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重庆城区方言一级元音格局实验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运用语音格局的理论和方法,基于语音实验的数据分析和归纳,通过声学元音图和元音格局图,对重庆城区方言的一级元音格局进行研究,并将其与普通话的一级元音格局作一比较。
  关键词:重庆城区方言;一级元音;语音格局;实验语音学
  一、引言
  现代汉语方言复杂多样,为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十大方言之中,官话方言的地域分布最广、使用人口最多,历来为方言学界所重视。重庆方言属于西南官话中的川黔片成渝小片[1],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因而有其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的研究对象为重庆城区方言,即狭义的重庆方言,主要指重庆市主城区的本土居民所使用的口头语言。
  语音格局的理念和方法,是现代语音学研究中影响广泛的学术创新。其实质是通过语音格局的研究去体现和把握语音系统,其特色是把语音学与音系学的研究连接起来,从而更准确、更全面、更深入地观察语音系统。石锋认为,“语音格局是语音系统性的表现”[2](P43)。元音格局是语音格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一级元音格局又是元音格局研究的起点和重点。所谓“一级元音”,是指出现在单韵母中的元音[2](P44)。
  元音格局是元音系统性的表现,包括元音的定位特征、内部变体的表现、整体的分布关系等等[3]。每一种语言或方言,其元音音位都能形成其自身的元音格局,并可以通过绘制声学元音图和元音格局图的方法,对它进行更准确、更直观的描写。学界对重庆方言的元音研究,不乏基于传统听音、记音方法的研究成果,而通过实验的方法对其进行语音格局的研究还少有所见。因此,本文拟以语音格局理论为指导,结合实验语音学和音系学的方法,对重庆城区方言的一级元音格局进行实验研究。
  二、实验说明
  (一)发音人
  本次实验选取的6位发音人,都是出生且长期生活于重庆主城区,发音能力正常,日常交流和家庭背景语言均为重庆城区方言。选取发音人时,兼顾了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的分布,其性别、年龄、籍贯信息分别为:
  男1,86岁,巴南区;女1,78岁,巴南区;男2,60岁,渝中区;女2,56岁,渝中区;男3,22岁,沙坪坝区;女3,21岁,九龙坡区。
  (二)发音样本字
  本次实验以重庆城区方言的7个一级元音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每个元音各选择4个单字作为发音样本字。未选择含有浊音声母和零声母的字,以规避其声母在协同发音时对于元音的发音影响。具体如下:
  /a/ 拉爬沙踏;/i/ 币弟器洗;/u/ 赌户如租;/?/ 迟刺丝纸;/e/ 北车得舌;/y/ 举区徐许;/o/ 多河锁拖。
  (三)实验过程和方法
  录制语音样本时,采用Cool Edit Pro软件在安静的室内进行,设置采样率为11025Hz,单声道,采样精度为16位。请6位发音人以重庆城区方言,将发音字表中的28个单字各读三遍,发音饱满,音量适中。
  依据所得录音样本,运用南开大学“桌上语音工作室”(Mini-Speech-Lab)语音实验软件,进行元音格局的实验操作。为保证语音实验的客观性,从每个发音单字的元音中提取9个点,可以得到6×28×9=1512个有效样本点,样本点数量能够满足本次实验所需。目标是根据提取的样本元音的赫兹(Hz)值,绘制声学元音图和元音格局图。
  声学元音图,又称元音声位图,它分别以第一共振峰(F1)和第二共振峰(F2)赫兹值为y轴和x轴坐标单位,且将坐标零点设置于右上角,所得声位图与舌位图大致对应,据此可以直观地看出每个发音人各个元音及其变体的舌位分布范围。将全部F1和F2的Hz单位转换为Bark单位[4],然后利用V值公式进行计算,进一步绘制出归一化、相对化了的元音格局图。V值的优点是可以淡化不同发音人之间的个体差异,从而凸显同一元音系统的共性特征,也便于不同元音系统之间的比较。
  三、语音样本的统计分析
  基于本次实验的语音样本,通过“桌上语音工作室”提取语音样本的Hz值,得出6位发音人各一级元音的F1、F2频率数据,绘制出各自相应的声学元音图;然后进一步经V值计算后,绘制出重庆城区方言的元音格局图;进而将它与普通话的一级元音格局图进行对比分析。
  (一)重庆城区方言一级元音图
  1.声学元音图
  根据本次实验所得重庆方言一级元音F1、F2的赫兹值,绘制出6位发音人的声学元音图,具体如图1~图6所示:
  观察、比较和分析这6位重庆方言发音人的声学元音图,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重庆方言的3个顶点元音分别为/a/、/i/和/u/,而且頂点元音的中心连线形成一个锐角三角形;另外4个一级元音以顶点元音为主要框架,交叠分布在三角形的各个部位。
  第二,性别差异较为显著,女性发音人的声学空间明显大于男性发音人,主要表现在元音/i/和/a/的分布位置上。
  2.元音格局图
  根据6位发音人的实验数据,分别求出重庆城区方言7个一级元音的V1值、V2值,并保留整数,分别为:
  /a/,100,47;/i/,1,100;/u/,11,3;/?/,22,61;/e/,31,90;/y/,3,91;/o/,37,1。
  以V1为纵坐标、V2为横坐标,可据上述所得数值绘制出重庆城区方言的一级元音格局图,如图7所示:
  上述归一化了的元音格局图中,各个元音的分布区域和空间不再明显,得到的是元音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关系,强化了其音位学特征。也就是重庆城区方言一级元音格局图的一个标准图形。
  在这一标准图形中,V1值从0到100表示元音舌位的高低,高元音、中元音、低元音之间的分界值分别为30和70;V2值从100到0则表示舌位的前后,高元音分别以80和20区分前、央、后,中元音分别以70和30区分前、央、后,低元音分别以60和40区分前、央、后[5]。   结合图7所示元音相对位置的分布及其对应的数据,可以认为,在重庆城区方言的一级元音中:/i/和/y/为前高元音,/?/为央高元音,/u/为后高元音;/e/是前中元音,/o/是后中元音;/a/是央低元音。
  需要说明的是,/e/元音舌位的高低。由于其V1值为31,非常接近高元音与中元音的分界值30,那么,该将它定为高元音还是中元音呢?为此,笔者又深入观察和研究了/e/元音的稳定程度。通过对这7个一级元音的分布范围的计算、观察、比较,发现元音/e/的游移性最强,其变体的高低维空间分布是显著的(标准差为8.30),且处于高、中元音的分界线略微偏下;而游移性特征也符合汉语方言的中元音普遍性特征[6]。再结合/e/元音与另外6个元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及其在整个元音格局图中所处的具体位置,我们认为,将它定位于中元音是合适的。而且,从元音格局系统性的角度来看,把/e/元音作为中元音也正符合汉语方言的一般规律。
  (二)重庆城区方言与普通话一级元音格局比较
  将重庆城区方言与普通话的一级元音格局进行比较,既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方言语音格局的特点,同时也具有类型学的意义[3]。因为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所以在比较方言与普通话时,可直接以北京话的一级元音(或称基础元音)格局为参照。这里,我们借鉴了《语音样品的选取和实验数据的分析》中的北京话的基础元音格局图[7],具体如图8所示:
  通过图7与图8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重庆城区方言与普通话的一级元音格局的共性和个性。
  就共性而言,两者的一级元音数量都是7个;它们共有的3个顶点元音/i/、/u/、/a/所构成的三角形格局,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元音/y/的舌位也是相似度极高。
  就个性而言,重庆城区方言也有明显的表现。重庆城区方言的/i/元音分布在最前、最高的顶点,再加上/a/的舌位最央、最低,使得其元音三角形的声学空间比普通话更大;央高元音在普通话中表现为/?/与/?/的清晰对立,在重庆城区方言则合并为/?/;普通话的中元音有一个央元音/?/,重庆城区方言则是表现为前元音/e/和后元音/o/的音位对立,且舌位明显高于普通话的/?/。
  四、结语
  本文在语音实验及其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元音声位图和元音格局图的构建、观察,对重庆城区方言的一级元音格局得出了更为明晰的认识。将其与普通话比较后,也使我们对其个性和共性特征的理解更加深入。
  重慶城区方言的一级元音,其元音三角形的格局以及元音/y/的舌位都与普通话高度一致;而其整体分布区域比较大,这从3个顶点元音/i/、/u/、/a/的位置和距离上看得很清楚;中元音/e/和/o/的前后对立,也与普通话的/?/明显不同;至于央高元音只有/?/元音而没有了/?/与/?/的对立,这与大多数南方方言相一致,因为重庆地处我国的西南地区。
  我们还注意到,在本文的实验研究中,重庆城区方言的一级元音声位图,呈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即男性的声学空间明显小于女性。其深层的原因,是与重庆男女两个群体的社会性格有关,还是不同性别发音器官生理差异的普遍性特征,仍然值得我们继续扩大实验范围和进一步研究探讨。
  运用实验的方法对重庆城区方言的一级元音格局进行研究,本文是个初步的尝试,希望这对于重庆城区方言各级元音格局的实验研究,以及重庆城区方言使用者的普通话规范和推广,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蓝.西南官话的分区(稿)[J].方言,2009,(1).
  [2]石锋.语音格局——语音学与音系学的交汇点[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3]石锋.普通话元音的再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2, (4).
  [4]石锋,冉启斌,王萍.论语音格局[J].南开语言学刊, 2010,(1).
  [5]时秀娟.汉语方言元音格局的系统性表现[J].方言, 2006,(4).
  [6]时秀娟.论元音格局在汉语方言研究中的运用[J].齐鲁学刊,2016,(4).
  [7]石锋,时秀娟.语音样品的选取和实验数据的分析[J].语言科学,2007,(2).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First-Class Vowel Patterns of Chongqing Urban Dialect
  Ji Feng
  (Department of Linguistics,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999077, China)
  Abstract:The sound pattern theory i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first-class vowels of Chongqing urban dialect by means of phonetics experimen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data analysis show the vowel distribution and stability through the visual acoustic vowel charts. Also,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first-class vowels of Chongqing urban dialect and that of the Putonghua are compared.
  Key words:Chongqing urban dialect;first-class vowel;sound patterns;phonetics experiment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31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