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关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关于城市化如何影响二氧化碳排放,业界尚未达成共识。将中国分为东部、西部、中部3个区域,探索二氧化碳排放和城市化之间的因果关系。对1997—2015年的面板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城市化水平对二氧化碳排放有一定影响,而在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大多数省份中,没有发现这二者之间有显著因果关系。根据研究结果可知,决策者应建立低碳消费的激励机制,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并提高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關键词:城市化;二氧化碳排放量;格兰杰因果检验;面板数据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03-0080-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299.2;F124;F205;F224 文献标志码:A
2016年,我国城市化水平达到57.35%,如果保持这种趋势,未来20年中国的城市人口将达到10亿。根据政府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将以每年0.92%的速度增长,并在2020年达到60%。
在城市化进程中,中国也应对了一些挑战。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高能耗为基础,这导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此外,城市贡献约占中国总能源消耗的75%,城市人均能耗是农村地区的6.8倍。但是,理论上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机理和方向尚不明确,城市化可能会促进碳排放,但是城市化带来的科技发展也可能促进绿色技术发展。
选用STIRPAT模型,基于1997—2015年期间覆盖29个省的数据集,在省级层面研究了这一问题。首次使用拔靴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所分3个区域的城市化和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希望在这二者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为政府出台政策提供参考。
1 文献综述
在国家层面,林伯强和刘希颍(2010)[1]发现城市化率对二氧化碳排放有长期正向的影响并提出了政策建议。王峰等(2010)[2]利用LMDI方法分析二氧化碳增加的原因,发现导致二氧化碳增加的主因是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人均GDP增加。刘华军(2012)[3]认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会促进二氧化碳排放。孙辉煌(2012)、关海玲以及赵红、陈雨蒙(2013)也都得出了相似的结论[4-6]。
2 数据和实证方法
2.1 数据来源
数据包含中国29个省1997—2015年的面板数据。人口数据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每个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均来自CEAD。
2.2 实证方法
3 实证结果和讨论
截面相关性和同质性的检验,原假设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被拒绝。这两个检验结果都证明了使用拔靴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合理性。
首先,在东部地区的大多数省份中,城市化对二氧化碳排放没有显著影响,这可能是因为现代化的发展,人力资本和技术的创新,随着人口密度增加,人均能耗会减少,从而提高基础设施使用效率。同时,随着人们节能减排的认识的提高,更倾向于选择低碳产品。其次,考虑到城市提供了教育投资的激励措施,因此城乡移民比不移民的人受教育程度更高。在城市化进程中,将有越来越多的创新,生产性和高素质劳动力增加,这将有利于能源安全和减少碳排放。再次,城市化为技术创新创造了有利条件,节能和低碳技术的普及更加迅速。因此,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转型升级正朝着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方向发展,从而抑制了东部地区二氧化碳的排放[7-10]。
在中部地区,城市化影响着大部分省份的二氧化碳排放。首先,中部地区主导产业集中在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污染严重,资源和能源消耗较高的一些传统产业中。其次,由于城市的发展和长途通勤交通的影响,中部地区的私人交通发展迅速。同时,城市扩张总是伴随着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其中大多数以建筑设施的形式出现。建设公共基础设施会导致更多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再次,在中部地区,从2000—2013年,产业结构调整在区域排放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2000年起,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增加了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11-12]。
西部地区的其他8个省中,城市化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没有显著的因果关系。首先,中国西部各省的工业化发展水平较低,还处于中期以前。由于较少的人口和较小的工业规模,城市化在现阶段还没有超量排放二氧化碳。其次,国家1999年宣布了西部大开发计划,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突破,教育和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取得新成就。西部地区的城市化率在2010年为35.6%,低于1995年的36.3%。因此,二氧化碳的排放可能与优惠政策有关,与城市化无关,见表1[13]。
4 对策建议
以上结果不仅能帮助现有研究的发展,还应引起中国城市规划者和决策者的特别关注。首先,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倡导低碳消费。政府应坚持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限制发展大型资源和重污染工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在全国的比重。其次,加大国内对清洁能源的发展力度。政府在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时,应尽快完善相应的政策,鼓励清洁能源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扩大清洁能源市场需求。政府可以通过实施加速折旧的方法提高研发费用的支出份额,并为关键技术的创新提供低息贷款,这可以加大中国在清洁能源技术方面的研发力度。再次,管理人员应采取措施对城市居民进行环保教育,并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同时,各级政府应在使用清洁能源方面下功夫,这不仅可以在运输,供热和电力领域建立一个安全的清洁能源市场,而且还将发挥良好的领导作用[14-15]。
参考文献:
[1]林伯强,刘希颖.中国城市化阶段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和减排策略[J].经济研究,2010(8):66-78.
[2]王锋,吴丽华,杨超.中国经济发展中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研究[J].经济研究,2010,45(2):1.
[3]刘华军.城市化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J].上海经济研究,2012(5):24-35.
[4]孙辉煌.我国城市化、经济发展水平与二氧化碳排放[J].华东经济管理,2012,26(10):69-74.
[5]关海玲,陈建成,曹文.碳排放与城市化关系的实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4):111-116.
[6]赵红,陈雨蒙.我国城市化进程与减少碳排放的关系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3):184-192.
[7]徐斌,陈宇芳,沈小波.清洁能源发展、二氧化碳减排与区域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19,54(7):188-202.
[8]何建坤,卢兰兰,王海林.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减排的双赢路径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28(10): 9-17.
[9]宋杰鲲,曹子建,张凯新.我国省域二氧化碳影子价格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6(6):76-79.
[10]赵钊,于寄语.城市化与二氧化碳排放——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城市问题,2015(12):19-25.
[11]许士春,龙如银.经济增长、城市化与二氧化碳排放[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4,29(6):23-31,42.
[12]王明剑.我国区域二氧化碳减排的综合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4.
[13]王娟,魏玮,马松昌.中国的经济发展、城市化与二氧化碳排放[J].经济经纬,2013(6):18-24.
[14]周喜君.二氧化碳减排中的技术偏向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8.
[15]林基.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二氧化碳排放[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97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