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自主游戏实践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为什么开展自主游戏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寓教育于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自主性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游戏之一,也是幼儿主要的游戏。在自主活动中,孩子们往往会有很多让我们成人意想不到的游戏活动,不得不让我们佩服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作为教师首先需要搞清什么是自主性。所谓自主性就是个体对自身行为的意识与调控的能力,个体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能依据个人对事物的信心行事,主动去做该做的事情,通过自身活动获得发展,自主性涉及行为的目的意识,需掌握一定的知识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形成认识判断力,以及对行为的自我协调控制能力。
二、我们应该怎么做
1.幼儿的自主发展
(1)有自主选择的机会和权利
陈鹤琴教育思想中也明确指出:要以幼儿为主体,将游戏的主动权交给幼儿。想让幼儿进行自主的选择游戏,那么首先就应该给他们自主选择的权利。
《规程》中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这就是要求我们应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对自主性游戏进行全面的设置,为幼儿进行自主选择的活动提供了保证。
首先,让幼儿有选择材料的自由。其次,让幼儿有确定主题的自由性。自主性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知识丰富,对周围事物接触面广,那么游戏的主题会层出不穷,内容则丰富充实。但如果老师要求幼儿按其意愿确立主题开展游戏,幼儿只能是进行机械的表演,如演木偶戏一样,变成是老师在游戏中的道具了。
(2)在相互交流中获得自主发展
在同一区角活动的幼儿一般是有共同的或相似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幼儿只有在与同伴自由交往中,学会共同生活,相互合作,学会生存。在交往中幼儿可以模仿同伴的优良行为从中进行自我调节、自我克制,每个孩子在为了能够被同伴接受,为了维持和同伴友好交往的关系,必须控制与调节自己而作出一定的努力,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个性、情感、行为习惯、交往能力,以及社会适应性都逐步的到发展。同时,在区角活动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面对全体幼儿进行说教的人,而应成为幼儿交流的伙伴。教师在和幼儿平等交流的基础上支持和引导幼儿的活动,对幼儿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等进行指导。教师和幼儿之间的这种相互交流,对提升区角活动的质量,促进幼儿独立、自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逐步学会自己制定游戏的规则
自主游戏中,游戏规则的建立不是外部强加的,也不能采取放任的方法。我们给幼儿提出两条总的原则:一是安全性;二是物归原处,要求幼儿在游戏中,针对出现的问题,自己制定、执行、调整游戏的规则,使他们既能玩地开心,又能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
2.教师的促进和培养
(1)丰富游戏材料促进自主性发展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教育目的为幼儿创设游戏环境,提供有新颖性,启发性和引导性的材料,玩具物品等,以激发幼儿求知好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满足幼儿操作探索创造的心理需要。在游戏活动时提供幼儿半成品材料和废旧的材料。孩子们的探究、创造的欲望在运用开发性材料的过程中得到满足。
(2)积极鼓励自主探索和创新
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最初的创造意识是幼儿进行自主探索和创新的重要途径,而要达到这一要求,提供给幼儿可持续探索的环境和材料以及进行个别辅导是十分重要的。幼儿初步的创造意识是在不断操作实物的活动中萌芽的,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是在不断操作实物的活动中发展的,持续不断的实践活动是幼儿初步创造活动的特点。从这个意义上讲,区角活动为促进幼儿惊醒持续不断的探索活动,促进幼儿创造意识的萌芽和初步创造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区角活动要求教师提供给幼儿的活动材料应不断引发幼儿思考“做什么”和“怎么做”,应不断促进幼儿从多个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这也为幼儿进行持续不断的探索活动,进而促进幼儿创造意识的萌芽和初步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总之,幼儿真正需要的是自己动手,自己操作,他们需要的不是被动地接受学习,而是在活动过程中的一种主动的,积极的,愉快的体验,对他来说才是最重要了的。而作为教师在为幼儿提供了适宜的区域活动以后,就应该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和活动区相互作用,既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材料发现并解决活动中所产生的問题,让幼儿真正成为区域活动的主体。在幼儿与区域活动的相互作用中,他们不再满足于教师给予“是什么”,而更热衷于对“为什么”的探索,我们时常能看到幼儿变着花样地摆弄材料,所以教师不再是输出知识的教育者,而是提供舞台,指出方向,关键时刻给予指导的“导师”。只有教师成了幼儿活动的“导师”通过区域活动让幼儿自主发长的目标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三、对未来的展望
贯彻实施《指南》,我们口头上并不缺理念,缺的是把理念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缺的是对理念的透析领悟和具体体现理念的教育行为。如,我们对游戏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价值耳熟能详,也都知道“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自主自愿是幼儿游戏的特点”,等等。但是,“知道什么”不等于“相信什么”,这些东西尚没有成为我们的“教育信念”。我们还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该怎样去做”,很多问题没有想明白而导致做不到位。因此,理念到实践的转化需要特别关注教育信念的形成,关注教育理念在不同教育情境中的具体表现,并对其进行认真的观察、分析、研讨、总结与培训。使教师们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幼儿“真游戏”,得到“真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17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