“微”词族的形成轨迹及语义演变[J].语言文字应用,2015(2):37—45.
  [9]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4):54—64.
  [10]高秋玲.“尬X”系列年度流行语考察[J].现代语文,2017(7):122—128.
  (责任编辑:刘东旭) 2020年3月第39卷第3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313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