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用“转换”巧解匀变速运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所谓“转换法”,在物理学中主要是指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将陌生、复杂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简单的问题;将难以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转换为能够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的方法。
  在变速直线运动问题分析中,恰当运用“转换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一、研究对象主次转换
  在分析物理问题时,一般要选取研究对象,当选取问题中某一物体为研究对象时,可能会使所研究的问题较难以理解和解决。如果合理转换问题中的研究对象时,可以使问题变得简单而又方便,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多个物体转换为一个物体
  研究物理问题中,经常会碰到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如果分开为对每个物体进行分析和研究时,会带来诸多不便,可以将多个物体看成一个物体在整个全过程的运动。
  例2.从斜面上某一位置,每隔0.1S释放一个小球,在连续释放几颗后,对在斜面上滑动的小球拍照,如图所示。
  测得cm,cm,求:
  (1)小球的加速度是多少?(2)A球的上面还有几个小球?
  解题分析:虽然有若干个运动小球,可以看作一个小球从某一点开始在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小球的加速度可用相等时间内两相邻两段位移差推论式求解,加速度为,小球A的上面还有两个小球。
  三、运动物体的初位置转换为末位置
  分析问题时,一般都是从起点到终点的顺序来研究物体的运动,这比较符合思维习惯,但解决问题不一定简单方便。如果把运动物体的末位置和初始位置对调,把物体运动过程转换,可以当作另一种相反的运动过程来分析和处理问题。
  例3.一质点做匀减速运动,走过36m后停止。若将这段位移分为三段,而且质点通过每段的时间相等,试求第一段的位移大小。
  解题分析: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如果把运动初位置转换为末位置时,这样物体就可看成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比为:,质点运动总位移分成三段,最后一段位移是。
  四、多过程转换为一个整体过程
  在分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过程组成的物体运动时,要对每一个过程都进行分析和讨论时,比较烦琐,而且也不容易得出结论;不如把物体的运动当作一个整体过程来处理。
  例4.总质量为24kg气球,以2m/s的速度竖直匀速上升,当升到离地面300m高处时,从气球上落下一个质量为4kg,体积很小可以看作质点的物体,试求物体脱离气球5s后离地面的距离是多少?()
  解题分析:4kg的物体先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到最高点静止,后再做自由落体运动,如果说分过程求解不如看作物体做匀减速运动的一个整体过程简单。
  求得x=-115m,最后可以得出物体离地面的距离为185m。
  五、解析法转换为图像法
  图像和数学公式都能反映物体运动规律。解析法需要有严密的逻辑分析、思维和想象能力,更需要合理的推理和计算能力。应用图像法分析解决运动学问题比较形象、直观和巧妙,有独特的优越性,许多信息容易分析和掌握。
  例5.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甲以的加速度静止开始行驶,乙车和甲车处于同一位置,同时以的速度做同方向的匀速运动,问:(1)甲何时追上乙?(2)在追赶过程中,甲、乙之间最大距离有多大?
  解题分析:速度图像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大小即是物体运动位移的大小,当甲追上乙时,就是两物体速度图像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相等。通过作图可以得到在甲开始运动4s后,可以追上乙物体。两物体最大的距离出现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刻,即时间为2s时,最大距离为10m.
  六、多维运动形式转换为一维运动
  物体在三维空间或二维面内运动,问题分析时较难理解和想象,解决物理问题时,更难以建立合理的物理模型以用于求解。如果转换成一维运动形式,问题变得相对简单。
  例6.用长为L的金属丝绕成一个高度为H的等螺距线圈,如图所示。将其竖直地固定在水平桌面上,让小球穿在金属丝上无摩擦地自由下滑,则小球由最高点滑到桌面所用的时间为多少?
  解题分析:小球在空间三维中运动,难以分析和理解小球的运动状态,甚至无法判断小球在具体位置时的运动时间。若转换为一维运动形式,如图所示,小小球相当于沿长为L、高为H的斜面无摩擦地自由下滑,设斜面倾角为,,,小球运动到最低点,即桌面时的时间为:
  正常的、传统的正向逻辑推理是人们正常思维方式,是掌握知识和学习的主要方法。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如果转换思维角度和方式,可能会使问题都变得较为简单和容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僅可以提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更能增强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科学处理问题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等,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和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素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436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