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反哺教学,教学也可反哺科研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科研是为自己做的,教学是为学校做的”这一点似乎已成为高校教师的共识,教育部也在出台相关政策让大学的“金课、金师随时可见,水课水师无处安身”,同时还有很高的“科研反哺教学”,“教授要给本科生上课”等等意图让高校教师把教学重视起来的呼声,高校教师上好课,本就是自己的天职,高校教师搞好科研也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教学以及社会,本文并不觉得科研与教学两者之间存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关系,相反,本文从高校职能与教师本身特性上分析得出结论——科研反哺教学,教学也可反哺科研。
关键词:科研与教学;科研反哺教学;高等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方面发展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以华为为代表的高科技领头羊也越来越多,这与我国极度重视科学技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随着我国在教育上的投入越来越多,我国高校的科研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也为社会输出了大量的高级人才。但是随着科学研究在高校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因此有了“科研反哺教学”这一号召,但是个人觉得科研和教学并不冲突,科研可以反哺教学,教学其实也可以反哺科研,下面就我个人所从事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这一本科专业课的一些教学活动谈一些心得体会。
一、高校所应具备的职能
高等教育,英文是“higher education”,这个比较级形象的说明了大学的职能,即通过更高端的教育去培养更高端的人才,或者说相比于以前的教育,这是更先进的教育。近代以来当国民教育制度逐步确立之后,高等教育成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概念变得更加明确、清晰,即其定位要在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之上,成为国民教育的最高阶段,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62年召开的高等教育会议给高等教育下了如下定义:“高等教育是指大学、文学院、理工学院和师范学院等机构提供的各种类型的教育,其基本入学条件为完成中等教育”[1]。在这一点上,相信从两千年前“大学”的创立到现在甚至未来的50年内,都不会有太大的改变。那么怎么才能保持这种先进性呢?不妨从历史的角度以及大学的定位來做个说明,纽曼曾说过大学是“教授普遍知识的地方”[2],既然作为教育机构,那么本身的属性及定位肯定离不开教授知识,这一点是我们形成共识了的;然后,自从19世纪德国的洪堡将科研引入大学之后,“在最深入、最广泛的意义上培植科学”被视为“大学立身的根本原则”[3],“教学与科研相统一”成为大学教育的基本途径;到了20世纪初“威斯康星思想”兴起后,社会服务被视为又一重要职能[4]。自此,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职能三足鼎立的主流观点开始支配并深刻影响大学的办学实践,“三大职能说”也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学好坏的关键指标点,缺一不可。大学只有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三项同时具备先进性时,高等教育才具备先进性。存在即合理,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之所以存在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为“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因此“三大职能”相互间并不矛盾,科研可以反哺教学,教学一样可以反哺科研,科研和教学搞好了自然可以服务社会。
二、教师本身特性
绝大多数的高校教师,其实至少具备双重身份:即以输出科研成果为标志的学者和以传道授业解惑为特征的师者,也就是所谓的“教学科研并重型”教师。但是由于教育背景以及体制的关系,人们往往容易忽视的一点是每个教师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向。尤其以新进的青年教师为代表,他们在读博士期间,往往专注于本专业的某个细分方向,比如我个人仅从事新能源相关的锂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方向,而对于太阳能电池、光催化以及电催化等方向却知之甚少。但是对于低年级的本科生来说,他们需要的是大的知识面以及大量学科基础性知识。这就倒逼我们青年教师自己通过学习去补充这方面知识,这不但增加了我们在本领域的知识储备,还增强了我们融会贯通、学科交叉的能力,这有助于我们找到科研的灵感,从而提升我们自己的学术水平,因此本文说“教学也可反哺科研”。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不列颠百科全书编辑部,编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72.
[2]亨利·纽曼.高师宁,等译.大学的理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1.
[3]周倩.洪堡的大学理念的影响力[J].中国教育导刊,2007(14):22-24.
[4]克拉克·克尔.陈学飞,等译.大学的功用[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80-82.
基金项目:教改示范课程-机械制造与材料基础,校级教改,20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55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