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俞永武 卢向琴
摘 要:不断提高的信息技术水平,为教育改革工作的开展注入了动力。文章首先介绍了信息技术的作用,然后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的措施,并讨论了深化教学内容、促进师生互动等不同措施的积极作用,供小学语文教师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14-010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4.051
小学阶段开展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启蒙。信息技术的出现为语文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在课堂上应用音频、视频等资料,既能打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还可以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无论是教学质量还是教学效率,均能够因此得到显著提升。
一、信息技术的作用
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出现,对学生的学习环境具有优化作用。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为改进教学环境的工作提供了支持。常见的信息技术包括网络平台、多媒体技术等,教师可以利用上述教学资源,对学生的学习环境进行优化,利用多元化的教学资料,增加语文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的趣味性,在此基础上开展的教学活动的水准、质量均可以得到保障。除此之外,作为全球信息的交互媒介,互联网也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帮助,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互联网,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加国际化,教学资源也会变得更加丰富,对优化学习体验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互联网为师生提供了获取资源的全新途径,在互联网上获取并学习知识,更加符合当今社会的特点[1]。传统的语文教学活动通常以书籍为载体,难以人为地对其进行拓展或更改,信息化教学使学习资源更加开放,弥补原有教学模式的不足,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在多个渠道搜集学习资源,利用全新的手段学习语文知识。
二、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单一
语文始终是小学教学的难点,这是因为以文字为主要内容的语文对小学生的吸引较其他学科稍显逊色,如果学生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教师的讲解就会显得毫无意义,虽然部分教师会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吸引学生,但取得的效果始终有限,由此可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更改或优化势在必行。
(二)教材内容存在滞后性
从整体上看,小学语文教材满足社会提出的要求,具有科学性、系统性等特点,符合小学生的能力及水平,但是部分内容滞后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语文教材应做到取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加以应用,对于和学生所处年代相距较远的文章,可视情况删减,降低学习难度。
三、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所学内容。近几年,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上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以小学语文为例,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使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灵动,还具有加深深度、拓宽广度的作用,由此可见,将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在开展相关工作时,教师应着重考虑以下内容。
(一)激发学生兴趣
在信息技术趋于完善的当今社会,教学模式受信息技术影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直观思维,要想使学生在课堂上高度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是关键。在传统理念指导下开展的语文教学活动,教学方式相对枯燥,学生需要大量记录并背诵教师所讲解的内容,这并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信息技术的出现使教学方式得到了改善,可以通过将直观和抽象相结合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以此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茱萸的图片,配以作者独坐菊花旁的图片,让学生更加准确地了解作者的孤独,及期盼团聚的心情。所以,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用图片、视频代替抽象的语文知识,可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自然要主动地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探究。除此之外,信息技术还可以用来培养学生观察和倾听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深化教学内容
作為对学生综合能力具有培养作用的基础学科,针对语文教学展开的改革始终没有停下,信息技术的出现又为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方向,只有在语文课堂上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才能使信息技术具有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受年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制约,小学生要想了解作者身份、写作背景,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这给深化教学内容带来了难度,不仅有限的课堂时间被大量占用,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2]。自带大量信息的信息技术具备利用动态图像将相关信息展现在学生眼前的功能,教师的任务则是利用信息技术深化教学重点,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静夜思》一诗为例,教师在对这首诗进行讲解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表现出的思乡之情,提高教学效率。
(三)推动实践教学
首先应当明确小学阶段开展实践教学的目的,主要是锻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小学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较深,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存在认知偏差,当务之急是更新自身观念,明确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学习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依据,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案加以调整;而教师的任务是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主展开探索,利用多媒体设备增强探索过程的代入感、真实感,使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独立完成搜集、提取、整合资料的工作。 (四)促进师生互动
虽然多数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作用有了准确的认识,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没有和学生展开互动,就会打消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教学效果自然得不到保障。由此可见,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应重视师生互动,保证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要想实现上述目标,教师需要重点关注两方面内容:一是对教师在课堂上的任务具有准确认知,根据教学内容完成课件的设计工作,在利用多媒體设备对课件进行播放的过程中,提出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问题,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另一个是预留出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并予以解答,这样做可以拉近师生间距离,为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乌鸦喝水》为例,在教学该文章时,教师可遵循以下流程:首先,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乌鸦喝水”的动画,在课堂上播放动画;其次,提出“乌鸦向瓶子中丢石头的原理是什么?”等问题,鼓励学生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对问题进行解答;最后,引导学生就“如果我是乌鸦”为主题,讨论能够喝到水的方法。这样做不仅对学生独立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强化作用,还为学生提供了发散思维的契机,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成为现实。
(五)激发学生创新
培养创新思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又一重要任务。对学生而言,创新思维指代的内容主要是指创造新作品、解决新问题和发现新事物的能力,创新会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愉悦感和满足感,使学生主动对所学内容进行探究。对信息技术进行合理应用,既能够拓宽教学的广度,又为探究性情境的创设提供了便利,教师可以在此前提下,针对学生展开思维发散训练,通过丰富课堂内容的方式,赋予课堂新的生机和活力。
(六)进行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为学生提供了沟通、交流的渠道,学生可以围绕学习心得展开讨论,确定适合自己应用的学习方法,提高语文水平。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鼓励学生主动与他人展开合作,利用课余时间在互联网上搜集和所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在小组内部进行展示和讲解,为课堂导入提供支持[3]。实践证明,基于信息技术开展的课堂导入工作,往往更加符合学生的特点,教学的重点、难点也可以清晰地呈现给学生。随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围绕提出问题进行讨论,整合最终结论,对于表现良好的小组和学生,教师可以视情况给予相应的奖励,这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七)提高读写能力
小学阶段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重点集中在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小学生的能力和知识储备与其他年龄段的学生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在写作过程中极易出现对文章结构了解不足的情况,写作的质量也会受到影响。信息技术的出现使上述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从绘图、动画等角度,对文章的结构加以体现,为学生提供从不同方面了解文章结构的途径,再利用互联网平台播放能够加强学生写作灵感的视频。阅读教学也可以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开展,在教学活动正式开始前,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学生阅读的内容,搜集名家文集,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并完成相应文章的阅读任务。教师还可以在课堂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闻名世界的电影,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电影的内涵上,对其进行文化熏陶。
综上所述,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当以教学内容和侧重点为依据,对在课堂上应用的信息技术加以选择,以此来保证最大程度上发挥信息技术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积极作用。另外,这样做还具有拓宽视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效果,所以很有必要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王雪松.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案例[J].中小学参考文献:,2019(3):67.
[2]侯军.基于整合视野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8(7):215.
[3]赵元强.如何做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J].华夏教师,2018(7):59.
[责任编辑 张宏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91481.htm