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从“棋外寻胜着”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甘子烨
我们常用“外行”来形容对某一专业一窍不通的人。然而,历史和现实中,一些重大发明和发现,却恰恰出自“外行”之手。
“DNA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被认为是20世纪生物科学领域最伟大的成就。可谁能想到,这一解开“生命之谜”的重大发现,出自沃森、克里克、维金斯和富兰克林这4位生物科学的“门外汉”。当时,沃森是研究动物学的,克里克在伦敦大学学物理和数学,维金斯和富兰克林常年研究晶体物理学,与生物科学更是不沾边。
“外行”搞出重大发明的奇事,在科学界还真不少。比如,发明彩色胶卷的乔治·伊斯曼是银行记账员,发明安全剃刀的金·坎普·吉列是酒厂的推销员,发明充气轮胎的布埃德·邓洛普是兽医。不光是这些“小打小闹”,一些重大科学发明,也有“外行”的身影。比如,发现核苷酸生物遗传密码的人,是“整天看星星”的天文学家盖莫夫,而在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发现者中,除了人们熟知的物理学家,还有酿酒师、医生、生理学教授和律师。
必须承认,某一领域的重大发明和发现,绝大多数是由本领域的行家完成的。但是,精通自己专业的内行,有时好比攀上一棵大树,左右纵横的枝枝叶叶,常常挡住了自己前进的视线。而外行的好处在于,他站在“树”下或远处,反而能看清主干和树枝的生长趋势,从而可能有惊喜之见。
野生动物园现在在不少城市都有,可它也是“外行”的杰作。当年,非洲想建世界上第一个野生动物园时,管理者就如何避免动物伤人邀请来不少动物专家献计献策。讨论会上,专家们就如何把笼子建得更好、更大、更结实各抒己见,众说纷纭,可管理者还是觉得这样体现不出“野生”“天然”。這时,一个“外行”提出,把动物从笼子里放出来,把人关进“笼子”的建议。管理者听后拍案叫绝,立即选用了这一方案。野生动物园的建立,使动物能在自然环境里自由自在地生活,人们能坐着汽车欣赏猛禽野兽。
“沉锚效应”表明,人们在研究某一问题时,第一信息和专业知识就像沉在水底的铁锚,会把当事人的思维固定在某处。毫无疑问,重大发明必须有厚实的专业知识做支撑,但这并不代表要把“外行”拒之门外。有时候,“圈外人”的一句提醒,“门外汉”的一个灵感,很可能让“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研究,开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起点。
识得“庐山真面目”,需得走出“此山中”。一名科学家曾说:“奇思妙想有时是科学的钥匙,它可能稀里糊涂地让某一领域‘芝麻开门’。”那些“外行”者的卓著贡献启示我们,跳出专业的框框,突破专业的束缚,用好“外行”的智慧,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就有望取得重大的成就。
某国际游泳大赛曾出现过这样有趣的一幕:接力队员们在夺得比赛金牌后,激动之下把教练抬起来扔进了泳池里。见教练在水里扑腾挣扎,队员们方才醒悟:“哦,咱们的教练压根儿不会游泳。”在体育界,如今“外行指导内行”的新鲜事并不少见。当年德国国家足球队主帅克林斯曼为了唤醒“沉睡的德国足球”,鼎力推荐曲棍球教练彼得斯担任球队技术主管。陈洪彬是我国第一位专门从事自由式滑雪的教练,可就是这样一位不会滑雪的“门外汉”,把中国自由式滑雪推向了世界舞台。
诗人说,“功夫在诗外”;棋手说,“棋外寻胜招儿”。隔行如隔山,隔山不隔理。多听听“外行”的意见,或许会有让人脑洞大开的灼见。正所谓,“用笔不灵看燕舞,行文无序赏花开”。
(选自《解放军报》)
【分析】
本文拟题“不妨从‘棋外寻胜招儿’”,借以表达要重视“外行”的智慧的观点,读来生动而有味。
在展开论证时,值得肯定的主要有两点:一是不仅大量列举实例,取得了“事实胜于雄辩”的表达效果,更注意运用比喻论证与引用论证,从事理上阐明了“外行的好处”以及不能“把‘外行’拒之门外”的理由。文中“精通自己专业的内行,有时好比攀上一棵大树,左右纵横的枝枝叶叶,常常挡住了自己前进的视线……”这段话说理形象,所引“沉锚效应”则启人深思。像这样例证、引证等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了议论文的文体特征。二是持论辩证。作者既强调“多听听‘外行’的意见,或许会有让人脑洞大开的灼见”,同时也一分为二地指出“某一领域的重大发明和发现,绝大多数是由本领域的行家完成的”“毫无疑问,重大发明必须有厚实的专业知识做支撑”,这就有效体现了思辨色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452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