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名著阅读教学有效策略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当下初中生的阅读量、阅读效率不容乐观,特别是名著阅读板块,存在阅读兴趣不浓、阅读方法不当、阅读欠深入等问题。为了提高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的效率,笔者以小说《骆驼祥子》为例,探索了以下策略:一是重视课前导读,巧妙激趣引导;二是点拨阅读方法,指导圈点与批注;三是联系现实生活,让名著阅读更深入。
  关键词: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是打开智慧之门的一把钥匙,对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下初中生的阅读量、阅读效率皆不容乐观。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生不了解名著的内容及价值,阅读兴趣不浓;二是学生没有掌握名著阅读方法,对长篇名著望而却步;三是名著阅读教学墨守成规,学生产生思维定式,阅读不够深入。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名著阅读兴趣、加强名著阅读方法指导、提高阅读效率呢?下面,笔者试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必读名著《骆驼祥子》为例,浅析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重视课前导读,巧妙激趣引导
  课前激趣引导是名著阅读指导的重要策略。通过课堂激趣,学生的名著阅读热情瞬间高涨,不再将长篇名著视作沉重负担。名著课前激趣方法有很多,但是要注重激趣方法与名著内容相融合,才能体现课堂激趣的高效性。
  在布置学生阅读名著《骆驼祥子》之前,笔者准备了一节课前导读课,通过激趣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在课堂上,笔者简要介绍了作者和写作背景,当堂布置学生阅读《骆驼祥子》第一章,并找出祥子的个人信息。笔者的课件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祥子的梦想是什么?学生通过原文阅读找到了答案。根据学生的回答,笔者延伸出另一个思考题:祥子的梦想能否实现,为什么?一瞬间,原本沉闷的课堂瞬间沸腾了,学生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小斌第一个站起来,大声说道:“祥子的梦想可以实现,因为第一章里面说到祥子是一个上进的青年,他努力攒了三年的钱,终于买了属于自己的车。”小韬听了直摇头,高举着手抢答道:“我认为祥子的梦想是无法实现的,因为书里的第一章最后一句话说:‘可是,希望多半落空,祥子的也不例外。一’笔者趁着这个时机,引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每天阅读两章名著,了解祥子的夢想经历的起伏。学生的名著阅读热情瞬间高涨起来了,迫不及待地翻开书,阅读下一章的内容,了解祥子的人生起落。
  《骆驼祥子》的故事性强,笔者以“祥子的梦想”为线索贯穿全文,让学生深入文本,了解祥子的人生历程。这样的课堂激趣,让学生对祥子有了初步的了解,从祥子曲折的梦想历程中,了解到祥子的人生不易,为下文祥子的“三起三落”做了铺垫。
  二、点拨阅读方法,指导圈点与批注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是开启名著阅读之路的第一步。粗浅的阅读犹如走马观花,学生难以对名著产生深刻的理解。《骆驼祥子》的语言独具一格,带着一股浓浓的“京腔”。这种独特的语言艺术,也使人物形象更个性化。因此,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时,要让学生掌握圈点与批注的阅读方法,品味名著的个性化语言,理解人物的丰富形象。
  圈点与批注是一种常用的读书方法,是指学生在阅读时,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等写在书中空白处,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在阅读名著《骆驼祥子》时,笔者指导学生运用圈点与批注的方法深入阅读名著,重点做好了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与学生同步阅读,有效指导阅读进度和疑难。在学生阅读名著之前,笔者会先深入阅读名著,运用圈点与批注的阅读方法,获得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当学生开始阅读名著时,笔者会再度与学生同步阅读,随时把握学生的阅读进度,及时与学生交流名著阅读的内容,了解学生在名著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名著阅读效率。
  其次,向学生展示圈点与批注的范例。笔者将自己初次阅读名著的圈点与批注整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几个范例,让学生了解圈点与批注的方法。如:“他就是这么一个人,就是在地狱里,仿佛也能做个好鬼。”批注:这句话写出了祥子的美好心灵,“地狱”与“好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衬托出祥子在黑暗困苦的环境中依然心存善念的美好品质。当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名著的圈点与批注亦是如此。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生活经历不同,对名著的人物、事件也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和感触,没有绝对的评价标准。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对人物、事件进行圈点,并做出评价性的批注。
  最后,做到监督落实,培养学生形成圈点与批注的阅读习惯。好的读书习惯,贵在持之以恒。学生在深度阅读初期,难免会在圈点与批注过程中产生困惑,教师要悉心引导学生,做到逐一落实,切不可急于求成、严加责备,这样会打击学生深度阅读的自信心。
  为了鼓励学生,笔者每天会从学生的阅读批注中,挑选出一些优秀的范例,供学生参考借鉴。如:“老程回来了,端着两大碗甜浆粥,和不知多少马蹄烧饼与小焦油炸鬼。‘没沏茶,先喝点粥吧,来,吃吧;不够,再去买;没钱,咱赊得出来;干苦活儿,就是别缺着嘴,来!’”批注:这句话突显了老程善良的美好品质,在祥子落难时,仍然可以看到人性温暖的光辉,与前文孙侦探的丑恶嘴脸形成鲜明的对比。该学生在批注过程中,不仅写出了老程的人物形象,同时注意到与前文人物的对比,说明他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对比思考。
  当然,也有部分学生的阅读批注不尽如人意,笔者也会从中找出几处,与学生一起修改。如:“祥子看了看自己,开始觉出疼痛,双膝,右肘全破了;脸蛋上,他以为流的是汗,原来是血。不顾得干什么,想什么,他坐在门洞的石阶上,呆呆的看着断了把的车。崭新黑漆的车,把头折了一段,秃碴碴的露着两块白木茬儿,非常的不调和,难看,像糊好的漂亮纸人还没有安上脚,光出溜的插着两根秫秸秆那样。祥子呆呆的看着这两块白木茬儿。”批注:祥子看到车摔坏了,难过得忘了伤痛。该学生的批注只是把原文的内容概述出来,并未做出评价性的批注。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让其他学生先评价这处批注,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学生各抒己见,结合原著上下文的内容,分析了祥子此时的心理,准确把握了祥子的性格特点,充分体现了学生对名著的个性化解读。   经过认真细致地修改,学生的批注修改如下:这段话运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同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祥子的车摔坏之后失魂落魄的样子,从中可以看出祥子非常珍视自己的车。学生在批注中添加了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同时也从细节中注意到祥子对车的珍视。
  三、联系现实生活,让名著阅读更深入
  经过深度阅读,学生对名著已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但如果不对学生的深度阅读进行总结,那学生得到的仅是零散的碎片化知识。小说的意义,除了文本本身的故事性中提供的内涵外,就是学生通过该小说生发的再联想性和再创性的内涵。为此,笔者根据学生深度阅读的反馈,引导他们对《骆驼祥子》的主题思想进行归纳整合。
  传统的名著总结课,就是把知识点简单地梳理一遍,这样的课堂枯燥乏味,缺乏思维的深度,学生课后容易遗忘。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决定联系现实生活,把《骆驼祥子》與现代通信工具——QQ联系在一起。现在的中学生,每个人基本上都有QQ号.这也是他们与同学、朋友交流的重要通信工具。假如主人公祥子有了QQ号,那会引起怎样的反响?笔者在课堂上引出这个话题时,学生一下子炸开了锅,纷纷讨论起了祥子的网名、个性签名、好友群等内容。看到这活跃的课堂氛围,笔者顺势布置了一道课外作业,完成“趣味名人圈”:
  假设祥子有QQ,请设计出祥子的QQ个人信息,并根据课文内容写出他和书中某人的聊天记录。
  (1)祥子QQ中的个人信息内容:网名、QQ号、性别、地区、个性签名。
  (2)祥子会把哪些人拉入好友群?简要说明理由。
  (3)祥子的聊天记录:设计祥子与书中某人的一段对话,每人不少于3句,通过对话体现人物的性格。
  本节课通过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列出祥子的关系网。同时,学生也结合文本,说出人物之间的关联,并畅谈自己对人物的看法。不少学生还能结合人物的性格,创造性地设计人物对话,把人物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名著是文学大家智慧的结晶,是数千年历史的沉淀。名著阅读的指导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名著阅读篇目,会有不同的阅读指导方法。教师作为学生名著阅读的引路人,必须要结合学生具体的学情、名著的阅读难度、名著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等,不断探索、总结更加有效的阅读指导方法,把学生阅读的灵魂,引渡到名著的深层意蕴,从而实现名著阅读的真正价值。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初中语文自主高效学习型课堂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3ZQJK016)的研究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475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