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土地整治中存在的生态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许多农用土地被征用,对土地整治造成了很大影响。农用土地持续减少,建筑用地增多,导致我国土地生态遭受了日益严重的破坏,由此引发了生态环境问题,对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阻碍。在土地整治工作中,要高度重视土地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推动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
  关键词:土地整治;生态问题;有效对策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06-0063-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01.2;X24         文献标志码:A
  1  研究背景
   土地整治主要是对水、土地、植被等资源进行整治。实施土地整治,可以在确保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同时,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土地整治的主要目标是尽可能促进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保证各方利益。具体而言,根据手段不同,土地整治有着不同的整治措施,例如生物、物理等形式。行之有效的整治,将会显著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不但能改善土地利用情况,还可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1]。
  2  土地整治存在的问题
  2.1  土地整治缺乏完善规划,程序不规范
   土地整治工作有着长期性、系统性的特点,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要想顺利完成土地整治工作,就要做好长期工作准备。土地整治工作是在一定区域内,对综合经济及生态环境进行改善,能够使区域布局更加合理,以此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但就实际来看,许多地区实施土地整治时,没有提前进行严密调研及规划,未能全面、深入分析规划执行的可行性,对地区土地状况考虑欠缺。这极大影响了土地整治工作实施,使其作用难以实现,导致了各种问题。
   对土地整治流程规范进行分析发现,现阶段我国实施的大部分土地整治过于随意,没有严格、科学地规划。缺乏完善可靠的土地整治规划,土地整治效果将大打折扣[2]。
  2.2  不合理的土地整治减少了生物与景观多样性
   在土地整治实践中发现,土地进行整治往往需要对灌溉排水设备进行建造,还要修建农村道路。这些措施虽然方便了人们生活,但会直接影响各种生物栖息地,使其生存环境恶化,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长期下去,将严重影响土地整理地区中整体生态系统结构,进而使生物多样性降低,打破土地生态平衡。
   土地整治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增加可支配土地面积,使耕地面积或通行面积增多。因此,在整治过程中,很多本是弯曲状态的沟道都被修复整理成顺直的道路。一些地区在输水及排水沟道中应用了混凝土,这样的做法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沟道稳定性,但也直接影响了生物栖息面积,减少了绿化面积,对景观多样性极为不利。
  2.3  导致生态系统结构简化
   在建设沟道时,为进一步降低整治成本,避免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往往会对沟道实施截弯取直的操作。经济发达地区在整治规划农地过程中,对道路及沟道大都选择混凝土。完成整治工作后,修建的沟道往往无法有效涵养水资源。与此同时,沟道顺直会加快水流速度,地表水资源亦或降雨难以被充分存储,导致水体自我净化功能得不到发挥。
   在整治过程中,大比例采用砂石混凝土等材料,致使区域生态系统被简化,极大影响了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变得非常脆弱。倘若有内外影响因素出现,很容易使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
  2.4  思想认知上的差异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提出,政府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更加重视,并对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及法律。但从实际来看,一些政策及法律未得到严格落实。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缺乏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正确认识,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人甚至认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会对自己的生活造成不利影响,错误地认为依靠大自然本身具备的调节功能就可以将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危害修复。这些错误的认知对土地整治中生态环境保护造成影响。必须及时改变这种情况,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环境保护的作用和必要性。
  3  土地整治生态问题的处理对策
  3.1  在土地整治专项规划中加入土地生态规划
   为尽可能改善并解决土地整治中的生态问题,必须要尽快在土地整治专项规划中纳入土地生态规划。土地增值专项规划存在控制性,利用对土地整治的逐一分区及管理,有效落实土地开发工作,以充分发挥土地整治作用,进一步提高对土地资源的调控能力。对土地整治来讲,土地整治专项规划是指导性指令文件。因此,要想提高土地整治能够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就应当科学、合理编写专项规划。在编写规划时,必须对土地生态规划展开分析,以生态学相关理论为依据,有机结合生态学知识,明确土地实际利用情况,进而正确把握土地整治方向。
  3.2  保护生物及景观的多样性
   为有效实现对生物及景观多样性的保护,科学实施土地整治,应当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政府要提高对生物及景观多样性的重视程度,制定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并在实践中严格执行,改善并优化生物及景观保护机制,最大程度维持生物及景观多样性。现阶段,我国土地整治工作的过程中,往往缺乏生物及景观多样性保护的相关法律。在部分条例执行时,由于各部门间权责交叉,很容易出现各种限制,难以真正发挥作用。要改善这种情况,就要加大立法力度,严格执法。
   其次,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起科学的环境影响评价机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土地整治规划未能建立针对环境评价标准的相关准则。整治过程中,很多地区没有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再次,在实施土地整治时,要高度重视生态规划设计思想。加大投入力度,增强生态环境设计能力,以更好地发挥土地整治的生态保护作用。
  3.3  提高生態环境保护认识
   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必须有足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要在整治工作中融入环保理念,将环保放在首位。要想确保环境保护工作在土地整治中深入落实,必须加强对相关人员环保意识的培养力度。
   土地整治施工方应定期开展环保知识专题讲座,创新施工技术,引进先进工艺,改进并优化施工工艺。施工工作要提前考虑到生态环境承受能力,倘若使生态环境遭受到破坏或对生态环境稳定性造成影响,应当停止施工并全面实施整改。
  4  结束语
   实施土地整治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在实践中,应当充分考虑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的关联,寻找二者间的平衡点,尽最大可能实现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土地整治工作必须高度重视生态保护,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淑洁.浅谈土地开发整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6):86.
  [2]季学飞.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与保护对策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7(14):1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905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